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日至  拼音:rì zhì
1.冬至与夏至。《礼记。杂记下》:「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管子。侈靡》:「是故王者谨于日至,故知虚满之所在以为政令。」
2.每天到来。《墨子。尚贤中》:「夫治之法将日至者也,日以治之。」
《漢語大詞典》:一到
(1).到一次。 唐 刘禹锡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诗:“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朝来偶一到,又觉景特奇。”
(2).犹一来,一经来到。朱子语类卷八:“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许地山 《别话》:“一到楼口,那脚步又退后走,不肯下去。”
(3).一旦到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一到疾痛无聊之际,势必念及私爱之人,忽使相亲,如鱼得水,未有不耳清目明,精神陡健,若病魔之辞去者。”
《國語辭典》:来意(來意)  拼音:lái yì
来者的意图。《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公沙穆传》:「来意厚矣。夫富贵在天,得之有命,以货求位,吾不忍也。」《文明小史》第三八回:「问他来意,他说是暂时驻扎,就要走的。」
分類:来到意图
《漢語大詞典》:春至
(1).即春分。管子·轻重己:“以冬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春至。”参见“ 春分 ”。
(2).春天来到。 唐 李白 《桓公井诗》:“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唐 李绅 《柳》诗之一:“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緑垂丝。”
《國語辭典》:春分  拼音:chūn fēn
二十四节气名称之一。国历三月二十或二十一日,太阳直射赤道,这天昼夜长短平均,以后昼渐长,夜渐短。
《國語辭典》:荐臻(薦臻)  拼音:jiàn zhēn
接踵而至。《诗经。大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馑荐臻。」也作「荐臻」。
《國語辭典》:早来(早來)  拼音:zǎo lái
1.早上。《水浒传》第四回:「早来有些牛肉,都卖没了。」
2.已经。宋。程垓 醉落魄。风催雨促词:「风催雨促,今番不似前欢足。早来最苦离情毒。」宋。张矩 水龙吟。昼长帘幕低垂词:「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
3.刚刚、先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早来那两个奕棋是甚人?」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六。王氏二妾》:「然妾不忍独死,早来汤饼中辄已置药,恐毒发须臾,愿勉处后事。」
4.早早来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九出》:「(末)能吃能解。婆婆,你知件事?那张解元要去赴试。(净)贫女终不成也去。(末)它如何去得?兀底早来。」《金瓶梅》第三二回:「到后日俺两个还该早来,与哥做副东。」
《國語辭典》:过来(過來)  拼音:guò lai
1.由他处到此处。《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正没摆布处,只见一个老儿,摇著一只船过来。」《红楼梦》第四二回:「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
2.连接在动词后,表示回到原来的状态。如:「经过急救,车祸伤患终于醒过来了。」
3.连接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时间、数量等充分。如:「如果家事忙不过来,可以请个外佣帮忙。」
《漢語大詞典》:交至
一齐来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林公 云:‘见 司州 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开缄捧读,惊荣交至。” 明 方孝孺 《与纳斋先生书》:“伏审义门尝有不虞之灾,继沐殊常之泽,惊喜交至。”
分類:一齐来到
《國語辭典》:四至  拼音:sì zhì
1.从四方到来。《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
2.房宅或耕地等四周的界限。《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有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得明白。」
《國語辭典》:光临(光臨)  拼音:guāng lín
1.称宾客来访的敬词。《文选。曹植。七启》:「不远遐路,幸见光临,将敬涤耳,以听玉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老丈若肯光临,即此收拾同到寒家便是。」
2.荣誉所及。南朝陈。徐陵 孝义寺碑:「书兹里门,仰述天经,光临父母。」
《漢語大詞典》:骤至(驟至)
(1).屡次来到。左传·襄公二十年:“ 邾 人骤至,以诸侯之事弗能报也。” 杜预 注:“骤,数也。”
(2).突然来到。 宋 欧阳修 《秋声赋》:“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艾青 《小泽征尔》诗:“突然如暴风骤至,雷霆万钧,你腾空而起,从毛发也听到怒吼的声音。”
《國語辭典》:报到(報到)  拼音:bào dào
1.报告自己已经来到。通常指入学、入伍或就任新职的手续。如:「学期开始,新生们陆续来校报到。」「会议即将开始,与会人员纷纷前来报到。」
2.通报、禀报。《白雪遗音。八角鼓。清晨起》:「手提兔毫,锦片片的文字写的高。写罢搁笔自己睄。童儿报到有人找,忙把书笺案上抛。」
《漢語大詞典》:临莅(臨蒞,臨涖)
亦作“ 临蒞 ”。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 宋 叶适 《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
《國語辭典》:化缘(化緣)  拼音:huà yuán
1.僧、尼、道士向人求乞布施。因布施者与仙佛结下善缘,故称为「化缘」。《西游记》第二○回:「那老儿听得这篇言语,哈哈笑道:『原来是个撞头化缘的熟嘴儿和尚。』」《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寺里有两个小和尚都去化缘,因此寺中冷静,无人走动。」也称为「募化」、「求化」。
2.与俗世的因缘。唐。白居易〈唐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生盟者二十年。」《景德传灯录。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
《漢語大詞典》:休否
(1).谓止息否运。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陆德明 音义:“休,息也。”《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李贤 注:“休否,谓休废而否塞。”一说谓恐惧否运的来到。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否》
(2).吉祥和凶险。魏书·元熙传:“臣闻安危无常,时有休否。” 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握羣岳之纪纲,司万方之休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