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7,分17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杨琮(字 孝璋 )
杨恭仁(名 纶 观国公 孝 )
杨伯丑
杨契丹(世称 之为三绝 )
杨庆(字 伯悦 )
杨德裔(字 德裔 东平公 )
杨文纪(字 温范 恭 )
杨武通
杨温(字 明籀 )
杨益
杨綝
杨纪(字 温范 汾阳县公 )
蔺谟( 杨国公 )
杨倓(字 仁安 )
其它辞典(续上)
杨暕( 豫章王、齐王 字 世朏 阿孩 )杨琮(字 孝璋 )
杨恭仁(名 纶 观国公 孝 )
杨伯丑
杨契丹(世称 之为三绝 )
杨庆(字 伯悦 )
杨德裔(字 德裔 东平公 )
杨文纪(字 温范 恭 )
杨武通
杨温(字 明籀 )
杨益
杨綝
杨纪(字 温范 汾阳县公 )
蔺谟( 杨国公 )
杨倓(字 仁安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5—618 【介绍】: 隋宗室,字世朏,小字阿孩。炀帝次子。少为文帝所爱,立为豫章王。工骑射。炀帝大业初封齐王。及兄杨昭卒,咸以暕当立为太子。而暕亲昵小人,骄纵不法,且挟左道为厌胜,事发,恩宠日衰。炀帝虑暕为变,日夕防范,暕怀危惧。后为宇文化及所杀。全隋文·卷八
暕字世朏,小字阿孩,炀帝第二子。开皇中,封豫章王,授内史令。仁寿中,拜扬州总管。炀帝即位,迁豫州牧,进封齐王,转雍州牧,寻徙河南尹,开府仪同三司。罢归,从幸江都,为宇文化及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弘农华阴人,字孝璋。隋末为上津令。因乱去官,与李世民同里居。高祖武德初,为秦王府参军,兼库直。李建成事平,诏亲王、宰相一人入宴,而琮独预。历沔、绥二州刺史。姆馈孺子以饼,妻伪受而弃之垣外,人称其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9 【介绍】: 隋唐时弘农华阴人,本名纶。杨雄子。隋文帝仁寿中,为甘州刺史。炀帝大业初,转吏部侍郎,率兵从击杨玄感,破之。入唐,拜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寻为凉州总管。恭仁素习边事,深悉羌胡情伪,推心驭下,人吏悦服,自葱岭以东,并入朝贡。未几,遥授纳言。太宗贞观初,迁洛州都督。恭仁性虚澹,谦恭下士,未尝忤物,又连姻帝室,益见崇重。卒谥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官上仪同。善画释道及人物故实。尝与田僧亮、郑法士同于京师光明寺画小塔,法士画东壁北壁,僧亮画西壁南壁,契丹画外边四面,后人称之为三绝。而法士叹服契丹之画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间人,字伯悦。性辩慧,及长颇涉书记。郡察孝廉,以侍养母,不赴。母病,侍疾七旬,不解襟带。居母丧,哀毁骨立。北齐文宣帝以其孝,表其门闾。入隋,授仪同三司,拜平阳太守。年八十五,卒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0—684 【介绍】: 唐弘农华阴人,字德裔。以父荫入仕,历任秀容、华亭、福昌、洛四县令,封东平公。擢拜颍、幽二州司马,入为御史中丞,复出为饶、括、越三州长史,棣、曹、恒、常四州刺史,以年老致仕。高宗永淳二年,被召见于洛阳。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德裔。龙朔时司宪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弘农华阴人,字温范。杨素从叔。少刚正,初仕北周,累官虞部下大夫。入隋为宗正少卿,迁荆州总管,卒于官。谥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弘农华阴人。性毅烈,善驰射,以镇压西南各少数民族,拜左武卫大将军。朝廷以其有威名,迁岷、兰两州总管以备边。后镇压嘉州少数部族之乱,被围无援,被执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宗室,字明籀。文帝侄。好学善属文。以兄杨纶怨望罪,被徙零陵。作《零陵赋》以寄哀思。炀帝见而怒之,转徙南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尝任南雄路总管。为政安详,务禁淫祀,兴利除奸,不受私谒。吏民悦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宗室。文帝族孙。性和厚,颇有文学。历义州刺史、淮南郡太守。杨玄感叛,玄感弟杨玄纵自帝所出逃,路遇綝,綝避人与之偶语久,为人所奏。时綝兄杨恭仁将兵在外,炀帝乃寝其事。綝忧,发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弘农华阴人,字温范。少刚正,北周时袭父爵,累迁安州总管长史。率兵击走陈将,并迎陈降将。以功入为虞部下大夫。文帝为丞相时改封汾阳县公。入隋历资州刺史、宗正卿、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迁荆州总管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郑州郑县人。隋时为鹰扬郎将。从唐起兵,授银青光禄大夫。高祖武德五年,自太子左卫率,拜亳州总管。八年,为代州都督。太宗贞观初,受诏发江淮数十州兵讨岭南冯盎,因魏徵所谏而止。官至左武候大将军,封杨国公。坐事免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3—618 【介绍】: 隋宗室,字仁安。炀帝孙,杨昭子。少敏慧,好读书。母刘良娣早死,每逢母忌日流涕呜咽。宇文化及将为乱,倓觉有变异,欲入奏,恐露行迹,乃由芳林门水窦入,求见帝,为司宫者所沮。俄难作,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