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六桥(六橋)
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苏堤 上之六桥: 映波 、 锁澜 、 望山 、 压堤 、 东浦 、 跨虹 。 宋 苏轼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桥: 环璧 、 流金 、 卧龙 、 隐秀 、 景行 、 濬源 。 明 杨孟瑛 所建。参阅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 宋 苏轼 《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六桥横絶天汉上, 北山 始与 南屏 通。”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明月娟娟筛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试华灯,约伴六桥行走。” 康有为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诗:“凄凉白马市中簫,梦入 西湖 数六桥。”
《漢語大詞典》:西泠
亦称“ 西陵桥 ”。亦称“ 西林桥 ”。 桥名。在 杭州 孤山 西北尽头处,是由 孤山 入北山的必经之路。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西陵桥 ,又名 西林桥 ,又名 西泠 。” 元 陈旅 《题扇面》诗:“一段寒香吹不尽, 西泠 残月角声中。” 清 陈维嵩 《菩萨蛮·春日忆西湖》词:“划波曾到 西泠 去,掠入緑痕难唾处。”
分類:杭州
《漢語大詞典》:中峰
(1).半山;山腰。 北周 王褒 《云居寺高岭》诗:“中峯云已合,絶顶日犹晴。” 唐 权德舆 《戏赠天竺灵隐二寺寺主》诗:“山僧半在中峯住,共占青峦与白云。”
(2).主峰。 唐 沈佺期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诸岭皆峻秀,中峯特美好。” 唐 李白 《望黄鹤山》诗:“四面生白云,中峯倚红日。”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这座 能仁 古刹正对着 黑风岗 的中峯。”
(3).群峰之中,犹言山中。 唐 皎然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偶来中峯宿,閒坐见真境。” 前蜀 张蠙 《宿山寺》诗:“中峯半夜起,忽觉有青冥。”
(4).山名。 终南山 。 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黿桥浮少海,鵠盖上 中峯 。” 倪瓒 注:“ 中峯 即《关中记》的 中南山 。”
(5).山名。 杭州 雷峰 。 宋林逋 《中峰》诗:“ 中峯 一径分,盘折上幽云。”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南山胜迹:“ 雷峯 者, 南屏山 之支脉也。穹嶐迴映,旧名 中峯 。”
《國語辭典》:仙居  拼音:xiān jū
1.仙人居住的地方。唐。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诗:「贺上人回得报书,大誇州宅似仙居。」
2.尊称他人的住处。如:「仙居何方?」
《漢語大詞典》:仙居术
白术之一种。以产于 浙江省 仙居县 得名。其根状茎,中医用以入药。 鲁迅 《彷徨·孤独者》:“人送他仙居术,他自己是不吃的。”
分類:白术浙江
《漢語大詞典》:南屏
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为 西湖 胜景之一。 宋 苏轼 《去杭州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我识 南屏 金鯽鱼,重来拊槛散斋餘。” 元 张翥 《多丽》词:“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 南屏 。” 明 无名氏 《溜滴子·西湖》曲:“分明人世中,埋没洞府。回首 南屏 ,转觉路迂。” 清 宋琬 《送李方山之溟南幕府》诗:“ 西泠 雨后暮潮长, 南屏 月落晓鐘沉。”
《漢語大詞典》:明湖
(1).明净的湖水。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2). 明 圣湖 的简称。 杭州 西湖 的别名。 宋 曾巩 《西湖二月二十日》诗:“漾舟 明湖 上,清镜照衰颜。” 清 吴伟业 《南生鲁六真图歌》:“ 明湖 夜雨天涯客,握手停杯话畴昔。” 靳荣藩 集览引大清一统志:“ 西湖 即古 明圣湖 。”
《國語辭典》:丹台(丹臺)  拼音:dān tái
神仙的居所。唐。白居易〈梦仙〉诗:「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國語辭典》:鹫岭(鷲嶺)  拼音:jiù lǐng
灵鹫山的别名。参见「灵鹫山」条。
《漢語大詞典》:灵鹫(靈鷲)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之东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 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 灵山 或 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 晋 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 ,説《般若法华》处。”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説 摩围 似 灵鷲 ,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灵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
《高级汉语词典》:韬光
韬迹匿光的省语。指隐藏光采才华,不表露于外
分类:韬光
《漢語大詞典》:灵隐(靈隱)
(1).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一名 武林 ,又名 灵苑 ,又称 仙居 。太平寰宇记谓 许由 、 葛洪 曾隐于此。山最高处曰 北高峰 ,与 南高峰 号“双峰插云”,为 西湖 十景之一。山东南有 飞来峰 ,山麓有 灵隐寺 。
(2).指 灵隐寺 。 宋 苏轼 《游灵隐寺》诗:“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 灵隐 飞来 孤。”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三教外地:“凡佛寺自诸大禪刹,如 灵隐 、 光孝 等寺……各不下百数所。”参见“ 灵隐寺 ”。
《漢語大詞典》:灵隐寺(靈隱寺)
在 杭州 西湖 西北之 北高峰 下。 晋 咸和 元年 印度 僧人 慧理 创建, 慧理 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 唐 会昌 年间曾毁, 五代 时 吴越 国王 钱俶 命高僧 王延寿 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 元 至正 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 明 清 六次毁、建, 清 康熙 时曾改名 云林寺 ,现存大殿是 清 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 飞来峰 、 冷泉亭 等胜景,为 西湖 游览胜地。 唐 孟棨 本事诗·征异:“ 宋考工 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 江 南,游 灵隐寺 。夜月极明,长廊吟行。”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 灵隐寺 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 清 陈维嵩 《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 ,春帆竞掠 雷峰塔 。”
《國語辭典》:冷泉  拼音:lěng quán
水温较当地年平均温低且含矿物质泉水。
《漢語大詞典》:滑稽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上海 、 杭州 、 苏州 等地,诙谐生动,同北方相声相近。
《國語辭典》:龙井(龍井)  拼音:lóng jǐng
1.地名。在浙江省杭县西南,旧名龙泓。所产的龙井茶,向负盛名。
2.一种产于浙江省杭州龙井村的茶。驰名中外。参见「龙井茶」条。
《漢語大詞典》:浮山
(1).山名。即 包山 、 狮子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本屹立 钱塘江 心, 宋 元 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宋史·苏轼传:“ 浮山 峙于江中,与 渔浦 诸山犬牙相错。”
(2).山名。即今 广东省 饶平县 西北 浮山 。 南宋 末与 元 兵交战于此。
(3).山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南。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二十里曰 浮山 ,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郝懿行 笺疏:“《水经·渭水注》有 胏浮山 与 丽山 连麓而在南。盖此是也。”
(4).指海市蜃楼。 清 黄宗羲 《海市赋》:“南海谓之浮山,东海谓之海市,是乃方言之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