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58,分118页显示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2 73 74 75 下一页
李弘茂(字 子松 乐安公、安乐公、庆王 )
王松
竹梦松
曹汝弼(字 梦得 号 松萝山人 )
黄梦松
释晓聪( 晓聪 杜 别称 栽松比丘 )
张唐英(字 次功、次公 号 黄松子 )
王松(字 不凋 )
释如璧(名 饶节 字 德操、倚松 号 倚松道人 饶 节 )
饶节( 如璧 字 德操、次守 号 倚松道人、倚松老人 )
松江渔翁
苏松
沈松年(字 性仁 )
胡松年(字 茂老 )
其它辞典(续上)
夏宝松李弘茂(字 子松 乐安公、安乐公、庆王 )
王松
竹梦松
曹汝弼(字 梦得 号 松萝山人 )
黄梦松
释晓聪( 晓聪 杜 别称 栽松比丘 )
张唐英(字 次功、次公 号 黄松子 )
王松(字 不凋 )
释如璧(名 饶节 字 德操、倚松 号 倚松道人 饶 节 )
饶节( 如璧 字 德操、次守 号 倚松道人、倚松老人 )
松江渔翁
苏松
沈松年(字 性仁 )
胡松年(字 茂老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3—951 【介绍】: 五代时徐州人,字子松。南唐国君李璟第二子。幼颖异,善歌诗,格调清古。年十四,封乐安公。善骑射击刺,然不喜戎事,每与宾客朝士燕游,惟以赋诗为乐。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3—951 字子松,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中主第二子。幼聪颖,容貌秀澈,有成人风。年十四,为侍卫诸军都虞候,封乐安公(一作安乐公,误)。精骑射击刺,然不喜戎事。南唐元宗保大九年(951)卒,追封为庆王。事迹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及《十国春秋》本传。弘茂善诗,与宾客朝士宴游,以赋诗为乐。诗格调清古。其《病中》诗之“半窗月在犹煎药,几夜灯闲不照书”之句,尤为人称诵。《全唐诗》存断句2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京兆杜陵人。王徽子。举进士。后唐时历刑部郎中。入后晋,累拜工部尚书。少帝北迁,萧翰立许王从益于京师,以松为左丞相。后汉高祖入洛,解其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建康溧阳人。仕南唐李后主为东川别驾。工画人物、士女、宫殿、台阁,巧绝冠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曹汝弼,字梦得,号松萝山人,休宁(今属安徽)人。隐居不仕,真宗景德、大中祥符间与种放、魏野、林逋交游(《瀛奎律髓》卷四七)。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人物·隐逸传》。有《海宁集》,已佚。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七年(1014)任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晓聪(?~一○三○),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俗姓杜。少依云门寺得度,周游荆楚,至洞山依诠禅师。真宗大中禅符三年(一○一○),嗣继诠禅师。仁宗天圣八年卒。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一。一说为青原下九世,文殊真祥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偈、颂四首。全粤诗·卷二一
释晓聪(? — 一○三○),俗姓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少依云门寺得度,周游荆楚,至洞山依诠禅师。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一○一○),嗣继诠禅师。宋仁宗天圣八年卒。事见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一一。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作青原下九世,文殊应真禅师法嗣。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一
禅师名晓聪。生杜氏。韶州曲江人。少依云门寺得度。头骨峣然。一帔阅寒暑。周游荆楚。饫厌保社。与众作息。无有识之者。在云居时。传僧伽在维扬。于是禅者立问曰。既是泗州僧伽。因什么扬州出现。聪婆娑从旁来。众戏使对之。聪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众目笑之。莲花峰祥庵主。闻此语惊曰。云门儿孙犹在耶。夜敷坐具。望云居拜之。丛林遂知名。至洞山依诠禅师。大中祥符二年。诠移住栖贤。以聪继席。果嗣文殊应天真禅师。真见圆明密。云门四世孙也。聪见僧来有所问。辄瞋目视之曰。我击虎术汝不会去。一日自荷柴登山。僧逆之问曰。山上住。为什么山下担柴。答曰山上也要柴烧。云居舜老夫。时年少。聪使乞食鄂渚。有居士问。古镜未磨时如何。曰黑如漆。曰磨后如何。曰照天照地。居士笑曰。道人不自洞山来耶。舜默惭。驰归举似聪。聪代前语曰。此去汉阳不远。代后语曰。黄鹤楼前鹦鹉洲。舜因悟其旨。聪示众曰。一大藏教是个之字。祖师西来是右字(或作手)。作么生是正义。良久曰。天晴盖却屋。趁闲打却禾。输纳王租了。鼓腹自高歌。手植万松于东岭。而诵金刚般若经。山中人名其岭。曰金刚。方植松。而宝禅师至。时亲自五祖来。聪问。上岭一句作么生道。实曰。气急杀人。聪拄钁呵曰。从何得此随语生解阿师。见问上岭。便言气急。佛法却成流布。宝请代语。聪曰。何不道。气喘杀人。逍遥问。岭在此。金刚在什么处。聪指曰。此一株松。是老僧亲栽。初比部郎中许公式。出守南昌。过莲花峰。闻祥公曰。聪道者在江西。试寻访之。此僧人天眼目也。许公既至。闻聪住山家风。作诗寄之曰。语言浑不滞。高蹑祖师踪。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镜分金殿烛。山答月楼钟。有问西来意。虚堂对远峰。天圣八年六月八日示疾。持不食七日。集道俗曰。法席当令自宝住持。因与门人叙透法身说偈曰。参禅学道莫忙忙。问透法身北斗藏。余今老倒尪赢甚。见人无力得商量。唯有锄头知我道。种松时复上金刚。言卒而化。又七日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西阿。 赞曰。聪答所问两句耳。而莲华祥公。便知是云门儿孙。古人验人。何其明也如此。予留洞山最久。藏中有聪语要一卷。载云水僧楚圆请益。杨亿大年百问语。皆赴来机。而意在句语之外。圆即慈明也。初受汾阳。祝令更见聪。故慈明参扣馀论。尚获见之。呜呼。聪为莲华峰汾阳所知。则其人品要。当从玄沙。棱道者辈中求也。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洞山晓聪禅师。韶州曲江人。生杜氏。见文殊应天真和尚。初游庐山。莫有知者。时云居法席最盛。师作灯头。闻僧众谈泗州僧伽。近于扬州出现。有设问者曰。既是泗州大圣。为何向扬州出现。师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一众大笑。后僧。举似莲华祥庵主。主大惊曰。云门儿孙犹在。遥望云居拜之。师名遂重丛林。次依洞山诠禅师。为首座。及诠迁栖贤。以师嘱檀那及其众。众从之。请于州。州从之。以大中祥符三年。师出世洞山。上堂曰。祖师西来。特唱此事。自是上座。不荐所以。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既是祖师西来。特唱此事。又何必更对众。叨叨珍重。师见僧来有所问。辄瞋目视之曰。我击虎术汝不会去。一日自荷柴登山。僧逆之问曰。山上住。为何山下担柴。师曰。山上也要柴烧。示众曰。一大藏教是个之字。祖师西来是右字。如何是正义。良久曰。天晴盖却屋。趁閒打却禾。输纳王租了。鼓腹自高歌。师于山之东北。手植松可万。松凡植一株。坐诵金刚经一卷。自称栽松比丘。岭名金刚岭。或间。岭在此。金刚在何处。师指曰。此一株松。是老僧亲栽。汾阳尝谓慈明曰。云门下儿孙。我已遍参。独以未见聪为恨。汝当见之。故慈明虽已罢参。犹获觐颜色而闻馀论矣。师一曰不安。上堂辞众。述透法身颂曰。参禅学道莫茫茫。问透法身北斗藏。余今老倒尪羸甚。见人无力得商量。复曰。法席当令自宝住持。言卒而化。阇维得舍利。塔于金刚岭。先是。比部郎中许公式。出守南昌。过莲华峰。闻祥公曰。聪道者。在江西。试寻访之。此僧人天眼目也。许既至。闻师住山家风。作诗寄之。有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之句。将访之。师已逝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71 【介绍】: 宋蜀州新津人,字次功,一作次公,自号黄松子。张商英兄。少攻苦读书,至经岁不知肉味。仁宗庆历三年进士。调谷城令,开古黄渎渠,溉田千顷,作《谕民》十篇以譬风俗。代还,改著作佐郎。英宗立,转秘书丞、太常博士,上《慎始书》。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里行。帝方励精图治,急于用人,唐英荐王安石。有史才。有《唐史发潜》、《仁宗政要》、《宋名臣传》、《蜀梼杌》等。全宋诗
张唐英(一○二六~一○六八),字次功,一作次公(《东都事略》卷一○二《张商英传》),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商英兄。仁宗庆历三年(一○四三)进士。荐试贤良方正不就,调谷城令。监阆州税。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熙宁元年卒,年四十三。事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宁魂》及《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宋史》卷三五一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五三○
张唐英(一○二六—— 一○六八),字次功,自号黄松子,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商英兄。庆历三年进士,初调渝州南平决曹掾,再调归州狱掾,移襄州谷城令。代还,改著作佐郎。英宗即位,转秘书丞、太常博士,迁屯田员外郎,特除殿中侍御史里行。熙宁元年六月卒,年四十三。善议论,有史才,著《兴王正议》五十篇、《唐史发潜》六卷,《仁宗政要》四十卷、《嘉祐名臣传》五卷、《蜀梼杌》十卷(存二卷)等,又有文集若干卷。见张商英《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四)、《宁魂》(《成都文类》卷五○),《宋史》卷三五一《张商英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一七
如璧(一○六五——一一二九),本名饶节,字德操,号倚松道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原为士,善诗。后之谷城香严寺,听海印说法而悟,于是落发为僧。为江西诗派中人,作有《倚松老人诗集》,今存。见《嘉泰普灯录》卷一二。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如璧,字倚松。姓饶氏,临川人,原名节,字德操,以文章著称。曾子宣丞相礼为上客,陈了翁诸人皆与之游。往来襄邓间,颇有宦意。遇白崖长老,与之语,欣然有得。尝令仆守舍,归见其占对异常,怪而问之,仆曰:“守舍无所用心,闻邻寺长老有道价,往请一转语,忽觉身心泰然,无他也。”德操慨然曰:“尔能是,我乃不能,何哉?”径往白崖问道,八日而悟,尽发囊橐,与其仆祝发为浮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德操,号倚松道人。曾为曾布客,后投书曾布论新法是非,不合,遂落发为僧,更名如璧。初在灵隐,晚主襄阳天宁寺。以博学能文见称,尤长于诗。有《倚松老人集》。全宋诗
饶节(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业儒,以诗游谒仕宦间。神宗时曾致书曾布,议论新法不合。后落发为僧,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驻锡杭州灵隐寺,晚年主襄阳天宁寺,又居邓州香严寺。为青原下十四世,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诗属江西诗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倚松集》二卷,有南宋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残存八叶,藏上海图书馆),世以抄本流传。事见清光绪《抚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饶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倚松诗集》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简称朱本)、吴允嘉抄本(简称吴本)。新辑集外诗和断句,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一○八
饶节(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老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尝为曾布客,投书布论新法非是,不合。后为僧,法名如璧,挂锡灵隐,晚主襄阳之天宁寺。诗入江西派,今存《倚松老人集》二卷。事迹见《嘉泰普灯录》卷一二《倚松如璧禅师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每棹小舟游长桥,往来波上,扣舷饮酒,酣歌自得。哲宗绍圣中,闽人潘裕遇而异之,劝之仕。不从,鼓枻而去。
人物简介
简介
崇宁元年(1102)任淮南路转运使。
人物简介
简介
沈松年,字性仁,无锡人。宋大观己丑进士,起家金坛知县,官至太常博士授奉议郎,归主东林书院讲席,以子沈有开赠朝议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46 【介绍】: 宋海州怀仁人,字茂老。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徽宗政和二年以上舍生登进士第。高宗建炎间出知平江府,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给事中,兼侍讲。使金还,拜吏部尚书。岳飞收复襄汉,令松年筹划守御事,条战舰四利。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征刘豫,命松年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以疾提举洞霄宫卒。性廉洁,喜宾客。所举皆一时闻人。秦桧秉政,松年至死不与通一书。全宋诗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人。一说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平江府(同上书卷三五)。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给事中。四年,试吏部尚书,充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七三、七八、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宋史》卷三七九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三八八○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西北)人。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迁中书舍人。累章言边事,拂时相意,提举宫观。建炎四年,起复知平江府,加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召为中书舍人,除给事中兼侍读。迁工部、吏部尚书。四年七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以疾提举洞霄宫。十六年卒,年六十。秦桧秉政,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书,世以此高之。《宋史》卷三七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