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5,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沙果
无花果
杧果
柠檬
木槵子
肤果
栟柑
十月桃
荔枝
流连
浪花
不实
梅子
荔子
葫芦
《漢語大詞典》:沙果
(1).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红色。果实球状,似苹果而小,是常见的水果之一。又名林檎、花红。 韦君宜 《忆西榆林》:“那白里透着微红的是冷海棠,粉白的是八棱海棠,另外还有沙果花,香果花,槟子花,苹果花。”
(2).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國語辭典》:无花果(無花果)  拼音:wú huā guǒ
植物名。桑科榕属,落叶灌木。干高丈馀,叶长四、五寸。花生在花托内,不明显。果实也称为「无花果」,内由肉质的花托形成,熟时紫色软烂,可食用。也称为「优昙钵罗」。
《漢語大詞典》:杧果
(1).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常绿乔木。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质厚。花小,黄色。果实呈肾形,淡绿或淡黄色,果肉多汁,味甜,有香气。果皮可供药用。
(2).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國語辭典》:柠檬(檸檬)  拼音:níng méng
植物名:(1)芸香科柑桔属,常绿灌木。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翼线形至披针形。产热带。果实椭圆,黄熟,种子子叶白色。果肉味酸,可作饮料,也可供药用,皮可制油。(2)「梨檬」之别称,与「柠檬」相近,但叶片两端圆钝,叶翼不明显,种子子叶绿色。也称为「黎濛子」、「黎朦」。
《漢語大詞典》:木槵子
亦作“ 木患子 ”。
(1).高大乔木,枝叶似椿,果实和皮可制澡药,去垢同于肥皂。果核圆而坚,黑如漆珠,可作念珠。又名油珠子、菩提子、无患子。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无患子
(2).指此种植物的果核或果实。法苑珠林卷四六:“若欲灭烦恼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常以自随。”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龙眼之树如荔枝……核如木槵子而不坚。”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家君尝手植核於小圃……三岁高二丈许。始实,初如菉豆,凡两月渐大,有堕地者,视之,木患子也。皮可洗衣,功不让皁角。核则人以为念珠者。”
(3).借指念珠。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徒然木槵子,碌碌鏗指爪。”亦省称“ 木槵 ”。 明 屠隆 《昙花记·夫人内修》:“庄严七宝,木槵对军持,同向蒲团礼六时。”
《漢語大詞典》:肤果(膚果)
指皮亦可食的果实。 明 陆深 《蜀都杂抄》:“ 梵 文甚细,如叙果有五:枣、杏等谓之核果,梨、柰等谓之肤果,椰子、胡桃等谓之殻果,松子、柏仁等谓之檜果,大小豆等谓之角果……肤,皮肤可啖也。”
分類:果实
《國語辭典》:栟柑  拼音:bīng gān
植物名。芸香科柑桔属。「椪柑」之别称,参见「椪柑」条。
《漢語大詞典》:十月桃
(1).桃树的一种。果实呈圆形、色青,味甘酸,肉黏著于核。《广群芳谱·花谱四·桃花一》:“十月桃,十月实熟,故名,花红色。”
(2).指这种桃的果实。
(3).词牌名。 宋 曾慥 乐府雅词录无名氏词赋十月桃,即以为调名。 宋 黄大舆 梅苑录无名氏词以同调咏十月梅,故亦名《十月梅》。双调,平韵,有九十九、九十八字二体。 宋 张元干 有《十月桃》词。
《國語辭典》:荔枝  拼音:lì zhī
植物名。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二至四对,互生或近于对生;圆锥花序顶生,有毛。果实也称为「荔枝」,球形或卵圆形,鲜红紫色,外皮有龟甲状裂纹,假种皮色白多汁,味甘美。相传唐代杨贵妃喜食荔枝,玄宗命人自岭南快马传送而至,故也称为「妃子笑」。
《國語辭典》:流连(流連)  拼音:liú lián
1.贪恋玩乐而忘归。《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2.留滞、徘徊不忍离去。《三国志。卷一五。魏书。刘馥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游九京者,亦流连于随会。」也作「留连」。
3.转徙离散。《汉书。卷八六。师丹传》:「百姓流连,无所归心。」
4.流泪。《后汉书。卷四八。翟酺传》:「既坐,言无所及,唯涕泣流连。」
《國語辭典》:浪花  拼音:làng huā
1.波浪互相冲击而溅起的水。唐。杜甫 望兜率寺诗:「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老残游记》第一回:「面上有北风吹著,身上有浪花溅著,又湿又寒,又饥又怕。」
2.不结果实的花。《齐民要术。卷二。种瓜》:「无岐而花者,皆是浪花,终无瓜矣。」
《國語辭典》:不实(不實)  拼音:bù shí
不确实、不正确。如:「传言不实,你不可相信。」
《國語辭典》:梅子  拼音:méi zi
梅树的果实。是一种核果,味酸,可腌制成多种蜜饯。
《國語辭典》:荔子  拼音:lì zǐ
荔枝的果实。宋。苏轼 新年诗五首之五:「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分類:荔枝果实
《國語辭典》:葫芦(葫蘆)  拼音:hú lu
1.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
2.葫芦的果实。古人常挖出其瓤,空其中作为贮酒的器具。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弄芦成诗》:「王筠好弄葫芦,每吟诗,则注于葫,倾已复注,若掷之于地,则诗成矣。」也作「胡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