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2,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郭天信(字 佑之、祐之 )
权邦彦(字 朝美 质肃 )
朱敦儒(行第 三十五 字 希真 号 岩壑、岩壑老人 世称 洛川先生 )
周紫芝(号 竹坡、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静寄老翁 字 少隐、少蕴 )
朱胜非(字 藏一 忠靖 )
富直柔(字 季申 )
沈与求(字 必先 号 龟溪 忠敏 )
胡松年(字 茂老 )
郑刚中(字 亨仲、汉章 号 北山、观如 )
郭三益(字 慎求 )
程克俊(字 元吁 章靖 )
耿南仲(字 晞道、希道 )
赵子昼(字 叔问 号 西隐老人 )
韩世忠(字 良臣 号 清凉居士 蕲王、英国公、福国公、咸安郡王、通义郡王 忠武 扬武翊运功臣 )
其它辞典(续上)
宇文虚中(字 叔通 号 国师、龙溪老人 肃悯 黄中 )郭天信(字 佑之、祐之 )
权邦彦(字 朝美 质肃 )
朱敦儒(行第 三十五 字 希真 号 岩壑、岩壑老人 世称 洛川先生 )
周紫芝(号 竹坡、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静寄老翁 字 少隐、少蕴 )
朱胜非(字 藏一 忠靖 )
富直柔(字 季申 )
沈与求(字 必先 号 龟溪 忠敏 )
胡松年(字 茂老 )
郑刚中(字 亨仲、汉章 号 北山、观如 )
郭三益(字 慎求 )
程克俊(字 元吁 章靖 )
耿南仲(字 晞道、希道 )
赵子昼(字 叔问 号 西隐老人 )
韩世忠(字 良臣 号 清凉居士 蕲王、英国公、福国公、咸安郡王、通义郡王 忠武 扬武翊运功臣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6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叔通。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宣和间,以上疏谏阻引金攻辽,降集英殿修撰。高宗建炎二年,使金被留。仕金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号为国师。金人每欲南下,辄饰辞谏阻。后被诬谋反,全家焚死。孝宗淳熙间,赠谥肃悯。有《宇文肃悯公文集》。全宋诗
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五),原名黄中,字叔通,别号龙溪老人,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除起居舍人、国史院编修官,六年迁中书舍人,出为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司参谋事。宣和间帅庆阳,寻罢知亳州。宣和末为翰林学士,多次奉使至金军营谈判。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祈请使金,被留,后仕金为翰林学士承旨。绍兴十五年,因以蜡书与宋通消息,并谋夺兵仗南奔被察觉,全家被害。年六十七。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二一五,《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宇文虚中诗集已散佚,今从《北窗炙輠录》《中州集》等书中所录,辑为一卷。中州集
虚中,字叔通,成都人。宋黄门侍郎,以奉使见留,仕为翰林学士承旨。皇统初,上京诸虏俘谋奉叔通为帅,夺兵仗南奔,事觉,系诏狱。诸贵先被叔通嘲笑,积不平,必欲杀之,乃锻鍊所藏图书为反具。叔通叹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例有之。喻如高待制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邪?有司承风旨,并寘士谈极刑,人至今冤之。全宋文·卷三三五三
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六),初名黄中,字叔通,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宣和中,童贯等议结金人以攻契丹,虚中力言不可,遂忤权臣,降集英殿修撰。会金人南侵,徽宗悔不用虚中言,虚中即请下罪己之诏,革除弊端,帝嘉纳之。以资政殿大学士为军前宣谕使,数往金营议和。金兵退,言者以议和为罪,罢知青州,窜韶州。建炎二年,应诏使金,遂为金人所留。金人重其才艺,加以官爵,累至金紫光禄大夫,号国师。恃才傲物,为金贵人达官所不平,诬以谋反,全家被焚,时绍兴十六年,年六十八。淳熙间,宋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悯。著有《宇文肃悯公文集》,又与其兄粹中合纂《纶言集》三十一卷。见《宋史》卷三七一本传,《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二一五《行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佑之。以技隶太史局。徽宗为端王时,天信密白王当有天下。徽宗即位,因得亲昵,不数年,至枢密都承旨、节度观察留后。政和初,拜定武军节度使、祐神观使,颇与闻外朝政事。见蔡京乱国,每托天文以撼之。京党因劾天信漏泄禁中语,累贬行军司马,窜新州,数月卒。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郭天信,字祐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以技隶太史局。徽宗即位,至枢密都承旨、节度观察留后。政和初,拜武定军节度使、祐神观使。与张商英相结,为蔡京党所攻,贬昭化军节度副使、单州安置,再贬行军司马,窜新州。《宋史》卷四六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33 【介绍】: 宋河间人,字朝美。徽宗崇宁四年上舍登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国子司业。高宗建炎中,知东平府,金人围急,死守数月,城破,犹力战,突围至行在。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有治声。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次年除签书枢密院事,献“十议”以图中兴。寻兼权参知政事。有遗稿《瀛海残编》。全宋诗
权邦彦(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间(今属河北)人。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进士,授青州教授。历睦亲西宅宗子正,提举河东学事,除太学博士,改国子司业。宣和初,迁左司员外郎使辽,还为集英殿修撰,知易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高宗建炎间历知东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制置发运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入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年,除签书枢密院兼参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一)。有《瀛海残编》十卷,已佚。事见《诚斋集》卷一二四《枢密兼参知政事权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六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权邦彦(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间府乐寿(今河北献县)人。崇宁四年登太学上舍第,授从事郎、青州教授,调沧州教授。历太学博士、国子司业,知易、相、冀州。建炎元年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金人破城,突围奔行在,除宝文阁直学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四年,知建康府,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谥质肃。著有《瀛海残编》十卷。见所撰《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杨公墓志铭》,杨万里《权公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59 【介绍】: 宋洛阳人,字希真,号岩壑,世称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负重望,屡辞徵召。高宗绍兴二年,应召为迪功郎,赐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浙东提刑。因与主战派李光来往,被罢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桧笼络,除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桧死,废黜。善画山水,工诗词及乐府。有《樵歌》。全宋诗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岩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为枢密行府咨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词学图录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有词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时称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志行高洁,虽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尝数召而不就。绍兴初,召为迪功郎。赐对,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权兵部郎中。历通判临安府、枢密行府咨议参军,除秘书郎,改都官员外郎。十四年,除两浙东路提刑。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对,落致仕,授鸿胪少卿,寻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诗词,著有《岩壑老人诗文集》、《猎较集》、《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历官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为政尚简静。秩满,奉祠归,入居庐山以终。有《太仓梯米集》、《竹坡诗话》。全宋诗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应诏上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对第三释褐(《宋史翼》卷二七)时年六十一(本集卷二《闷题》注“壬戌岁始得官,时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为尚书礼、兵部架阁(本集卷六一《尚书六部架阁》)。十七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同上书《实录院种木》)。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同上书《妙香寮》)。秩满定居九江,约卒于绍兴末,年近八十。紫芝为诗推崇梅尧臣、苏轼,强调当先严格律然后及句法,为苏黄门庭后劲。但因集中多有谄谀秦桧父子之诗,被四库馆臣斥为“老而无耻,贻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黄庭坚“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语,命为《太仓稊米集》,又有《竹坡诗话》一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宋陈天麟序。 周紫芝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文字最为整饬,故用为底本。参校清叶德辉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图书馆)、清金氏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徐时栋跋抄本(简称徐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全宋文·卷三五一二
周紫芝(一○八二——一一五五),字少隐,一作少蕴,自号竹坡居士、静寄老翁,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家贫苦学,绍兴十二年第进士,时年已六十一。十五年以迪功郎为掌礼兵二部架阁官。十七年以承议郎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官,旋进右宣教郎兼实录院编修官。二十一年知兴国军。秩满乞祠,居九江庐山以终。善诗词,著有《诗谳》一卷(存)、《太仓稊米集》七十卷(存)、《竹坡老人诗话》三卷(存)、《竹坡词》三卷(存)、《古今诸家乐府》三十卷、《毛诗解义》等。见《百拙翁墓志铭》(《太仓稊米集》卷七○),《宋史翼》卷二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姓氏》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44 【介绍】: 宋蔡州人,字藏一。徽宗崇宁二年进士。高宗建炎初历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三年,拜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傅、刘正彦之变时,以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出知洪、江州。绍兴二年,以吕颐浩力荐,再相,主和议及定都临安。先后诋毁李纲,排斥赵鼎,为时论所轻。与秦桧有隙,桧秉政,废居八年。卒谥忠靖。有《秀水闲居录》。全宋诗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说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馆阁录》卷七)。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登上舍第。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高宗建炎改元(一一二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为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内侍苗傅等逼高宗退位,事平,出知洪州,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马进陷江州,降分司南京。二年,除兼侍读,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七年,起知宣州。八年,又奉祠(同上书卷一一二、一一八)。九年,再知湖州,寻引疾去(同上书卷一二六、一三二)。因与秦桧不合,前后废居八年,十四年卒,年六十三。有《秀水闲居录》一卷。《宋史》卷三六二有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三六三四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建炎元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迁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刘之乱,保护之功居多。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寻提举亳州明道宫,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责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复左宣奉大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寻复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再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充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宣州、湖州。秦桧得政,废居八年。绍兴十四年卒,年六十二。谥忠靖。著有《秀水閒居录》三卷、《绀珠集》十二卷、奏议十五卷等。《宋史》卷三六二有传,又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宋史·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6 【介绍】: 宋洛阳人,字季申。富弼孙。少敏悟,有才名。以父任补官。钦宗靖康初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高宗建炎四年,累迁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兴元年,改同知院事。为吕熙浩、秦桧所忌,数月罢。后知衢州,坐事落职奉祠,徜徉山泽,放意吟咏,与苏迟、叶梦得诸人交游。全宋诗
富直柔(一○八四~一一五六),字季申,洛阳(今属河南)人。弼孙。钦宗靖康初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授著作佐郎。三年,除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右谏议大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四、二五)。四年,迁御史中丞,签书枢密院事。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改同知枢密院事,为吕颐、秦桧所忌,数月即罢,提举临安洞霄宫。起知衢州。十二年,坐事落职(同上书卷一四四)。二十六年卒(同上书卷一七五),年七十三(参《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六期王兆鹏《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宋史》卷三七五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三四○二
富直柔(一○八四——一一五六),字季申,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富弼之孙,富绍庭之子。以父任补官,靖康初召赐同进士出身,建炎初除秘书省正字。累迁右谏议大夫,出知鼎州。四年,入为给事中,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兴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为吕颐浩、秦桧所忌,遂罢,以本官奉祠。八年,起知衢州,罢,又知泉州,复以失入死罪落职奉祠。后复端明殿学士。绍兴二十六年卒于建州,年七十三。见《宋史》卷三七五本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三四、一七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王兆鹏《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37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号龟溪。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明州通判。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无不言,前后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高宗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寻任参知政事。与张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迁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有《龟溪集》。全宋诗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德清(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补归安尉,累迁通判明州。高宗召对,除监察御史。历兵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以议迁都事,出知台州。召还,再除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未几奉祠。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起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七年,随高宗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沈与求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明刊《沈忠敏公龟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五五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建炎三年除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知无不言,前后几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复以吏部尚书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与张浚有隙,出知明州。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见刘一止《知枢密院事沈公行状》(《苕溪集》卷三○),《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46 【介绍】: 宋海州怀仁人,字茂老。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徽宗政和二年以上舍生登进士第。高宗建炎间出知平江府,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给事中,兼侍讲。使金还,拜吏部尚书。岳飞收复襄汉,令松年筹划守御事,条战舰四利。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征刘豫,命松年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以疾提举洞霄宫卒。性廉洁,喜宾客。所举皆一时闻人。秦桧秉政,松年至死不与通一书。全宋诗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人。一说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平江府(同上书卷三五)。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给事中。四年,试吏部尚书,充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七三、七八、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宋史》卷三七九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三八八○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西北)人。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迁中书舍人。累章言边事,拂时相意,提举宫观。建炎四年,起复知平江府,加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召为中书舍人,除给事中兼侍读。迁工部、吏部尚书。四年七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以疾提举洞霄宫。十六年卒,年六十。秦桧秉政,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书,世以此高之。《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4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亨仲,号北山。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以秦桧所荐,不敢言和议之非。后充陕西分画地界使,金欲尽取阶、成、岷、凤、秦、商六州,刚中力争不从。改四川宣抚副使,选将屯守,蠲去杂税,治理有方。桧怒其专擅,罢官,责居桂阳军,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又徙封州。有《西征道里记》、《北山集》等。全宋诗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为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为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复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九一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授温州军事判官。八年九月,任监察御史,同年十一月迁殿中侍御史。九年三月,充枢密行府参谋官。十一年四月,为宝文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刚中初为秦桧荐于朝,桧主和议,刚中不敢言。金归所占地,被桧遣为宣谕司参谋官;及还,除礼部侍郎、川陕宣谕使。改四川宣抚副使。治蜀有方,曾奏蠲杂征,请减成都府路对籴及宣抚司激赏钱。又屯兵营田,选将授任。秦桧怒其专擅,责桂阳军居住。绍兴十八年十一月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二十四年五月卒,年六十七。著有《北山文集》、《周易窥馀》、《经史专音》、《左氏九六编》等。见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北山文集》卷末),《宋史》卷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郭三益(?~一一二八),字慎求,常州(今属江苏)人,一作嘉兴(今属浙江)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元符元年(一○九八),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徽宗重和二年(一一一九),为吏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二)。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为给事中,同知贡举(同上书选举一之一五)。出知洪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改潭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二年,同知枢密院事,卒(同上书卷一七)。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郭三益(?——一一二八),字慎求,秀州海盐(今江苏海盐)人,一说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元祐三年进士。靖康初,为龙图阁学士、知洪州,移知潭州。建炎初试刑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建炎二年九月卒。见《靖康要录》卷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一○、一七,《至元嘉禾志》卷一二、一五,正德《姑苏志》卷四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7 【介绍】: 宋饶州浮梁人,字元吁。徽宗宣和六年进士。调湖州刑曹,累迁太学博士。召对,论事切直,擢翰林学士。时鄱之学宫毁于兵火,有旨令权贵者以为墓地,克俊封还制书,学宫得不徙。高宗绍兴中迁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卒谥章靖,一云忠靖。有《易通解》及文集。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程克俊(一○八九——一一五七),字元吁,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人。宣和六年进士,历湖州理曹,太学博士。擢起居郎、中书舍人兼侍讲,入翰林为学士、知制诰。绍兴十二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丐祠,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起知建康、湖州。二十六年四月拜参知政事,数月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踰年卒,年六十九,谥章靖。有《易通解》十卷,文集五十卷,《内外制集》二十卷。见《程公克俊家传》(《新安文献志》卷九四),《宋史》卷三○、三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开封人,字晞道。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两浙、广南、荆湖、江西监司。徽宗政和二年,为太子右庶子,寻迁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钦宗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擢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人来侵,力主求和,每与李纲等异议,故战守之备皆罢。出使河东,与金议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论其主和误国,降授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全宋诗
耿南仲(?~一一二九),字希道,(《宋元学案》卷九八),开封(今属河南)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传》)。历提举两浙、河北西路常平,提点广南东路、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坐事出知衢州。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读。俄试太子詹事,在东宫十年。钦宗即位,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力主割地求和。高宗即位,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寻责临江军居住。建炎二年十二月,降授单州别驾(《宋史》卷二五《高宗二》),南雄州安置,行至吉州卒。《宋史》卷三五二有传。今录诗十八首。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耿南仲(?——一一二八),字晞道,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提举两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转运判官、提点广东及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入为户部员外郎,罢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钦宗即位,以东宫旧臣礼重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兵南侵,坚主和议割地。高宗即位,薄其为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议者论其主和误国,责授单州团练副使、临江军居住。建炎二年十月,再降授单州别驾,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十卷(存)、《易明蒙》行世。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42 【介绍】: 宋宗室,字叔问。赵德昭五世孙。徽宗大观元年进士。警敏强记,工书。宣和初,充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高宗建炎中试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礼》八十篇。累迁徽猷阁直学士、知秀州,奉祠归。有《崇兰集》。全宋诗
赵子昼(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问,号西隐老人,燕王德昭五世孙。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进士,授签书大名府判官。累官宪州通判。宣和初,充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迁刑部侍郎。南渡后,历太常少卿,知秀州,奉祠以归。高宗绍兴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有《崇兰集》二十卷,已佚,又有《肯綮录》一卷行世。事见《北山集》卷三三《赵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四七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赵子昼(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问,燕懿王之后。中大观元年进士第,为宗室第一。起家签书大名府判官厅公事。后为刑部员外郎。南渡后以驾部员外郎召,迁左司员外郎、太常寺少卿,除徽猷阁待制、枢密都承旨,迁兵部侍郎。请外补,以徽猷阁直学士知秀州,明年知平江府。力请祠,提举江州太平观,寓止衢州凡七年。绍兴十二年以疾告老,迁左中奉大夫致仕。是年卒,年五十四。著文集二十卷。见程俱《赵公墓志铭》(《北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1 【介绍】: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徽宗宣和二年随王渊镇压方腊。钦宗即位,迁武节大夫,以千卒败李复数万兵。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世忠率所部发平江,苗、刘败遁,追擒之,送行在诛杀。授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朮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日。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事。四年,大破金人与刘豫之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六年,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岳飞冤狱,世忠独诘桧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全宋诗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后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为乱。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桧为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宋史》三六四有传。今录诗二首。词学图录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著名抗金将领。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一说绥德(今陕西绥德)人。年十八从军,从禦西夏,讨方腊。宣和中官至嘉州防禦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刘之乱。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镇江,获黄天荡大捷。绍兴初平范汝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为中兴武功第一。历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秦桧收三大将兵权,拜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岳飞冤狱成,世忠独面诘秦桧。改潭国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见孙觌《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