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贺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授颍昌府学教授。累官著作郎,假太常少卿使金贺正旦归,迁司门员外郎。靖康改元,致仕归,寓居临海(《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起为江西安抚制置司参议官,历福建路转运副使,以忤秦桧,主管崇道观。桧死,累官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孝宗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贺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贺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移籍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登政和五年进士第,任颍州府学教授,入秘书省为校书郎、著作佐郎。假太常少卿,迁司门员外郎。致仕。绍兴八年起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参议官,九年入为仓部郎,转吏部。请外,除福建路转运副使。迁吏部尚书。二十九年,除参知政事,踰年告老。孝宗隆兴二年复起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俄罢,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谥清简。著有文集奏议若干卷。见韩元吉《贺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2—1170 【介绍】: 宋莱州人,字起李,一作企李。徽宗政和二年进士。授单父县丞。高宗绍兴中,擢右正言,主张抗金,力斥和汉。除直秘阁、湖南提刑,为秦桧所陷,奉祠十六年。桧死,起知婺州,迁权给事中。孝宗即位,拜御史中丞。隆兴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又拜参知政事,以疾力辞。次年致仕。为官清正,敢于直言,曾论劾秦桧余党汤思退等朋比奸罔。善属文,尤工诗。卒谥简穆。
全宋诗
辛次膺(一○九二~一一七○),字起季,莱州(今属山东)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调单父丞。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为驾部员外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七年,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卷一○九)。八年,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一一八)。秦桧死,起知婺州。二十六年,权尚书礼部侍郎(同上书卷一七五),二十七年,试给事中,寻罢,起知泉州,移福建帅。孝宗即位,除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九。《宋史》卷三八三有传。
全宋文·卷四○四五
辛次膺(一○九二——一一七○)字起季,一字企李,莱州掖县(今山东掖县)人,政和二年进士,绍兴中,累迁吏部郎、湖北运判。七年,擢左正言,力谏和议,为秦桧所怒,出为湖南提刑。罢,奉祠。桧死,起知婺州,加秘阁修撰,擢权给事中。孝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汤思退等朋附奸罔,皆以次论劾。隆兴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寻拜参知政事,以疾祈免,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乾道六年闰五月卒,年七十九,谥简穆。为政清静,立朝骞谔,善属文,尤工于诗。有《属辞比事》五卷、《奏议》二十卷、《笺表》十卷,皆佚。见《宋史》卷三八三本传、《宋史·艺文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44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彦修。刘韐子。徽宗宣和末,与父同镇压方腊起事。金兵南下,与父死守真定,由是知名。除秘阁修撰知池州。高宗建炎三年,与张浚谋诛范琼。浚宣抚川、陕,辟为参议军事,浚全蜀之功,实多子羽之力。绍兴四年,坐富平之役与浚俱罢。后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金人议和,复官徽猷阁待制。为秦桧讽谏官论罢。卒谥忠穆。尝受朱松之托,与弟刘子翚教其子朱熹,后熹终为大儒。
全宋诗
刘子羽(一○九七~一一四六),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徽宗宣和中父韐帅浙东,佐父主管机宜文字,以破方腊功,入为太府簿。后随父帅真定,以抗金知名。高宗建炎初,除枢密院检详文字。张浚宣抚川陕,辟为宣抚使参议军事。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以功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四年,因富平兵败事与张浚俱罢,责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六年,张浚还朝,起知鄂州、权都督府参议军事。八年再贬单州。十一年,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以不附秦桧,十二年罢,提举太平观。十六年卒,年五十。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三《少傅刘公墓志》、《少傅刘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七○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三八
刘子羽(一○九七——一一四六),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韐子。以门荫入仕,宣和末助其父守真定,以功迁直秘阁。建炎初知池州,召赴行在,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从张浚宣抚川陕,绍兴二年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与金军激战,屡败之,卒全蜀境。四年,坐富平之败,责单州团练使,白州安置。后复元官,历知鄂、泉州,镇江府,仕至徽猷阁待制。秦桧讽谏官论罢之。十六年卒,年五十。子羽号为知人,尝荐吴玠于张浚,卒成其功;教朱熹,异时为大儒。见张栻《少傅刘公墓志铭》(《南轩文集》卷三七),朱熹《少傅刘公神道碑铭》(《朱文公集》卷八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宋史》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9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与道。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初为海州沐阳县尉,累官江西、湖北、浙东安抚使。秦桧死,入为侍读,奏谏帝王之于史在观得失、究治乱。以左宣奉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全宋文·卷四一二○
王师心(一○九七——一一六九),字与道,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政和八年登进士第,授沭阳县尉。绍兴初知长溪县,改太府寺丞、将作少监,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历知袁、衢、洪诸州,入为户部侍郎、敕令所详定官。出守荆南府,召权吏部尚书,再出知绍兴府、福州,兼浙东、福建路安抚使。乾道元年致仕。五年十二月卒于家,年七十三,谥庄敏。见汪应辰《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文定集》卷二三),《金华先民传》卷三,《金华贤达传》卷三。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公弼,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人,宋朝官员、使节。曾奉旨多次出访高丽,官至兵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靖康元年(1126年),出使金国求和,入太原宣谕劝降,为守将王禀严拒,后落职奉祠。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议和,起为南京留守。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毁约南侵,路允迪举城降于葛王完颜褒(即后来的金世宗完颜雍),遂被完颜褒送往汴京,后状无闻。
全宋文·卷三四○四
路允迪(?——一一四一),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靖康初为签书枢密院事,未几奉祠去。建炎元年起为京城抚谕使、守吏部尚书。二年罢,提举杭州洞霄宫。三年一月再签书枢密院事,五月为淮西制置使,七月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元年致仕。九年起为应天府路安抚使兼知应天府,充南京留守。十年五月,以应天府降金,金人送至汴京,七日而死。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一三、一九、二三、二五、三五、五○、一二七、一三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5 【介绍】: 宋信州弋阳人,字长卿。徽宗宣和三年进士。高宗绍兴中累除参知政事,拜右相,迁左相。三十一年,金兵至庐州,朝臣遣家预避,独康伯迎眷属入浙,并奏请高宗亲征。虞允文寻大败金兵于采石。孝宗即位,兼枢密使,以病请去位。次年金兵复南犯,再任左相兼枢密使。卒谥文恭,后改谥文正。
全宋诗
陈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长卿,弋阳(今属江西)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授长洲主簿。高宗建炎末召为敕令所删定官,通判衢州。绍兴五年(一一三五),除太常博士。八年,为枢密院计议官。十三年,迁军器监。出知泉、汉州。二十七年,权吏部尚书,寻拜参知政事。二十九年,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孝宗即位,兼枢密使。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赠太师,谥文恭,后改谥文正。有《陈文正公文集》三十卷。事见本集卷七刘珙《陈鲁国文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四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二
陈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长卿,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累迁太学正。建炎中通判衢州。绍兴中,为户部、司勋郎中,知泉州,三奉祠,垂十年。秦桧死,除吏部侍郎,兼礼、户、刑部,迁吏部尚书。二十八年九月,除参知政事。二十九年九月,为右仆射。三十一年三月,进左仆射。金人败盟南侵,康伯主战。孝宗即位,命兼枢密使。隆兴改元,乞退,出判信州,进封福国公,又判绍兴府。二年十一月,再拜左仆射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谥文恭,庆元中改谥文正。著有《葛溪集》三十卷。见《宋史》卷三八四本传、《宋史·艺文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8—1170 【介绍】: 宋严州寿昌人,字审言。高宗建炎二年进士。历饶州教授、知江宁县、通判江州。以忤秦桧意,罢去。桧死,擢殿中侍御史。时知枢密院事汤鹏举效桧所为,广置党羽,义问累章劾罢之。迁吏部侍郎,拜同知枢密院事。金主完颜亮南侵,奉命督师抵御,因不习军旅,措置多失当,罢提举宫观。复为言者所论,谪饶州。卒谥恭简。
全宋文·卷四一五一
叶义问(一○九八——一一七○),字审言,严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建炎二年进士。为临安府司理参军、饶州教授、知江宁县,通判江州。行太常博士、直秘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累上章劾汤鹏举。迁吏部侍郎,兼史馆修撰,寻兼侍读,拜同知枢密院事,不习军事,请罢。隆兴初被劾,谪饶州。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谥恭简。见《宋史》卷三八四《叶义问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八、一七九,《景定严州续志》卷三。
林安宅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九
林安宅(一○九九——一一八一)字居仁,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敷之从子。建炎二年进士。绍兴中知新昌县,转建州观察推官,寻通判漳州。二十八年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历江南西路、两浙路转运副使。三十二年改户部郎中。隆兴元年知临安府。乾道元年为右谏议大夫、户部侍郎。二年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淳熙中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八年卒,年八十三,积阶至正奉大夫。见《淳熙三山志》卷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二之五三、职官七八之五一、选举三四之一二、食货六三之一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七、一七九、一九八,《宋史》卷三七三《洪皓传》,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0—1136 【介绍】: 宋襄州邓城人,字觉民。徽宗宣和三年上舍及第。累迁右谏议大夫。钦宗靖康初,力主割弃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高宗建炎四年,上言裂河南、江北数十州地为藩镇,付以兵权。由参知政事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秦桧自金归,力荐其忠。绍兴元年,为秦桧所排挤,罢相,知温州,退居天台。
全宋诗
范宗尹(一○九八~一一三六)字觉民,邓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诣康王劝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出知舒州,又以受伪命事责置鄂州。后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四年,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三)。绍兴初为秦桧所挤,落职知温州。六年,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宋史》卷三六二、《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四二五一
范宗尹(一一○○——一一三六),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请弃三镇以纾祸,坐罢。张邦昌僭位,复其职。建炎初出知舒州,以言者论其尝受伪命,责置鄂州。后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三年,拜参知政事,次年继吕颐浩为相,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绍兴初罢,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沈与求劾之,落职,未几命知温州。退居天台,六年八月卒,年三十七。谥宗肃。《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1—? 【介绍】: 宋广德军人,字晋之,一作搢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以文章著名。历秘书省正字、著作郎。高宗建炎中为刘珏属官,坐失洪州除名,编管岭南。绍兴中以左朝请郎直秘阁,后主管台州崇道观。
全宋诗
何大圭,字晋之,广德(今属安徽)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清光绪《广德州志》卷四一)。宣和初为太学录(《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六年(一一二四)迁秘书省正字(同上书选举二○之三)。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坐失豫章除名编管岭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六)。绍兴二十年(一一五○),以左朝请郎直秘阁(同上书卷一六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0 【介绍】: 宋襄阳谷城人,寓居台州,字瞻叔。王纲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累迁太府少卿。孝宗时,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擢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附汤思退力主宋金和议,专以割地啖敌为得计。后罢。乾道元年,起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有《汉滨集》。
全宋诗
王之望(?~一一七○),字瞻叔,襄阳谷城(今属湖北)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调处州教授。入为太学录,迁博士。十八年,出知荆门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八)。提举荆湖南常平茶盐公事,改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三十年,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三十二年,为川陕宣谕使(同上书卷一九八、二○○)。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隆兴初,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未几,权江淮都督府参赞军事,俄兼直学士院。二年(一一六四)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居天台。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移知温州,寻复罢。六年冬卒。谥敏肃(《宋会要辑稿》)。有《汉滨集》六十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王之望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汉滨集》为底本,酌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三五一
王之望(一一○四——一一七一),字瞻叔,襄阳谷城(今湖北谷城)人,后寓居台州。初以父荫入仕,绍兴八年登进士第,为处州教授。历知荆门军、湖南提举常平茶盐、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成都府路转运副使。四川军兴,除太府少卿,总领全蜀财赋。孝宗即位,改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及还朝,参赞江淮都督府军事。继权直学士院,除吏部侍郎。隆兴二年,自右谏议大夫拜参知政事,未几兼同知枢密院事。时和战未决,之望力附和议,以言者论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乾道初起知福州,为福建路安抚使,移知温州。乾道七年卒,年六十八,谥敏肃。著有《汉滨集》。见本集卷八《候边事少宁乞差宫祠朝劄》,《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八九、仪制一一之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七,《宋史》卷三七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65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时亨。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忤秦桧,授洪州教授。桧死,迁中书舍人,言御敌必先自治。出知成都府,检身以法,驭吏恩威并行。孝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反对和议,力主战守。卒谥恭简。有《易说》、《春秋通义》、《经史辨疑》、《汉唐史评》、《唐史要览》、《东溪集》、《应斋笔录》等。
全宋诗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洪州州学教授。二十六年,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二十七年,试起居舍人,二十八年,除中书舍人,出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一八○)以足疾请祠。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卒于同知枢密院事任(《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年六十三。有《东溪集》、《易说》、《春秋通议》等,均佚。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八《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三四八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绍兴十五年擢进士第二人,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忤秦桧意,改洪州教授。桧死,召见,迁著作佐郎,除中书舍人。二十八年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四川安抚制置使,进敷文阁直学士。孝宗立,进左朝奉大夫,请祠,提举太平兴国宫。金人犯淮,陈战守策,起为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隆兴二年末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迁同知枢密院事,寻卒,年六十三。著有《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纪》、《经史辨》、《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集》、《应斋笔录》、《续成都古今集记》诸书。见孙觌《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八),《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康人,号痴叟。田辟弟。徽宗宣和六年进士。为丞相吕颐浩所器重。高宗召问江右盗贼,如鳌言小寇不足虑,所忧者西北。累官监察御史,出知道州。后加直秘阁、京西转运副使。
全宋文·卷四○八五
田如鳌,号痴叟,大庾(今江西大庾)人,一说南康(今江西南康)人。宣和六年进士。绍兴元年六月以从事郎权南康县丞,二年十月为枢密院编修官。四年五月以在南康斩刘洞天功,改京官,九月为监察御史。五年四月以上疏诋张绚罢御史。七年五月主管亳州明道宫。其后曾知道州。二十二年九月权提点江西刑狱公事,十一月改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兼提举常平、同提举本路盐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五九、八八、一○一、一四七、一六三、一六四,《宋史》卷二七,《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68 【介绍】: 宋温州人,字希深。登进士第。历秘书正字,累官中书舍人,以忤秦桧意被黜。后提举湖北常平,徙知嘉州,除成都路运判,改潼川路提刑。孝宗乾道二年除金部郎中,官终福建提刑。长于理学,尤精《论语》,每见学者必与讲论。
全宋诗
何逢原(一一○六~一一六八),字希深,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除敕令所删定官。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十四年,通判池州。十八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十九年,以忤秦桧出为两浙东路安抚司参议官。二十五年,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徙知嘉州。三十年,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八、一五二、一五八、一五九、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四年卒,年六十三(《梅溪后集》卷二九《何提刑墓志铭》)。有集,今不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77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徙台州临海,字处和。钱忱子。以恩补官。高宗绍兴间知临安府,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经画用楮为币,分为六务,出纳有法。孝宗时符离之役战败,附汤思退倡和议。为淮东宣谕使,入奏诋张浚主战。累进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谋相位甚急。后以婿邓王立为太子,引嫌提举洞霄宫。起知宁国、绍兴府,因籍人财产至六十万缗,复与祠。卒谥忠肃。有《诸史提要》。
全宋诗
钱端礼(一一○九~一一七七),字处和,号松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曾孙。以荫授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监登闻鼓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通判明州。十五年,提举淮东茶盐,改两浙转运判官。十七年,为淮东转运副使。三十年,除知临安府,始行会子。孝宗即位,张浚于符离失利,遂劾张浚,参定和议,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赐同进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因其女适皇太子引嫌奉祠。四年,起知宁国府,移绍兴府。以贪墨被黜。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有《松窗集》,已佚。事见《攻愧集》卷九二《观文殿学士钱公行状》。《宋史》卷三八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五七六
钱端礼(一一○九——一一七七),字处和,号松窗,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忱子。绍兴间,通判明州,加直秘阁。十五年,为两浙路转运判官。历知婺、衢、抚州,又知临安府。孝宗立,除户部侍郎,试兵部尚书,兼户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隆兴二年,以和议成,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明年罢,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乾道四年起知宁国府,后又知绍兴府,进观文殿学士。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后谥忠肃。著有《诸史提要》(存)、《松窗集》。见楼钥《攻愧集》卷九二《观文殿学士钱公行状》,《宋史》卷三八五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