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四门斗里(四門斗里)
一种拳术架势。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两个差人慌忙搬了行李,赶着扯他,被他一个四门斗里打了一个仰八叉。”
分類:拳术架势
《漢語大詞典》:抰势(抰勢)
扑打的架势。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喻情》套曲:“老母狗跳墙做得箇抰势,把我做扑灯蛾相戯。”
分類:扑打架势
《国语辞典》:有模有样(有模有样)  拼音:yǒu mó yǒu yàng
1.煞有介事。形容架势十足的样子。如:「这群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唱起英文歌来,可是字正腔圆,有模有样。」《定情人》第四回:「据大相公说来,只觉有模有样;若据我彩云看来,终是无影无形。不过是胡思乱想,怎当得实事?」
2.模样不差。如:「那个人经过一番打扮,看起来有模有样,判若二人。」
《国语辞典》:吐势(吐势)  拼音:tǔ shì
摆出架势。如:「有本事你就老老实实地跟他打一场,分个高下,光在那儿装腔吐势有什么用呢?」
分类:摆出架势
《国语辞典》:台型(台型)  拼音:tái xíng
指气派、架势。如:「具冠军的台型。」
分类:气派架势
《国语辞典》:摆开阵势(摆开阵势)  拼音:bǎi kāi zhèn shì
摆出某种行阵和架势,以准备进行某事或攻守。如:「两队球员摆开阵势,准备开战。」《三国演义》第一○回:「西凉兵动,两个引军迎去。西凉军马拦路,摆开阵势。」
《国语辞典》:支架子  拼音:zhī jià zi
1.摆排场。《红楼梦》第一○六回:「大本儿都保不住,还搁得住你们在外头支架子说大话诓人骗人。」
2.摆武术架势。《西游记》第七五回:「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抓住肝花打鞦韆,竖蜻蜓,翻根头乱舞。」
《国语辞典》:做门户(做门户)  拼音:zuò mén hù
摆出打架比武的架势。《水浒传》第三二回:「那大汉见武松长壮,那里敢轻敌,便做个门户等著他。」也作「吐门户」、「吐架子」。
《国语辞典》:吐架子  拼音:tǔ jià zi
摆出打架比武的架势。元。无名氏《独牛角》第一折:「这一个吐架子先缠住手。」也作「吐门户」、「做门户」。
《漢語大詞典》:跺抬(跺擡)
将脚一顿一抬。进攻时摆开的架势。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右脚一跺抬,左脚一转身,便向 顾先生 打去。”
《國語辭典》:放对(放對)  拼音:fàng duì
两人对打。《水浒传》第七四回:「二十七日在那里打探一日,二十八日却好和那厮放对。」《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二人把棒在手,唱了喏,部者喝教二人放对。」
《國語辭典》:二踢脚(二踢腳)  拼音:èr tī jiǎo
一种爆竹。点燃时发一响,升到空中后再发一响。也称为「双响儿」。
《漢語大詞典》:逞角色
犹言显威风,摆架势。《人民文学》1980年第12期:“他只能在我们小把戏面前逞角色。”
分類:威风架势
《國語辭典》:盘马弯弓(盤馬彎弓)  拼音:pán mǎ wān gōng
旋转马身,拉满弓弦。形容做出准备行动的架势。如:「原以为敌军调兵遣将,不过是盘马弯弓,虚张声势,岂料真的宣战了。」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清。徐珂《清稗类钞。著述类。小说之盛行》:「曹以婉转缠绵胜,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有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故不发之致;吴以精刻廉悍胜,穷形尽相,惟妙惟肖,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