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柏林  拼音:bó lín
Berlin
城市名。位于德国东部,跨奥得河支流史普利河。为德国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瓜分,首府柏林分别由美、苏、法、英四联盟国分区管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时,以苏联管辖的东柏林为首都。西元一九九○年十月三日,各区主权才归还德国,成为统一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漢語大詞典》:柏林寺
(1).古寺名。在 河北省 赵县 城内。始建于 汉 末。 隋 唐 年间为 观音院 , 金 元 时期改为 柏林禅院 。寺内原有大殿和彩色壁画,相传为 吴道子 真迹。 清 梁清标 《柏林寺观吴道子画水》诗:“ 柏林 画水已千秋,白日纵横沧海流。”
(2). 北京 著名古寺之一。在 北京 东城区东北角。建于 元 至正 七年(公元1347年), 明 清 两代均有修葺和增建, 清 康熙帝 曾题额“万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我国释藏中现存的唯一木刻经版。
《国语辞典》:东柏林(东柏林)  拼音:dōng bó lín
East Berlin
城市名。西元一九四九年起,违背美、苏、法、英四联盟国协定,由苏联策划,成为东德首都。至一九九○年十月才与西柏林统一。参见「柏林」条。
《国语辞典》:柏林会议(柏林会议)  拼音:bó lín huì yì
西元一八七八年俄、土战后所缔结的《圣斯泰法诺条约》,遭到英、奥强烈反对,经德国首相俾斯麦从中斡旋,于同年六月在柏林召开的会议。
《国语辞典》:柏林剧团(柏林剧团)  拼音:bó lín jù tuán
Berliner Ensemble
原东德著名戏剧团体,西元一九四九年由布雷希特与维格所创立。一九五四年以后,因发展出独特的叙事诗表演方式而受到瞩目,并奠定其地位。
《国语辞典》:柏林乐派(柏林乐派)  拼音:bó lín yuè pài
Berlin School
十八世纪后半期活跃于柏林的一群音乐家。属于前古典乐派,主要成就在古典钢琴音乐和歌曲创作上。也称为「北德国乐派」。
《国语辞典》:柏林围墙(柏林围墙)  拼音:bó lín wéi qiáng
东柏林难民于西元一九六一年涌入西柏林,东德政府以防止法西斯侵略为藉口,由警军盖起长达四十公里的围墙,严密封锁。至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一日,方由东德政府颁布命令,开放边界,允许东德人民自由出入此围墙。一九九○年间,在东西德统一的声浪中,柏林围墙开始拆除。
分类:难民公元
《国语辞典》:柏林影展  拼音:bó lín yǐng zhǎn
世界四大影展之一。由柏林艺术公司与德国电影之友协会主办,至西元一九九三年已举办了四十二届,每年于二月举行,规模庞大。主要活动有国际电影竞赛展、青年影展、儿童电影展、回顾展或纪念性活动、影片展示、德国影片展、市场展、专业人员与观众的座谈会等。我国电影《鲁冰花》一片曾获得此影展的儿童片奖。
《国语辞典》:西柏林  拼音:xī bó lín
West Berlin
城市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柏林市分四区,分别由美、苏、英、法四联盟国管理。西柏林即美、英、法三国管辖区总称。面积约四百八十一平方公里。西元一九九○年十月与东柏林合并,人口约二百二十三万人。
《國語辭典》:都柏林  拼音:dū bó lín
Dublin
城市名。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在国境东部,濒爱尔兰海,水陆交通便利,是爱尔兰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的中心。
《國語辭典》:柏林大学(柏林大學)  拼音:bó lín dà xué
University of Berlin
为德国著名国立大学之一。在1809年为洪堡(W. von Humboldt)所创设,为强调研究的现代大学。二次大战结束后划入东德。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于西元1948年成立柏林自由大学于西柏林。东德的柏林大学乃改名为「柏林洪堡大学」。东西德统一后,两校仍各自独立,名称未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