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曼婉
柔美。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 太戈尔 底轻倩、曼婉的作风,却能随着简短的诗形一齐表现。”
分類:柔美
《漢語大詞典》:眇曼
美妙;柔美。 康有为 《〈味梨集〉序》:“爰暨晚 唐 ,合三五七言古律,增加附益,肉好眇曼,音节泠泠,俯仰进退,皆中乎《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张素 《无题》诗:“临江早弄 汉皋 珠,眇曼风流旷世无。”
分類:美妙柔美
《國語辭典》:袅袅(嫋嫋)  拼音:niǎo niǎo
1.形容轻盈柔弱。《文选。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袅袅素女。」也作「袅袅」。
2.形容摇曳不定。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也作「袅袅」、「袅袅」。
3.音调悠扬不绝。如:「馀音袅袅,三日不绝。」也作「袅袅」。
4.风动的样子。《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作「袅袅」。
《國語辭典》:袅袅(裊裊)  拼音:niǎo niǎo
1.萦回缭绕的样子。如:「轻烟袅袅」。《南齐书。卷二八。苏侃传》:「情绵绵而方远思袅袅而遂多。」
2.形容轻盈柔弱。唐。杜牧 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也作「袅袅」。
3.形容摇曳不定。唐。李贺〈老夫采玉歌〉:「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也作「袅袅」、「袅袅」。
4.音调悠扬不绝。如:「馀音袅袅,绕梁三日」。也作「袅袅」。
《國語辭典》:娟娟  拼音:juān juān
1.美好、柔美。唐。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聊斋志异。卷七。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顾之微笑,似将有言。」
2.细长而弯曲。《文选。鲍照。玩月城西门解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唐。沈佺期〈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娟娟潭里虹,渺渺滩边鹤。」
3.潺潺。细水流动缓慢的样子。唐。韦庄 夜景诗:「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國語辭典》:纤纤(纖纖)  拼音:xiān xiān
1.微细。《荀子。大略》:「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2.细而尖。《文选。鲍照。玩月城西门解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唐。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诗:「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閒开艳艳花。」
3.细柔妩媚的样子。《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國語辭典》:婀娜  拼音:ē nuó
轻盈柔美的样子。《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也作「阿那」、「娿娜」。
《國語辭典》:猗猗  拼音:yī yī
1.美盛的样子。《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2.柔和的样子。《文选。嵇康。琴赋》:「微风馀音,靡靡猗猗。」
《漢語大詞典》:云鬓(雲髩)
见“ 云鬢 ”。
《國語辭典》:袅娜(嫋娜)  拼音:niǎo nuó
柔美修长的样子。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也作「袅娜」、「袅娜」。
《國語辭典》:袅娜(裊娜)  拼音:niǎo nuó
柔美纤细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也作「袅娜」、「袅娜」。
《國語辭典》:袅娜(嬝娜)  拼音:niǎo nuó
姿态柔美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女袅娜如随风欲飘去。」也作「袅娜」、「袅娜」。
《國語辭典》:娇娆(嬌嬈)  拼音:jiāo ráo
1.妩媚、美丽。宋。欧阳修〈思白兔杂言戏答公仪忆鹤之作〉:「低垂两翅趁节拍,婆娑弄影誇娇娆。」《幼学琼林。卷二。女子类》:「女貌娇娆,谓之尤物。」也作「娇饶」。
2.美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六出:「那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也作「娇饶」。
《漢語大詞典》:娇饶(嬌饒)
(1).娇纵;娇宠。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为占娇饶分,良多眷恋诚。”
(2).柔美妩媚。 唐 郑谷 《海棠》诗:“穠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宋 王安石 《杏花》诗:“俯窥娇嬈杏,未觉身胜影。”
(3).美人名。指美人。《玉台新咏》载有 汉宋子侯《董娇饶》诗。 唐 杜甫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诗有“佳人屡出 董娇饶 ”句。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饶 舞袖垂。”参见“ 娇嬈 ”。
《漢語大詞典》:霞衣
(1).以云霞为衣。 南朝 梁 沈约 《和刘中书仙诗》之二:“殊庭不可及,风熛多异色;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霞衣已具带,仙冠不持簪。”后用以指仙道所穿的衣服。 唐 张籍 《送宫人入道》诗:“名初出宫籍,身未称霞衣。”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念卑人已服霞衣,我荆妻亦顶星冠。” 清 叶申芗 本事词:“门启,有人引入堂宇,见二仙子,璚冠霞衣。”
(2).喻轻柔艳丽的衣服。 唐 李峤 《舞》诗:“霞衣席上转,花袖雪前明。” 宋 柳永 《荔枝香》词:“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诗刊》1977年第10期:“你是 北京 飞来的孔雀,开屏起舞在欢腾的草原。绿色的风,拂你霞衣,吉祥的云为你撑伞。”
(3).指云雾、烟霞。云能遮,雾能障,故称。 唐中宗 《石淙》诗:“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峯云岫百重生。” 唐 孟郊 《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诗:“晓渡明镜中,霞衣相飘颻。”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二:“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
(4).指轻柔美丽的外表。 南唐 陈陶 《竹》诗之五:“迸玉閒抽上钓磯,翠苗番次脱霞衣。”此指笋箨。 金 元好问 《梨花海棠》诗之二:“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此指花瓣。
《漢語大詞典》:阿那
鲜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见周书·杨宽传
《漢語大詞典》:掩冉
亦作“ 掩苒 ”。
(1).披靡,偃倒。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緑,蓊葧香气。” 宋 苏轼 《和饮酒》之三:“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2).摇曳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池荷掩冉於左右,陇菊迤邐於东西。”
(3).柔弱貌。 宋 苏辙 《寓居》诗之四:“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宋 陆游 《感怀》:“阡眠香草茂,掩苒烟柳弱。”
(4).轻盈柔美貌;柔和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临卭李生》:“女从水面掩冉而返。” 宋 辛弃疾 《喜迁莺》词:“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5).萦绕貌。 宋 王质 《游东林山水记》:“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緑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明 高启 《焚香》诗:“乍飘犹掩冉,将断更氤氲。”
《漢語大詞典》:猗那
(1).柔美、盛美貌。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马瑞辰 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儺’(见《檜风》)、“阿难”(见《小雅》)。草木之美盛曰猗儺,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孔丛子·连丛子上:“﹝杨柳﹞巨本洪枝,条脩远扬,夭绕连枝,猗那其旁,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跡而接穹苍。”《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鬱高松,猗那长楚。”
(2).《诗·商颂·那》是 殷商 的后代 宋国 祭祀 商 朝的建立者 成汤 的乐歌。首句是“猗与那与”,后以“猗那”借指祭祀祖先的颂歌。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陈诗颂圣德,厥声续猗那。”宋史·礼志十一:“方作猗那之颂,永严昭穆之容。” 清 刘大櫆 《沉茮园诗序》:“古之君子,未有不愿为清庙猗那,而顾愿为寺人 孟子 ,愾 周 道,忧《黍离》者也。”
(3).表示赞美之辞。文选·班固〈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祀配帝。” 李周翰 注:“於穆、猗那皆美也。” 唐 张说 《恒州刺史张府君墓志》:“孝乎事亲,忠乎事君,猗那叔父,亦足有云。”
《國語辭典》:纤细(纖細)  拼音:xiān xì
微细渺小。唐。元稹 酬乐天寄生衣诗:「羸骨不胜纤细物,欲将文服却还君。」宋。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三月蚕始生,纤细如牛毛。」也作「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