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查 → 查槎”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推剥
(1).侵削财物。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 道传 应詔言楮币之换,官民如讎;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 元 揭傒斯 《奔清甫墓志铭》:“自是声日起,家日裕,而无推剥糜烂之忧。”一本作“ 椎剥 ”。
(2).追问查究。《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自谅前事年远,无人推剥。”
《漢語大詞典》:究正
查究更正。明史·周冕传:“臣职守攸关,义不敢隐,乞特赐究正,使天下晓然知朝廷有不可幸之功、不可犯之法。”
分類:查究更正
《漢語大詞典》:寻察(尋察)
查究考察。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诬妇厌苦供养,加鴆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分類:查究考察
《漢語大詞典》:句追
拘捕查究。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諫官 欧阳修 言:‘近来传闻 燕度 勘鞫 滕宗谅 事,枝蔓句追,囚繫满狱,人人嗟怨,自 狄青 、 种世衡 等,并皆解体’。”
分類:拘捕查究
《漢語大詞典》:检奸(檢姦)
查究奸邪。后汉书·百官志五:“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姦。”
分類:查究奸邪
《漢語大詞典》:考系(考繫)
谓查究其行实而拘禁之。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 南阳 圭泰 尝以言迕指,考繫廷尉。”
《漢語大詞典》:案责(案責)
查究责备。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 ﹞下 去疾 、 斯 、 劫 吏,案责他罪。”汉书·韩安国传:“今 梁 使来,輒案责之, 梁王 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
分類:查究责备
《漢語大詞典》:镌诘(鐫詰)
责问查究。新唐书·河南元王孝恭传:“或诬其反,召还,颇为宪司鐫詰。”
分類:责问查究
《漢語大詞典》:科案
谓审理查究案件。《北史·高道穆传》:“中尉弹闻,廷尉科案,一如旧式。”
《漢語大詞典》:讯究(訊究)
审讯查究。隋书·东夷传·倭国:“每讯究狱讼,不引承者,以木压膝,或张强弓,以弦锯其项。” 清 林则徐 《密访汉口一带匪徒饬汉阳县照单严拿札》:“由县先行讯究録供,禀覆核办。” 樊增祥 《批司书党恂禀词》:“惟据称情实难甘,姑准覆集讯究。”
分類:审讯查究
《國語辭典》:查问(查問)  拼音:chá wèn
调查盘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贵府有人来院查问题咏芙蓉下落。」《文明小史》第三回:「幸喜走出大门,没人查问,一直转回家中。」
《國語辭典》:究办(究辦)  拼音:jiù bàn
探出事实,给予处罚。《老残游记》第二○回:「适逢小人在窗外出小恭听见,进去捉住,扭禀到堂。求大老爷究办。」
《漢語大詞典》:诘诈(詰詐)
查究奸诈之事。 宋 晁补之 《治通小序》:“挟事怀欺,明能知之,谓之詰诈。”
分類:查究奸诈
《漢語大詞典》:提究
提讯查究。《清会典事例·礼部·学校》:“有容令跪道投书禀见者,巡捕员役重究,该巡捕官不许代替,如违提究。”《“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 中 西官得供,判 李 交一百元大洋,并保限半年内不再犯事,违则提究不贷。”
分類:查究
《漢語大詞典》:诘擿(詰擿)
查究和揭发。旧唐书·冯盎传:“ 盎 奴婢万餘人,所居地方二千里,勤於簿领,詰擿姦状,甚得其情。”
分類:查究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