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樊素口
 
相关人物
樊素


《本事诗·事感》
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之。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白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其末句云:「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枝。」
典故
歌翻杨柳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四〈杨柳枝词八首〉
〈杨柳枝词八首〉其一:「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典故
故园桃李待君花发
 
桃柳

相关人物
韩愈


《唐语林校證》卷六〈补遗〉~585~
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初使王庭凑,至寿阳驿,绝句云:「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盖有所属也。柳枝后踰垣遁去,家人追获。及镇州初归,诗曰:「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放待郎归。」自是专宠绛桃矣。
典故
官柳野梅
 
野梅官柳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西郊〉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江岸野梅香】。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看题检药囊】。无人觉来往【无人竞来往】【无人与来往】,疏懒意何长。
典故
相关人物
季布


《史记》卷一○○《季布列传》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服虔曰:『东郡谓广辙车为「柳」。』邓展曰:『皆棺饰也。载以丧车,欲人不知也。』李奇曰:『大牛车也。车上覆为柳。』瓒曰:『茂陵书中有广柳车,每县数百乘,是今运转大车是也。』」

例句

顽童逃广柳,羸马卧平芜。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典故  
五柳陶
 
五株柳
 
五杨柳
 
元亮柳
 
先生柳
 
柳暗陶门公
 
柳觅先生
 
柳飞彭泽雪
 
归来柳
 
渊明柳
 
筑室种柳
 
门前五柳
  
陶宅五株
  
陶庐树
 
陶潜柳
 
陶凿五柳
 
陶门
 
靖节门柳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2286~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简释

五株柳:喻指隐者。唐李白《嘲王厉阳不肯饮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例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谢公台尚在,陶令柳潜衰。 刘得仁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刘慎虚 浔阳陶氏别业

陶庐树可爱,潘宅雨新晴。 刘禹锡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 使次安陆寄友人

独愁看五柳,无事掩双扉。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孤蓬向何处,五柳不开门。 刘长卿 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

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刘长卿 赠秦系徵君

五柳闭门高士去,三苗按节远人归。 刘长卿 送柳使君赴袁州

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刘长卿 送金昌宋归钱塘

解印孤琴在,移家五柳成。 刘长卿 过前安宜张明府郊居

陶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 司空图 杨柳枝二首

五柳先生自识微,无言共笑手空挥。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五柳终期隐,双鸥自可亲。 司空曙 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

五柳茅茨楚国贤,桔槔蔬圃水涓涓。 司空曙 过卢秦卿旧居

到县余花在,过门五柳闲。 周贺 送张堙之睦州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岑参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慕幽

桑柘骈阗数亩间,门前五柳正堪攀。 朱庆余 归故园

寂寥我对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骢。 李商隐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

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李商隐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李白 戏赠郑溧阳

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 李白 留别龚处士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

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 李端 折杨柳

何当五柳下,酌醴吟庭筠。 李群玉 同张明府游溇水亭

久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柳旧琴书。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选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 李频 奉和郑薰相公

当暑忆归林,陶家借柳阴。 李频 避暑

旧业传一经,新官栽五柳。 权德舆 送韦十二丈赴襄城令三韵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汪遵 彭泽

君看靖节高眠处,只向衡门种五株。 汪遵 隋柳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 王维 偶然作六首

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王维 田园乐七首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王维 老将行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五株蒙远赐,应使号先生。 皇甫冉 谢韦大夫柳栽

远山期道士,高柳觅先生。 皇甫冉 闲居作

五柳转扶疏,千峰恣来往。 皇甫冉 题高云客舍

仕应同五柳,归莫舍三茅。 皮日休 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

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 窦常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伴将军即大粗。 薛能 柳枝四首之三

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柳浪

溪柳绕门彭泽令,野花连洞武陵人。 许浑 移摄太平寄前李明府

祗闻寻五柳,时到月中还。 贯休 武昌县与昼公兼寄邑宰

何逊兰休握,陶潜柳正垂。 郑谷 送水部张郎中彦回宰洛阳

五株衰柳下,三径小园深。 钱起 秋园晚沐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雍陶 和孙明府怀旧山

落照渊明柳,春风叔夜弦。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劝君不得学渊明,且策驴车辞五柳。 韩翃 送别郑明府

典故
归路指烟霞

相关人物
柳富


《艳异篇续集》卷六《王幼玉记》
王氏名真姬,字仙才,小字幼玉。本京师人,随父流落于衡州。女弟女兄三人,皆为名娼。而其颜色歌舞,角于伦辈之上,群妓亦不敢与之争高下。幼玉又出于弟兄之上。所与往还,皆衣冠士大夫。舍此虽巨商富贾,不能动其意。夏公酉游衡阳,郡侯开宴召之,公酉曰:「闻衡阳有歌妓名王幼玉,妙歌舞,美颜色,孰是也?」郡侯张郎中纪,乃命幼玉出拜。公酉见之,嗟吁曰:「使汝居东西二京,未必在名妓之下。反居于此,其名不得闻于天下。」因命左右取笺为诗,赠幼玉曰:「真宰无私心,万物逞殊形。嗟尔兰蕙质,远离幽谷青。清风暗助秀,雨露濡其泠。一朝居上苑,桃李让芬馨。」由是益有光,但幼玉暇日,常幽艳愁寂,含芳未吐。人或询之,则曰:「此道非吾志也。」会东都人柳富,字润卿,豪俊之士。幼玉一见曰:「兹我夫也。」富亦有意室之,然富方倦游,凡于风前月下,执手恋恋,两不相舍。既久,其妹窃知之。一日,诟富以语曰:「子若复为向时事,吾不舍子,即讼子于官府。」富从是不复往。一日,遇幼玉江上。幼玉泣曰:「过非我造也,君宜以理推之。异时幸有终身之约,无为今日之恨。」相饮于江上。幼玉云:「吾之骨,异日当附子之先垄。」复谓富曰:「我平生所知离而复合者甚众,虽言爱勤勤,不过取其财帛,未尝以身许之也。我发委地,宝之若玉,他人无敢窥觇,于子无所惜。」乃自解鬟剪一缕以遗富。富感悦深至,去,又羁思不得会,并为恨,因而忧枕。幼玉日夜怀思,遣人侍病。既愈,富为长歌赠之,云:「紫府楼阁高相倚,金碧户牖红晖起。其间宴息皆仙子,绝世妖姿妙难比。偶然思念起尘心,几年谪向衡阳市。娇烧飞下九天来,长在娼家偶然耳。天姿材色拟绝伦,压倒花衢众罗绮。绀发浓堆巫峡云,翠眸横剪秋江水。素水纤长细细圆,春笋脱向青烟里。缓步莲花窄窄弓,凤头翘起红裙底。有时笑倚小栏杆,桃花无颜乱红委。王孙送目以劳魂,东邻一见还羞死。自此城中豪富儿,呼童控马相追随。千金买得歌一曲,暮雨朝云镇相续。皇都年少是柳君,体段风流万事足。幼玉一见苦留心,慇勤厚遣行人嘱。青羽飞来洞户前,惟郎苦恨多拘束。偷身不使父母知,江亭暗共才郎宿。犹恐恩情未甚坚,解开鬟髻对郎前。一缕云随金剪断,两心浓密更如绵。自古美事多磨隔,别时两意空悬悬。清宵长叹明月下,花时洒泪东风前。怨入朱弦危更断,泪如珠颗自相连。危楼独倚无人会,新书写恨托传难。奈何幼玉家有母,知此端倪蓄嗔怒。千金器醉属佣人,密约幽欢镇相误。将刃欲加连理枝,引弓欲弹鹣鹣羽。仙山只在海中心,风逆波紧无船渡。桃源去路隔烟霞,咫尺尘埃无觅处。郎心玉意共慇勤,同指松药情愈固。愿郎誓死莫改移,人事有时自相遇。他日得郎归来时,携手同上烟霞路。」富因久游,亲促其归。幼玉潜往别,共饮野店中。玉曰:「子有清才,我有丽艳,才色相得,誓不相舍。我之心,子之意,卜诸神明,结之松筠,久矣,子必异日有潇湘之游,我亦待君之来。」于是,二人共盟焚香,致其灰于酒中,共饮之。是夕,同宿江上。翌日,富作词别幼玉,名《醉高楼》,词曰:「人间最苦,最苦是分离。伊爱我,我怜伊。青草岸头人独立,画船归去橹声迟。楚天低。回望处,两依依。后会也知俱有愿,未知何日是佳期。心下事,乱如丝。好天良夜还虚过,辜负我,两心知。愿伊家衷肠在,一双飞。」富唱其曲以佐酒,音调辞意,非惋不能终曲。乃罢酒,相与大恸。富乃登舟。富至都下,以亲年老,家又多故,不得如约,但对镜洒涕。会有客自衡阳来,出幼玉书,但言幼玉多卧病。富遽开其书疾读,书尾有二句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富大伤感。一日,残阳沉西,疏帘不捲。富独立庭筛,见有半面出于屏间。富视之,乃幼玉也。玉曰:「吾以思君得疾,今已化去。欲得一见,故有是行。我以平生无恶,不犯幽狱。后日当生衷州西门张遂家,复为女子。彼家卖饼。君子不忘昔日之旧,因有事相过,幸见我焉。我虽不省前世事,然君之情当如是。我有遗物在侍儿处,君求之以为验。千万珍重。」忽不见。富惊愕,但终叹惋。异日,有过客自衡阳来,言幼玉已死。闻未死前,嘱其侍儿曰:「我不得见郎,死亦不安,郎平日爱我手、发、眉、眼,他皆不可寄附,我今剪头发一缕,手指甲数个,郎来访我时,子可与之。」后数日,幼玉果死也。
典故
一别汉南
 
依依种柳
 
汉南树
 
老却江潭汉柳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九〈庾信·枯树赋〉~3927~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悽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典故
唾壶口
  
唾壶敲碎
  
唾壶残
 
唾壶空击
 
唾壶缺
 
壶堪击
 
壶敲缺
 
壶边击断
 
壶频叩
 
扣壶歌
 
扣铜壶
  
击壶
 
击壶边缺
 
击樽破
 
击歌壶
 
击玉唾壶
 
击碎村醪𧣴
 
击碎歌壶
 
击碎玉唾壶
 
击铜壶浩叹
 
敲壶
 
敲柳瘿
 
敲玉壶
 
敲碎琼壶
 
敲缺唾壶
 
敲缺铜壶
 
狂叩唾壶
  
玉壶敲怨
 
琼壶敲缺
 
碎唾壶
 
空击铜壶
 
缺唾壶
  
缺壶声
 
醉击玉壶
 
银壶缺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598~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列传〉~2557~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简释

缺唾壶: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例句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杜甫 屏迹三首之三

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閒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 窦常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卫推

歌敲玉唾壶,醉击珊瑚枝。 罗隐 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

典故
花魁柳冠


《酉阳杂俎》卷十二〈语资〉
某年少常结豪族,为花柳之游,竟畜亡命,访城中名姬,如蝇袭膻,无不获者。时靖恭坊有姬字夜来,稚齿巧笑,歌舞绝伦,贵公子破产迎之。予时数辈富于财,更擅之。
典故
一行白鹭青天
 
黄鹂鸣翠柳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八〈绝句四首〉
〈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案:原注。西山白雪。四时不消。】。」
典故
营门柳
 
亚夫垒
  
亚夫细柳营
 
儿战将军
 
太尉营
 
如儿戏
 
应夫营
 
柳作赢
  
棘门戏
 
棘门灞上
  
汉将儿战
 
汉将营
 
灞上儿战
 
细柳威
  
细柳旧营
 
细柳豪雄
 
细柳军
 
赢伴将军

相关人物
周亚夫
 
徐厉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细柳仓在雍州咸阳县西南二十里也。」

简释

如儿戏:指军纪松散、衰败之师、唐杜牧《感怀诗一首》:“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细柳营:咏治军有方、军容整肃。唐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例句

柳营无事诣莲宫,步步犹疑是梦中。 令狐楚 游义兴寺寄上李逢吉相公

回来看觅莺飞处,即是将军细柳营。 刘商 行营送人

风流近接平津阁,气色高含细柳营。 吴融 太保中书令军前新楼

细柳旧营犹锁月,祁连新冢已封苔。 吴融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

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前著豹裘。 崔峒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 崔融 从军行

密雪曙连葱岭道,青松夜起柳营风。 方干 王将军

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阵图看。 施肩吾 赠边将

云泉日日长松寺,丝管年年细柳营。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李商隐 二月二日

芙蓉王俭府,杨柳亚夫营。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

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前著豹裘。 李嘉祐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李白 上之回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李白 司马将军歌

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李义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杜牧 感怀诗一首

未闻细柳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 杜甫 即事

箭入昭阳殿,笳吟细柳营。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杜甫 春远

只嗟蒿里月,非复柳营春。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

棘门乃儿戏,从古多其人。 权德舆 细柳驿

细柳肃军令,条侯信殊伦。 权德舆 细柳驿

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 武元衡 送张六谏议归朝

隋家堤上已成尘,汉将营边不复春。 段成式 折杨柳七首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汪遵(一作遒) 杨柳

未尽交河虏,犹屯细柳兵。 清江 早发陕州途中赠严秘书

说剑尝宗漆园吏,戒严应笑棘门军。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封寄近诗书中兼报新主行营兵马因代书戏答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王维 观猎

校猎长杨苑,屯军细柳营。 卢纶 皇帝感词

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二月春风何处好,亚夫营畔柳青青。 罗隐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一作崔合映替任)

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羊士谔 春望

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 羊士谔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起衔轩后敕,醉别亚夫营。 贯休 送卢舍人朝觐

已见氛清细柳营,莫更春歌落梅曲。 贺朝 从军行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 郑愔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归觐屡经槐里月,出师常笑棘门军。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

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晓月临。 灵一 哭卫尚书

秋郊细柳道,走马一夕还。 韦应物 寄畅当

亚夫重过柳营门,路指岷峨隔暮云。 高骈 赴西川途经虢县作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鲍溶 赠李黯将军

典故
衣锦归
 
锦服还家

相关人物
柳庆远


《梁书》卷九《柳庆远传》
「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简释

衣锦归:指富贵还乡。宋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深冬苦得朝丹阙,太华峰前衣锦归。”


例句

还家锦服贵,出使绣衣香。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本是江南客,还同衣锦归。 李端 送义兴元少府

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 钱起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典故 
柳郎无负碧云秋
 
泾河龙书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九〈龙二·柳毅〉~340~
唐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禦。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毅请闻之。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数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语竟,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其夕,至邑而别其友。月余(「月馀」原作「曰馀」。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到乡还家,乃访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橘社。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当居此以伺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灵虚殿也。」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然而王久不至。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大经。少选当毕。」毅曰:「何谓大经?」夫曰:「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听。言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毅对曰:「然。」毅而设拜(明抄本「毅而设拜」作「既而对后拜」),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谓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毅曰:「毅,大王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昨下第,间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环雨鬓,所不忍视。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诚怛人心。遂托书于毅。毅许之。今以至此。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能鉴」原作「诊坚」,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词毕,又哀吒良久。左右皆流涕。时有宦人密视君者,君以书授之,令达宫中。须臾,宫中皆恸哭。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曰:「寡人之爱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过人耳。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馀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臂青天而飞去。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固无害。」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因告辞曰:「愿得生归,以避复来。」君曰:「必不如此。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幸为少尽缱绻。」因命酌互举,以欸人事。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系。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君笑谓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辞归宫中。须臾,又闻怒苦,久而不已。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右。谓毅曰:「此钱塘也。」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毅手为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已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遣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抚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钱塘复再拜。是夕,遂宿毅于凝光殿。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宫。会友戚,张广乐,具以醪醴,罗以甘洁。初笳角鼙鼓,旌旗剑戟,舞万夫于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钱塘《破阵》乐。」旌鈚杰气,顾骤悍栗。坐客视之,毛发皆竖。复有金石丝竹,罗绮珠翠,舞千女于其左。中有一女前进曰:「此贵主《还宫》乐。」清音宛转,如诉如慕。坐客听之,不觉泪下。二舞既毕,龙君太悦,锡以裤绮,颁于舞人。然后密席贯坐,纵酒极娱。酒酣,洞庭君乃击席而歌曰:「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墙。雷霆一发兮,其孰敢当?荷真人兮信义长,令骨肉兮还故乡。齐言惭愧兮何时忘?」洞庭君歌罢,钱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当妇兮,彼不当夫。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满鬓兮,雨雪罗襦。赖明公兮引素书,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珍重兮无时无。」钱塘君歌阕,洞庭君俱起奉觞于毅。毅踧踖而受爵。饮讫,复以二觞奉二君。乃歌曰:「碧云悠悠兮,泾水东流。伤美人兮,雨泣花愁。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哀冤果雪兮,还处其休。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歌罢,皆呼万岁。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贮以开水犀。钱塘君复出红珀盘,贮以照夜玑。皆起进毅。毅辞谢而受。然后宫中之人,咸以绡彩珠璧,投于毅侧,重叠焕赫。须臾,埋没前后。毅笑语四顾,愧揖不暇。泊酒阑欢极,毅辞起,复宿于凝光殿。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阁。钱塘因酒作色,踞谓毅曰:「不闻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耶?愚有衷曲,欲一陈于公。如可,则俱在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足下以为何如哉?」毅曰:「请闻之。」钱塘曰:「泾阳之妻,则洞庭君之爱女也。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于匪人,今则绝矣。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岂不为君子始终之道者?」毅肃然而作,欻然而笑曰:「诚不知钱塘君孱困如是。毅始闻跨九州,怀五岳,泄其愤怒。复见断锁金,掣玉柱,赴其急难。毅以为刚决明直,无如君者。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奈何箫管方洽,亲宾正和,不顾其道,以威加人?岂仆之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毅则以禽兽视之。亦何恨哉?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虽人世贤杰,有不如者,况江河灵类乎?而欲以蠢然之躯,悍然之性,乘酒假气,将迫于人。岂近直哉?且毅之质,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然而敢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惟王筹之!」钱塘乃逡巡致谢曰:「寡人生长宫房,不闻正论。向者词述狂妄,搪(「搪」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突高明,退自循顾,戾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间可也。」其夕复欢宴,其乐如旧,毅与钱塘遂为知心友。明日,毅辞归。洞庭君夫人别宴毅于潜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预会。夫人泣谓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暌别。」使前泾阳女当席拜毅以致谢。夫人又曰:「此别岂有复相遇之日乎?」毅其始虽不诺钱塘之请,然当此席,殊有叹恨之色。宴罢辞别,满宫凄然,赠遗珍宝,怪不可述。毅于是复循途出江岸。见从者十馀人,担囊以随,至其家而辞去。毅因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以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为莫如。遂娶于张氏,而又娶韩氏。数月,韩氏又亡。徙家金陵,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有媒氏告之曰:「有卢氏女,范阳人也。父名曰浩,尝为清流宰,晚岁好道,独游云泉。今则不知所在矣。母曰郑氏。前年适清河张氏,不幸而张夫早亡。母怜其少,惜其慧美,欲择德以配焉。不识何如?」毅乃卜日就礼。既而男女二姓,俱为豪族。法用礼物,尽其丰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馀,毅因晚入户,视其妻,深觉类于龙女,而逸艳丰厚,则又过之。因与话昔事。妻谓毅曰:「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经岁馀(「经岁馀」原作「然君与馀」。据明抄本改)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浓饰换服。召亲戚相会(明抄本、陈校本「亲戚相会」作「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余之于昔也?」毅曰:「夙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明抄本、陈校本「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八字原作「非姻好何以」五字)为忆。」妻曰:「馀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冤,君使得白。衔君之恩,誓心求报。洎钱塘季父论亲不从,遂至暌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惟以心誓难移。亲命难背。既为君子弃绝,分无见期,而当初之冤,虽得以告诸父母,而誓报不得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馀得遂报君之意。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因呜咽泣涕交下,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馀(明抄本、陈校本「感馀」作「爱子」)之意。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相生(明抄本、陈校本「相生」作「贱质」)。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请于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子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馀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思哉?洎钱塘逼迫之际,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善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唯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妻因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纪。后居南海,仅四十年。其邸第舆马,珍鲜服玩,虽侯伯之室,无以加也。毅之族咸遂濡泽。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南海之人,靡不惊异。洎开元中,上方属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术,毅不得安,遂相与归洞庭。凡十余岁,莫知其迹。至开元末,毅之表弟薛嘏为京畿令,谪官东南,经洞庭,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于远波。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迎问于嘏。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来候耳。」嘏省然记之,乃促至山下,摄衣疾上。山有宫阙如人世,见毅立于宫室之中,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毅词理益玄,容颜益少。初迎嘏于砌,持嘏手曰:「别来瞬息,而发毛已黄。」嘏笑曰:「兄为神仙,弟为枯骨,命也。」毅因出药五十丸遗嘏曰:「此药一丸,可增一岁耳。岁满复来,无久居人世,以自苦也。」欢宴毕,嘏乃辞行。自是已后,遂绝影响。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必以灵者,别斯见矣。人裸也,移信鳞虫。洞庭含纳大直,钱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嘏咏而不载,独可邻其境。愚义之,为斯文。」
典故
君如春柳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26~
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
《漢語大詞典》:永丰柳(永豐柳)
唐 时 洛阳 永丰坊 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 白居易 因赋《杨柳枝词》云:“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如丝。 永丰 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后传入乐府,遍流京师。 唐宣宗 闻之,下诏取其两枝植于禁苑中。后因以“永丰柳”泛指园柳。 宋 张先 《千秋岁》词:“ 永丰 柳,无人尽日飞花雪。”亦省作“ 永丰 ”。 陈世宜 《秋柳和渔洋》诗之三:“闻道空园在南角, 永丰 移植愿多违。”
《漢語大詞典》:广柳(廣柳)
即广柳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 伍员 之託渔舟, 季布 之入广柳……前代之所贵,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罪,甘心瞑目。” 明 高启 《蒿里》诗:“素驂驾广柳,萧萧出城闉。”参见“ 广柳车 ”。
《國語辭典》:广柳车(廣柳車)  拼音:guǎng liǔ chē
古代载运棺柩的大车,以柳为装饰,故称为「广柳车」。《史记。卷一○○。季布传》:「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漢語大詞典》:五柳
见“ 五柳先生 ”。
《國語辭典》:五柳先生  拼音:wǔ liǔ xiān shēng
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参见「陶潜」条。
《國語辭典》:五柳先生  拼音:wǔ liǔ xiān shēng
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参见「陶潜」条。
《漢語大詞典》:陶令株
陶潜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 乃 陶潜 之自况,后世因以“陶令株”借指柳树。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满门 陶令 株,弥岸 韩侯 蔌。”
《漢語大詞典》:陶家柳
指柳树。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词:“ 王 家竹, 陶 家柳, 谢 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莫向痴儿説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参见“ 陶柳 ”。
分類:柳树
《漢語大詞典》:陶柳
(1).指柳树。 晋 陶潜 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株柳树,自号 五柳先生 。后世因称柳为“陶柳”。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诗:“ 陶 柳应惭弱, 潘 花只竞红。”
(2). 晋 代诗人 陶潜 和 唐 代文学家 柳宗元 的并称。 清 陶澍 《〈靖节先生集〉序》:“作诗须从 陶 柳 门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淡之趣,不免於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唾壶敲缺(唾壺敲缺)
见“ 唾壶击缺 ”。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击唾壶(擊唾壺)
见“ 击碎唾壶 ”。
《國語辭典》:击碎唾壶(擊碎唾壺)  拼音:jí suì tuò hú
晋代王敦酒后往往歌咏魏武帝诗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壶以和节拍,造成唾壶边缘碎缺。典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用以比喻对文学作品非常激赏。也作「击缺唾壶」。
《漢語大詞典》:玉唾壶(玉唾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
分類:玉制
《漢語大詞典》:缺壶歌(缺壺歌)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分類:王敦
《漢語大詞典》:亚夫营(亞夫營)
汉 将 周亚夫 驻军 细柳 (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防御 匈奴 ,营中戒备森严。 文帝 亲来劳军亦不得入,及至以天子名义下诏令,始开营门。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后因以“ 亚夫 营”称戒备森严的军营。 唐 杜甫 《春远》诗:“故乡归不得,地入 亚夫 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 亚夫 营。”
《國語辭典》:柳营(柳營)  拼音:liǔ yíng
1.军营。参见「细柳营」条。唐。卢纶 送从叔归西川幕诗:「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唐。施肩吾 赠边将诗:「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阵图看。」
2.地名。隶属台南市柳营区。四周与东山区、下营区、六甲区、新营区为邻。清康熙时,漳、泉两州即有移民来此开发。有纵贯铁路及公路经过。
《漢語大詞典》:棘门军(棘門軍)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
《國語辭典》:细柳营(細柳營)  拼音:xì liǔ yíng
汉代周亚夫为将军时,屯兵于细柳,军纪森严,天子欲入军营,亦须依军令行事。见《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后以细柳营比喻模范军营或泛指一般军营。唐。王维 观猎诗:「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纷纷将士愿移家,细柳营中起暮笳。」也称为「柳营」。
《國語辭典》:柳毅传书(柳毅傳書)  拼音:liǔ yì chuán shū
杂剧名。元尚仲贤作。叙书生柳毅为洞庭龙女传书求援,终成夫妻的故事。事本唐人李朝威的《柳毅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