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新春莫讶游人意】【新滩莫讶游人意】【新春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更作风檐雨夜声】。
典故
柳依依
 
杨柳依依


《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例句

相别灞水湄,夹水柳依依。 刘驾 送友下第游雁门

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宋璟 送苏尚书赴益州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岑参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何曾有别恨,杨柳自依依。 李咸用 送钱契明尊师归庐山

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

典故
柳恽旧国

相关人物
柳恽


《南史》卷三十八〈柳元景列传·柳恽〉~988~
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秘书监,右卫将军。再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于郡感疾,自陈解任。父老千馀人拜表陈请,事未施行,卒。
典故
相关人物
韩愈


《唐语林校證》卷六〈补遗〉~585~
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初使王庭凑,至寿阳驿,绝句云:「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盖有所属也。柳枝后踰垣遁去,家人追获。及镇州初归,诗曰:「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放待郎归。」自是专宠绛桃矣。
《乐府杂录》
杨柳枝,白傅闲居洛邑时作,后入教坊。
《碧鸡漫志》卷五〈杨柳枝〉
《杨柳枝》,《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前辈诗云:「万里长江一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又云:「乐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皆指汴渠事。而张祜《折杨柳枝》两绝句,其一云:「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则知隋有此曲,传至开元。《乐府杂录》云:白傅作《杨柳枝》。予考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又作《杨柳枝二十韵》云:「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注云:「洛下新声也。」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作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今黄钟商有《杨柳枝》曲,仍是七字四句诗,与刘白及五代诸子所制并同。但每句下各增三字一句,此乃唐时和声,如《竹枝》、《渔父》,今皆有和声也。旧词多侧字起头,平字起头者,十之一二。今词尽皆侧字起头,第三句亦复侧字起,声度差稳耳。
典故
柳子厚游南涧

相关人物
柳宗元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柳宗元列传〉~423~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宗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搆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悽恻。
典故
柳宗元窜三苗

相关人物
柳宗元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柳宗元列传〉~532~
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典故
蛮柳眠风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白居易〉~490~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本草纲目》卷三十五〈木部二·木之二乔木类五十二种·柽柳〉~2035~
《三辅故事》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
典故
休文多病
 
休文瘦
 
休文老病
 
半分臂小
 
围腰带剩
 
多病休文
 
多病如削
 
宽带眼
 
宽沈带
 
宽衣带
 
带围宽
 
带围东阳
 
带围减
 
带易成宽
   
带眼减围
 
带眼销磨
 
带眼频移
 
带惊剩眼
 
新宽带结
 
东阳受损
 
东阳带
  
东阳销瘦带展
 
东阳销瘦骨
 
沈侯不胜衣
 
沈侯瘦
  
沈约病瘦
 
沈约瘦
 
沈约诗腰
  
沈郎围
 
沈郎多病
 
沈郎带宽
 
沈郎消瘦
 
沈郎瘦
 
沈郎瘦损
 
消瘦休文
 
消瘦东阳
 
清瘦休文
 
病起东阳
 
瘦损东阳
 
瘦损沈休文
 
瘦损腰围
 
瘦尽东阳
 
瘦尽东阳沈
 
移带眼
 
罗宽带眼
 
腰围瘦
 
腰围频减
 
腰宽带易垂
 
腰愧休文
 
衣带渐宽
 
衣带缓
 
衰柳腰肢
 
频移带眼

相关人物
徐勉
 
沈约


《梁书》卷十三《沈约传》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曰:「吾弱年孤苦,傍无棋属,往者将坠于地,契阔屯邅,困于朝夕,崎岖薄宦,事非为己,望得小禄,傍此东归。岁逾十稔,方忝襄阳县,公私情计,非所了具,以身资物,不得不任人事。永明末,出守东阳,意在止足;而建武肇运,人世胶加,一去不返,行之未易。及昏猜之始,王政多门,因此谋退,庶几可果,托卿布怀于徐令,想记未忘。圣道聿兴,谬逢嘉运,往志宿心,复成乖爽。今岁开元,礼年云至,悬车之请,事由恩夺,诚不能弘宣风政,光阐朝猷,尚欲讨寻文簿,时议同异。而开年以来,病增虑切,当由生灵有限,劳役过差,总此凋竭,归之暮年,牵策行止,努力祗事。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综摄。常须过自束持,方可僶俛。解衣一卧,支体不复相关。上热下冷,月增日笃,取煖则烦,加寒必利,后差不及前差,后剧必甚前剧。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例句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李商隐 寄裴衡

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 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

张衡愁浩浩,沈约瘦愔愔。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李商隐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怀李十二

典故
十三杨柳女儿腰
 
十五女儿腰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户外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典故
相关人物
傅迪
 
刘柳


《晋书》卷六十一《刘乔传》附《刘柳传》
柳字叔惠,亦有名誉。少登清官,历尚书左右仆射。时右丞傅迪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柳唯读老子而已,迪每轻之。柳云:「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时人重其言。

例句

自哂成书簏,终当咒酒卮。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典故

《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七〈隋堤柳〉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西自黄河东接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自言欢乐殊未极。岂知明年正朔归武德】。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閤。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炀帝开河记》
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竟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
典故
桃花扇底风
 
杨柳楼心月


《全宋词》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典故 
武昌种柳
 
武昌见移
 
陶公柳

相关人物
夏施
 
陶侃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政事〉~79~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曰:「侃练核庶事,勤务稼穑,虽戎陈武士,皆劝厉之。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欢喜慰赐;若他所得,则呵辱还之。是以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营种柳,都尉夏施盗拔武昌郡西门所种。侃后自出,驻车施门,问:『此是武昌西门柳,何以盗之?』施惶怖首伏,三军称其明察。」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78~
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

简释

陶公柳:咏柳,或喻军纪严明。宋苏轼《游武昌寒溪西山寺》:“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


例句

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典故
王恭
 
相关人物
王恭


《晋书》卷八十四《王恭传》
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少有美誉,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友善,慕刘惔之为人。谢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尝从其父自会稽至都,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忱谓其有馀,因求之。恭辄以送焉,遂坐荐上。忱闻而大惊,恭曰:「吾平生无长物。」其简率如此。……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尝被鹤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简释

王恭柳:指人物品貌出众。唐李商隐《行至金中驿寄兴元渤海尚书》:“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庚杲莲。”


例句

三五月明临阚泽,百千人众看王恭。 徐夤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

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 李商隐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典故
文宝缉柳

相关人物
孙敬


《昭明文选》卷三十八南朝梁·任彦升(昉)《为萧扬州荐士表》
「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唐·李善注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到洛,在太学左右一小屋安止母,然后入学。编杨柳简以为经。」

例句

文宝缉柳,温舒截蒲。 李瀚 蒙求

《漢語大詞典》:柳眼花须(柳眼花鬚)
形容春天柳抽叶,花吐蕊。 宋 周邦彦 《荔枝香近》词:“细思别后,柳眼花鬚更谁翦,此怀何处消遣。”参见“ 柳眼 ”。
分類:春天
《國語辭典》:柳眼  拼音:liǔ yǎn
1.形容初生的柳叶细长柔嫩,如人睡眼初展。唐。元稹 生春诗二○首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2.形容美人的眼睛。如:「柳眼桃腮」。
《國語辭典》:柳枝  拼音:liǔ zhī
柳树的枝条。唐。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诗:「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漢語大詞典》:带减腰围(帶減腰圍)
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亦省作“ 带减围 ”。 唐 杜甫 《伤秋》:“懒慢头时櫛,艰难带减围。”
分類:瘦损
《國語辭典》:带眼(帶眼)  拼音:dài yǎn
1.腰带上的孔眼。宋。王安石 寄余温卿诗:「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宋。沈端节〈薄倖。桂轮香满〉词:「休文瘦损,陡觉频移带眼。」
2.顺眼看看。如:「他带眼看看就发现问题之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直待转手关门,带眼看去,那小床帐钩上吊著一个紫檀的小木鱼。」
《漢語大詞典》:东阳瘦(東陽瘦)
见“ 东阳销瘦 ”。
《漢語大詞典》:东阳销瘦(東陽銷瘦)
梁书·沈约传:“﹝ 沈约 ﹞ 永明 末,出守 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原谓 沈约 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宋 贺铸 《满江红·伤春回》词:“谁念 东阳 销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东阳瘦体 ”、“ 东阳瘦 ”。 元 乔吉 《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 东阳 瘦体, 潘岳 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 东阳 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漢語大詞典》:沈愁
深愁。 唐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之三:“莫遣沉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
《國語辭典》:沈腰  拼音:shěn yāo
沈约因病日瘦,腰带逐渐宽松。典出《梁书。卷一三。沈约传》。比喻身体渐趋瘦弱、消瘦。宋。周邦彦 大有。仙骨清羸词:「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傍人、惊怪消瘦。」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道我沈腰轻,争奈客衣单。」
分類:沈约陈情
《國語辭典》:书簏(書簏)  拼音:shū lù
1.书箱。唐。皮日休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宋史。卷三一九。欧阳脩传》:「脩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
2.比喻博学而不能应用的人。《晋书。卷六一。刘乔传》:「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邕传》:「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
《漢語大詞典》:隋堤柳
隋炀帝 时沿 通济渠 、 邗沟 河岸所植的柳树。 唐 罗隐 有《隋堤柳》诗。 宋 刘弇 《清平乐》词:“东风依旧,著意 隋堤 柳。”
《漢語大詞典》:武昌柳
晋书·陶侃传:“﹝ 侃 ﹞尝课诸营种柳,都尉 夏施 盗官柳植之於己门。 侃 后见,驻车问曰:‘此是 武昌 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施 惶怖谢罪”。后泛称杨柳为“武昌柳”。 唐 孟浩然 《泝江至武昌》诗:“行看 武昌 柳,髣髴映楼臺。”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诗:“缘忧 武昌 柳,遂忆 洛阳 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别》词:“折尽 武昌 柳,掛席上 瀟湘 。”
分類:杨柳
《漢語大詞典》:王恭柳
晋书·王恭传:“ 恭 美姿仪,人人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后以“王恭柳”指美容仪者。 唐 李商隐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诗:“诸生箇箇 王恭 柳,从事人人 庾杲 莲。”
分類:美容容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