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1,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门柳
万柳
柳绿
柳塘
柳堤
柳垂
柳影
御柳
风柳
韩柳
柳线
柳陌
宫柳
春柳
杨柳枝
《骈字类编》:门柳(门柳)
唐 高适 重阳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 春色辞门柳,秋声到井梧。
唐 李咸用 早蝉 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
《骈字类编》:万柳(万柳)
杨允孚滦京杂咏诗见一径下。
《漢語大詞典》:柳绿(柳緑)
颜色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緋红,用银朱紫花合。桃红,用银朱燕支合。肉红,用粉为主,入燕支合……柳緑,用枝条緑入槐花合。”
《漢語大詞典》:柳塘
周围植柳的池塘。 唐 严维 《酬刘员外见寄》诗:“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 唐 王建 《汴路水驿》诗:“晚泊水边驛,柳塘初起风。” 元 陈基 《春日邵氏园池》诗:“柳塘水暖鸳鸯浴,花径风酣蛺蝶飞。”
《漢語大詞典》:柳堤
亦作“ 柳堤 ”。 植有柳树的堤岸。 唐 白居易 《湖亭晚归》诗:“柳隄行不厌,沙软絮霏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僕人催促怕晚了天色,柳隄儿上把瘦马儿连忙解。”红楼梦第五九回:“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説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分類:柳树堤岸
《骈字类编》:柳垂
元 张翥 春日偕监中士友游南城 柳垂禁籞丝千尺,水绕宫沟玉一环。
《漢語大詞典》:柳影
柳树婆娑的身影。 南朝 梁简文帝 《伤离新体》诗:“柳影长横路,槐枝深隐人。” 前蜀 顾夐 《虞美人》词:“凭栏愁立双蛾细,柳影斜摇砌。” 宋 陈造 《陪盱眙王使君东游》诗之二:“缆解鸥飞处,船移柳影中。” 元 胡祗遹 《阳春曲·春景》曲:“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清 厉鹗 《疏影》词序:“湖上见柳影,因赋此闋。”
《漢語大詞典》:御柳
(1).宫禁中的柳树。 唐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诗:“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礼闈。” 唐 曹松 《长安春日》诗:“御柳舞着水,野鶯啼破春。”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之六:“ 上林 春去宫花落, 金水 霜来御柳黄。”
(2).树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今 闽 中有一种柳,其叶如松,而垂长数尺,其榦亦与柳不类。俗名为御柳。”
《骈字类编》:风柳(风柳)
唐 宋之问 宋公宅送宁谏议 露荷秋变节,风柳夕鸣梢。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四 风柳欲生阳面叶,冻梅先绽岭头枝。
宋 陆游 梅市 桥横风柳荒寒外,月堕烟钟缥渺边。
《國語辭典》:韩柳(韓柳)  拼音:hán liǔ
唐代古文大家韩愈与柳宗元的合称。
《國語辭典》:柳线(柳線)  拼音:liǔ xiàn
柳枝。柳条细长柔软,下垂如线,故名。南朝梁。范云 送别诗:「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唐。孟郊 春日有感诗:「雨滴草芽出,一日长一日。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
《國語辭典》:柳丝(柳絲)  拼音:liǔ sī
形容柳枝细长如丝。唐。白居易 杨柳枝词八首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唐。温庭筠 杨柳诗八首之二:「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漢語大詞典》:柳陌
(1).植柳之路。 唐 刘禹锡 《踏歌词》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宋 周邦彦 《六丑·蔷薇谢后作》词:“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全元散曲·红绣鞋》:“丽日和风柳陌,花开相间红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队乌帽红裙。天然风韵,映着柳陌斜曛。”
(2).旧指妓院。 元 方壶 《一枝花·妓女》套曲:“自生在柳陌中,长立在花街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驱逐娼妓》:“故欲觅盗踪,多从柳陌;欲追贜物,半费花街。”
分類:植柳妓院
《骈字类编》:宫柳(宫柳)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骈字类编》:春柳(春柳)
唐 李贺 花游曲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漢語大詞典》:杨柳枝(楊柳枝)
(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 汉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 唐 易名《杨柳枝》, 开元 时已入教坊曲。至 白居易 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 唐 白居易 有妓 樊素 ,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 樊素 。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鬻骆马兮放 杨柳枝 ,掩翠黛兮顿金羈;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 杨柳枝 再拜长跪而致辞。”参见“ 杨枝 ”。
《漢語大詞典》:杨枝(楊枝)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