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山扉
圭荜
荆柴
圭筚
茨门
柴筚
筚门闺窦
《漢語大詞典》:山扉
山野人家的柴门。 南朝 陈后主 《晚宴文思殿》诗:“荷影侵池浪,云色入山扉。” 唐 于季子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山扉野径朝花积,帐殿帷宫夏叶连。” 清 洪亮吉 《九井山读书歌》:“君不见山扉尝关山径阻,九井九龙称地主。”
分類:柴门
《国语辞典》:圭荜(圭荜)  拼音:guī bì
圭,圭窬,即墙上的小门;荜,荜门,即柴门。「圭荜」泛指贫苦人家居住的地方。《周书。卷六。武帝纪下》:「若政绩有施,治纲克举;及行宣圭荜,道著丘园:并须捡审,依名腾奏。」宋。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之一:「倒冠落帻谢朋友,独与蚊雷共圭荜。」
分类:墙上柴门
《國語辭典》:荆柴(荊柴)  拼音:jīng chái
柴门。比喻简陋的居所。明。高叔嗣〈再调考功作〉诗二首之二:「惟当寻素业,妇卧守荆柴。」也作「荆扉」。
分類:柴门
《漢語大詞典》:圭筚(圭篳)
亦作“ 圭蓽 ”。 筚,筚门,即柴门;圭,圭窦,即墙洞。指穷人的住处。周书·武帝纪下:“若政绩有施,治纲克举;及行宣圭蓽,道著丘园:并须捡审,依名腾奏。”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一:“倒冠落幘谢朋友,独与蚊雷共圭蓽。”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丈夫愕视隘街巷,妇女喧呼动圭篳。”参见“ 圭竇 ”。
《國語辭典》:圭窦(圭竇)  拼音:guī dòu
1.门旁上尖下方如圭形的墙洞。《聊斋志异。卷六。杜翁》:「俄见诸女入一圭窦,心识为王氏卖酒者之家。」
2.形容卑微穷困的人家。《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诱呼鲜卑,侵扰北方。」句下裴松之注引《魏书》曰:「臣等生于荒裔之土,出于圭窦之中。」唐。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诗:「伊余抱沉疾,憔悴守圭窦。」
《漢語大詞典》:茨门(茨門)
蓬户,柴门。 元 许有壬 《新秋即事》诗:“莫蹋苍苔破,茨门昼亦关。”
分類:柴门
《漢語大詞典》:柴筚(柴蓽)
柴门荜户。指穷人居所。 北齐 刘昼 新论·荐贤:“贤士有脛而不肯至,殆蠹材於幽岫,毁迹於柴蓽者,盖人不能自荐,未有为之举也。”
《國語辭典》:筚门闺窦(篳門閨竇)  拼音:bì mén guī dòu
比喻贫苦人家或贫苦人家居住的简陋。参见「筚门圭窬」条。《左传。襄公十年》:「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