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7,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程度
准的
过关
准式
品式
准则
大关
准格
母儿
概量
遗型
常准
程准
情量
通率
《國語辭典》:程度  拼音:chéng dù
1.道德、知识、能力等的水准。唐。韩愈 答崔立之书:「因复求举,亦无幸焉,乃复自疑,以为所试与得之者,不同其程度,乃得观之,余亦无甚愧焉。」
2.达到事物变化的状况。如:「天气还没有冷到下雪的程度。」
《國語辭典》:准的(準的)  拼音:zhǔn dì
1.箭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
2.标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准的,以为师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
《國語辭典》:过关(過關)  拼音:guò guān
1.通过关隘。如:「我们的船马上就要过关了。」《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关公曰:『汝不容我过关乎?』秀曰:『汝要过去,留下老小为质。』」
2.比喻通过考验。如:「困难重重,恐怕很难过关。」《负曝闲谈》第三○回:「江家兄弟十分无奈,每人乾了一小杯,作为过关。」
3.比喻及格、合格。如:「你的口试过关了。」
《國語辭典》:准式  拼音:zhǔn shì
1.标准、法则。南朝梁。萧统 文选序:「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也作「准式」、「准则」。
2.依照标准法式。唐。孙逖 立忠王为皇太子制:「可立为皇太子,仍取来月内择日册命,所司准式,主者施行。」
《國語辭典》:准式(準式)  拼音:zhǔn shì
标准、法则。如:「这是生活的准式。」也作「准式」、「准则」。
《漢語大詞典》:品式
标准;法式。汉书·宣帝纪赞:“枢机周密,品式备具。”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章程明密,品式周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清勤堂随笔:“ 朱文瑞 相国,自奉甚约。抚 浙 时,飭所部凡婚嫁丧葬,贫富各有品式。”
分類:标准法式
《國語辭典》:准则(準則)  拼音:zhǔn zé
法式、标准。《晋书。卷四九。谢鲲传》:「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也作「准式」、「准式」。
《國語辭典》:大关(大關)  拼音:dà guān
一种刑具。官府刑讯时所用的夹具。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七。金刚经鸠异》:「贼曹怒其不承认,以大关挟胫,折三段。」
《漢語大詞典》:准格(準格)
标准;准则。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準格。”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六:“故论法治之大体,必以圣人为準格;圣人之所务,必以大道通其法。”
犹言标准,规格。新五代史·杂传·李怿:“ 懌 笑曰:‘年少举进士登科,盖偶然尔。后生可畏,来者未可量,假令予復就礼部试,未必不落第,安能与英俊为准格?’”
《國語辭典》:母儿(母兒)  拼音:mǔ ér
基本条件,即俗说的本钱。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有十个母儿:一家门,二生像,三吐谈,四串仗,五温和,六省傍,七博览,八歌唱,九枕席,十伴当。……八万四千傍门尽晓,才做得子弟,非同容易也呵!」
分類:模子标准
《漢語大詞典》:概量
(1).概和斗斛等量器。新唐书·叛臣传上·梁崇义:“﹝ 梁崇义 ﹞以概量业於市,力能舒鉤。”宋史·理宗纪二:“诸路和糴给时直,平概量,毋科抑,申严收租苛取之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富人﹞徵集僕隶,陈设概量……今拟以歷年积粟,尽贷乡邻。”
(2).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汉 荀悦 申鉴·时事:“谁毁谁誉,誉其有试者,万事之概量也。” 黄省曾 注:“言考试品贤能之虚实,犹概量较米粟之多寡也。”
《漢語大詞典》:遗型(遺型)
(1).指先前的式样。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二础云麾碑》:“更数百年,原石且剥泐不可辨,将惟假重刊数本,缅想遗型。”
(2).指留下的标准。 清 方京 《送孟调大侄南还》诗:“取法不在远,祖父有遗型。”
《漢語大詞典》:常准(常準)
(1).定法;原则。后汉书·梁统传:“臣窃见 元 哀 二帝轻殊死之刑以一百二十三事,手杀人者减死一等,自是以后,著为常準,故人轻犯法,吏易杀人。”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论:“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 汉 之 文 宣 者,斯不易之常準也。”
(2).指一定的标准。魏书·礼志一:“圆丘之牲,色无常準,览推古事,乖互不一。”
《漢語大詞典》:程准(程準)
标准;模范。 明 方孝孺 《送梁宏省亲还广东序》:“世之取法以为程準者,莫过於 孔子 。”
分類:标准模范
《漢語大詞典》:情量
指个人的标准。 明 袁宏道 《广庄·逍遥游》:“竖儒所谓大小,皆就情量所及言之耳,大於我者,即谓之大。” 明 袁宏道 《广庄·逍遥游》:“不以一己之情量与大小争,斯无往而不逍遥矣。”
分類:个人标准
《漢語大詞典》:通率
旷达坦率。晋书·孙绰传:“ 绰 性通率,好讥调。”宋书·范泰传:“ 泰 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佻达·郑鲜之》:“ 宋 郑鲜之 为人通率。”
(1).通常的比例。周礼·地官·小司徒“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汉 郑玄 注:“隰皋之地,九夫为牧,二牧而当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当一,是之谓井牧。”
(2).指通常的标准。 汉 王符 潜夫论·相列:“巧匠因象,各有所授,曲者宜为轮,直者宜为舆,檀宜作辐,榆宜作轂,此正法通率也。”
(3).谓按照自然数顺序增加。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一:“盖数有通率,有进率、退率,不可一概而论。自一、二、三、四而至十,此数之通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