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7,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格尺
科程
把关
防表
衡准
表极
准限
基准
埻的
新闻价值
砝马
标尺
的彀
尺码
谱儿
《漢語大詞典》:格尺
标准。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官马既无,独 陕西 、京东西诸路尚有私马,宜降指挥立格尺,以善价贾之。”
分類:标准
《漢語大詞典》:科程
规程;标准。 清 王筠 《菉友肊说》:“且 子夏 主意,是説观人之法,非自立科程,重大而忽小也。”
分類:规程标准
《國語辭典》:把关(把關)  拼音:bǎ guān
1.把守关口。《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
2.泛指为求合乎标准而进行的筛选工作。如:「没有品管人员的把关,就没有良好的产品品质。」
《漢語大詞典》:防表
标准。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 杨倞 注:“防,隄防;表,标也……行有防表,谓有标准也。”荀子·富国:“其道易,其塞固,其政令一,其防表明,故曰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
分類:标准
《漢語大詞典》:衡准(衡準)
犹准绳,标准。 明 王廷相 《石龙书院学辩》:“ 仲尼 之教,万世衡準。”
喻标准。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衡准失平,匪君不直。”
分類:标准准绳
《漢語大詞典》:表极(表極)
犹标准。 宋 叶适 《〈粹裘集〉序》:“ 秦 汉 以前,士自为家,造智设巧,意出準量,立表极以号於世而已。”
分類:标准
《漢語大詞典》:准限(準限)
犹标准。《左传·文公六年》“陈之艺极” 唐 孔颖达 疏:“艺是準限,极是中正。制贡赋多少之法,立其準限中正,使不多不少。”
分類:标准
《國語辭典》:基准(基準)  拼音:jī zhǔn
测量时的起算标准。泛指标准或规范。如:「四维八德是做人的基准。」
《漢語大詞典》:埻的
(1).箭靶。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汉 高诱 注:“招,埻的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四二:“射堋曰埻,埻中木曰的。”
(2).标准。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平议无埻的,讥誉无效验。”
分類:标准箭靶
《国语辞典》:新闻价值(新闻价值)  拼音:xīn wén jià zhí
指判断一则新闻是否能引起阅听众兴趣的标准,主要包括时宜性、邻近性、重大性、显著性、奇特性、人情趣味等。
《漢語大詞典》:砝马(砝馬)
亦作“ 砝码 ”。
(1).在天平、磅秤上用作重量标准的物体。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这是租簿,这是文券,这是收兑的天平,出入俱是一样,并没有第二副砝马。”
(2).比喻事物的关键或标准。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章:“我 马某 ,干过钱庄,开过当铺,在那买卖行里泡了半辈子,总算把这发财的砝码摸准了。”
《漢語大詞典》:标尺(標尺)
(1).测量用具。用以测量高度或深度的有刻度的尺。
(2).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徐特立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史料的整理和搜集》:“以现代落后民族的现实生活和进步民族的若干残余形式及地下发掘,这些都是拿现实和遗物作标尺,来审查过去的史料。”
《漢語大詞典》:的彀
目标;标准。韩非子·问辩:“今听言观行,不以功用为之的彀,言虽至察,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説也。”
分類:目标标准
《國語辭典》:尺码(尺碼)  拼音:chǐ mǎ
1.尺与码本为长度单位,尺码用以泛指长度。如:「这块布的尺码有多少?」
2.尺寸、大小。如:「这间鞋店的尺码最齐全。」
《國語辭典》:谱儿(譜兒)  拼音:pǔ ér
1.大致的范围。《文明小史》第二二回:「难为他想得到,敢是一两金子一个,也要费到一百块钱的谱儿。」也作「谱子」。
2.派头、架式、场面。如:「这毕竟是大人物的谱儿!」
分類:标准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