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9,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德选
五则
度程
中绳
测验
淫乱
选格
新度
照光
六观
武卒
黍尺
偏高
失体
公量
《漢語大詞典》:德选(德選)
谓以德行为标准选用人才。后汉书·朱穆传:“牧守长吏,多非德选。贪聚无猒,遇人如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工部侍郎 韦述 修国史,推 萧 同事;礼部侍郎 阳浚 掌贡举,问 萧 求人,海内以为德选。”
《漢語大詞典》:五则(五則)
(1).指衡量事物的五个标准。汉书·律历志上:“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準,準正则平衡而钧权矣。是为五则。”
(2).谓帝王应恪守的五项法则。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韦昭 注:“则,法也。谓象天、仪地、和民、顺时、共神也。”
《漢語大詞典》:度程
格式,标准。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 郑玄 注:“度,谓制大小也;程,谓器所容也。” 孔颖达 疏:“按度程者,谓於按此器旧来制度大小及容受程限多少。”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弊在简陋,不中度程。” 金 王若虚 《送吕鹏举赴试序》:“敛而节之,无乏作者之气象;肆而驰之,无失有司之度程。”
分類:格式标准
《漢語大詞典》:中绳(中繩)
(1).符合墨线。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
(2).喻符合标准。吕氏春秋·离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
(3).谓适度。 明 何景明 《进舟赋》:“量左右以中绳兮,察缓急之所宜。”
《國語辭典》:测验(測驗)  拼音:cè yàn
以一定标准测量能力或成绩的方式。如:「智力测验」、「学科测验」。
《高级汉语词典》:淫乱
淫荡乱纪
分类:淫乱
《漢語大詞典》:选格(選格)
选拔人才的标准。 郑观应 《致潘兰史征君书》:“须先定人格,有品行,有学问,有歷练方合选格,如不合格者不准入选,庶无劣员。”
《漢語大詞典》:新度
新的标准尺度。隋书·律历志上:“至 泰始 十年,光禄大夫 荀勗 ,奏造新度,更铸律吕。”宋史·乐志一:“ 太祖 以雅乐声高,不合中和,乃詔 和峴 以 王朴 律準较 洛阳 铜望臬石尺为新度,以定律吕。”
分類:标准尺度
《国语辞典》:照光  拼音:zhào guāng
利用光的直线性,而做为较长直线的标准。常用于造船工程。
《国语辞典》:六观(六观)  拼音:liù guān
文心雕龙》对文学批评与鉴赏所提出的六个方法与标准。即文章的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从此六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以见作者的情意用心,鉴定作品的优劣。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漢語大詞典》:武卒
(1). 战国 时 魏国 按规定标准选拔的步兵。
(2).指军队、士兵。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及其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都城屠於 勾践 ,武卒散於 黄池 。” 唐 李白 《大猎赋》:“又命建夔鼓,励武卒。”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汉 兴,立博士,置辟雍,桥门观听,縉绅动色,蕃夷武卒莫不受经。”
《漢語大詞典》:黍尺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黍尺。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较小的度量单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国语辞典》:偏高  拼音:piān gāo
比标准值高。如:「这次台风过后,造成菜价偏高的现象。」
分类:标准
《漢語大詞典》:失体(失體)
(1).不合体裁或标准。魏书·刘仁之传:“﹝ 仁之 ﹞性好文字,吏书失体,便加鞭挞,言韵微讹,亦见捶楚。” 金 王若虚 《文辨四》:“凡人作文字,其他皆得自由,惟史书实録、制誥王言,决不可失体。”
(2).有失体统。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高宗 曰:‘前此朝士,若乘马驰骋,必以为失体。’”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旧制一废难复:“至于吏部选君,见都察院不肯行跪礼,而五部尚书至吏部,反揖四司郎官,最为失体。至 嘉靖 末年, 张永明 为都御史,始正之。”
《漢語大詞典》:公量
(1).古代国定的量制。左传·昭公三年:“ 陈氏 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2).国际市场买卖生丝、羊毛等商品所采用的一种重量标准。此类商品在空气干湿不同的地方,随含水量不同而生变化,因此国际通行方法是先将此类商品的样品,烘净水分,得出干量,再加一定比例的标准水分(公定回潮率),得其准确的重量作为重量标准,即为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