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龙血(龍血)
(1).指死于战争者之血。 清 龚自珍 《水龙吟·常州汤太夫人〈断钗吟〉卷子哲嗣雨生总戎乞题》词:“宛宛玉釵一股,四十年寒光不蚀。微鏗枕上,岂知中有,海天龙血?”参见“ 龙血玄黄 ”。
(2).龙血树树干分泌的红色树脂。参见“ 龙血树 ”。
《漢語大詞典》:龙血玄黄(龍血玄黄)
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语出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高亨 注:“玄黄亦可读泫潢,血流甚多之貌。”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七章:“当是时,龙血玄黄,战争方始,革命工作,热烈进行。”亦作“ 龙战玄黄 ”。 茅盾 《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
分類:战争激烈
《國語辭典》:龙血树(龍血樹)  拼音:lóng xuè shù
植物名。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常绿乔木。高可达二十公尺。叶剑形,长约六十公分,密生枝端。花为绿白色。浆果黄色。树脂可制颜料或提炼中药。
《漢語大詞典》:龙皮(龍皮)
(1).龙的皮。喻皱裂如龙鳞的树干。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龙皮相排戞,翠羽更荡掉。” 王琦 汇解:“皮老而皴文纽裂,故比之以龙皮。”
(2).喻笋壳。 明 杨基 《食烧笋留题陈维寅竹间》诗:“登盘查牙玉版肥,焦尾碎剥苍龙皮。”
(3).传说夏日浸水则寒气生的一种宝物。 唐 康骈 剧谈录·李德裕:“及列坐开罇,烦暑都尽……有好事者求亲信察问之,云:‘此日以金盆贮水,浸白龙皮,置於坐末。’”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 夏英公 伏日供帐温室,戒客具夹衣,客皆笑之。既坐,体寒生粟,乃以漆斛渍龙皮也。”
《漢語大詞典》:树心(樹心)
树干的中心。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五:“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杨朔 《赤道雪》:“我能认识的只有‘木布郁’树,树干粗得出奇,十几个人连起胳臂,也抱不过来。树心却是空的,大而无用。”
分類:树干中心
《漢語大詞典》:乔干(喬榦)
高高的树干。 南朝 梁 沈约 《寒松诗》:“疎叶望岭齐,乔榦凌云直。”
分類:树干
《漢語大詞典》:涂白(塗白)
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白涂剂用石灰、食盐、动植物油、杀菌杀虫药剂和水等配成。可防止树干被日灼、寒冻以及保护其伤口,防止病虫害。
《漢語大詞典》:龙脑香(龍腦香)
龙脑香树树干中所含的油脂的结晶。味香,其纯粹者,无色透明。俗称冰片。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罗矩吒国:“羯布罗香树松身异叶,花果斯别。初採既溼,尚未有香。木乾之后,循理而析,其中有香,状若云母,色如冰雪,此所谓龙脑香也。”新唐书·西域传上·摩揭陀:“ 贞观 十六年,其王 达摩因陁訶斯 遣使者献龙脑香,璽书优答。” 宋 曾慥 《杨妃外传·明驼使》:“ 交趾 进龙脑香,有蝉蚕之状。 波斯 言老龙脑树节方有之。禁中为呼瑞龙脑。”
《漢語大詞典》:棕皮
亦作“棕皮”。 棕榈树干上包裹着的一层由叶鞘形成的纤维状物。可加工成棕丝,也可直接用作编结蓑衣等的原料。棕皮的基部可入药,有收敛止血之功能。南齐书·高帝纪上:“ 太祖 军容寡闕,乃编椶皮为马具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棕榈﹝发明﹞引 寇宗奭 曰:“椶皮烧黑,治妇人血露及吐血,须佐以他药。”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木类考·棕榈》:“棕櫚一名鬣葵。木高数丈,直无旁枝,叶如车轮,丛生木杪,有棕皮包於木上。”
《漢語大詞典》:割漆
把漆树干的表皮割开,使漆树的树脂流出来。
《漢語大詞典》:黄金树(黄金樹)
常绿乔木。树干高而直。叶对生,宽卵形。夏初开花。 中国 广为栽培。枝叶可以提制桉油,树皮可制鞣料,木材供建筑用。适于栽植为绿化树。
《漢語大詞典》:洪干(洪幹)
粗大的树干。 汉 刘桢《鲁都赋》:“洪干百围,高径穹皇。” 晋 卢谌 《赠刘琨》诗:“禀泽洪干,晞阳丰条。”
分類:粗大树干
《漢語大詞典》:柏脂
柏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治马疥方……烧柏脂涂之,良。”
《漢語大詞典》:轩干(軒幹)
高大的树干。借指天柱,神话中顶天立地的大柱。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斗藪不知大,轩干主者谁。”
《國語辭典》:香菇  拼音:xiāng gū
植物名。担子菌类香蕈科香蕈属。腐生植物。生于松、栗等枯木枝干上,子实体肉质,菌盖表面褐色,菌褶白色,菌柄略弯曲。目前都以人工培养,供食用。也称为「香菌」、「香蕈」。
《漢語大詞典》:根端
植物的端部,根须由此伸出(如树干底部);木材的大头
木条、片、杆、板或瓦的厚的一端
梯子的沉重的一端或底端
主茎或细枝与开花一端相对的一端。例如:芦笋的根端。
《漢語大詞典》:树冠(樹冠)
乔木树干以上连同集生枝叶的部分,其状如冠,故称。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下乡去三》:“我真爱那白果树,我爱它那独立不倚、孤直挺劲的姿态,我爱它那鸭掌形的碧叶,那如夏云静涌的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