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艾纳(艾納)
亦作“ 艾蒳 ”。
(1).也称大艾。菊科。木质草本植物,叶互生,春末开花。我国产于 广东 、 广西 和 台湾 等省、自治区。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艾纳出西国,似细艾。”
(2).古松、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有香气。 唐 陆龟蒙 《苔赋》:“质被緑钱之美,香闻艾纳之奇。” 宋 周密 浩然斋雅谈卷中:“ 东坡 《梅》诗云:‘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莓苔。’艾纳,梅枝上苔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松树皮上緑衣,亦名艾纳,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
《国语辞典》:白松  拼音:bái sōng
植物名。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上暗褐色,有不整齐的鳞片,剥落后呈乳白色。叶针形,色暗绿,硬而尖锐。四月开花,毬果卵形,单生或偶生。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浅褐色。所结的松子可食。也称为「白皮松」、「白果松」、「白果儿松」。
《漢語大詞典》:松皮
松树皮。古时经制作,可为菜,亦可入药。 金 朱弁 有《北人以松皮为菜予初不知味虞侍郎分饷一小把因饭素授厨人与园蔬杂进珍美可喜》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老松皮内自然聚脂为第一,胜於凿取及煮成者。”
《漢語大詞典》:榆皮
榆树皮。可食,可入药。汉书·天文志:“至 河平 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
《漢語大詞典》:桂心
肉桂树皮的里层,味辛香,可入药,亦可作调味品。 南朝 梁简文帝 《劝医论》:“略知甘草为甜,桂心为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桂:“此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
《漢語大詞典》:楮冠
以楮树皮所制之冠。多为贫士、隐士所用。《韩诗外传》卷一:“ 子贡 乘肥马、衣轻裘,中紺而表素,轩车不容巷,而往见之。 原宪 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絶,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宋 陆游 《杂题》诗:“三生元是出家人,一念差来堕荐绅。二寸楮冠双草屨,天公还我水云身。”
《國語辭典》:皮纸(皮紙)  拼音:pí zhǐ
一种质地坚韧的纸张,产于云、贵、江、浙等省,原料大都为桑树皮、楮树皮或荀壳等,多用于契据纸张或制作雨伞。
《漢語大詞典》:青肤(青膚)
(1).青色的树皮。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緑髮抽珉甃,青肤耸瑶楨。”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青肤,青皮也。”
(2).苔藓的异称。
《漢語大詞典》:木酪
荒年用木头、树皮之类煮成的糊状物。事见汉书·食货志上:“北边及 青 徐 地人相食…… 莽 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 宋 程琳 《子奇赋》:“鳧茨已竭,木酪徒剉。糴已关而停炊,囷无麰而阁磨。”
《國語辭典》:云杉(雲杉)  拼音:yún shān
植物名。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小枝叶枕明显。叶针形,长一至二公分,具四棱,略弯曲,四面均具气孔线。毬果长椭圆形,褐色,长五至十六公分,种子具翅。木材轻,具弹性,适合供制船、纸、乐器等。产大陆地区四川、陕西至甘肃等地。
《國語辭典》:桃胶(桃膠)  拼音:táo jiāo
1.桃树枝干上的脂胶。可用于石印,中医用来治痢疾。《抱朴子。内篇。仙药》:「桃胶,以桑灰汁渍服之,百病愈。久服之,身轻有光明,在晦夜之地,如月出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九。果部。桃》:「桃胶,时珍曰:『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
2.一种乾燥树胶。参见「阿拉伯胶」条。
《漢語大詞典》:斫白
谓削去树皮使露出白色的木质。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清 顾炎武 《岁九月虏令伐我墓柏二株》诗:“斫白书其处,须臾工匠来。”
《漢語大詞典》:胶黐(膠黐)
即黐胶。用细叶冬青树皮制成的木胶,可以黏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胶黐取虎:“我不烦一矢之遗,当以胶黐取之,如黏飞雀之易也。”
分類:冬青树皮
《漢語大詞典》:斗镂(鬥鏤)
亦作“鬭鏤”。 树名。树皮的纤维可用来织衣。北史·流求传:“﹝ 流求国 ﹞多鬭鏤树,似橘而叶密,条纤如髮之下垂……织鬭鏤皮并杂毛以为衣,製裁不一。”隋书·东夷传·流求国:“多鬭鏤树,似橘而叶密,条纤如髮然下垂……织鬭鏤皮并杂色紵及杂毛以为衣,製裁不一。”
《國語辭典》:桑皮纸(桑皮紙)  拼音:sāng pí zhǐ
用桑树皮造的纸。质颇坚韧。《儒林外史》第五回:「一封一封,桑皮纸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