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飞节芝(飛節芝)
老松树皮中的聚脂。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松树枝三千岁者,其皮中有聚脂,状如龙形,名曰飞节芝,大者重十斤。”
《國語辭典》:蔡侯纸(蔡侯紙)  拼音:cài hóu zhǐ
东汉蔡伦所发明的纸。《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蔡伦传》:「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國語辭典》:生漆  拼音:shēng qī
漆树汁滤去杂质,并去除部分水分后的漆称为「生漆」。其主要成分为漆酚,可以做涂料,亦为油漆的原料之一。也称为「大漆」。
《国语辞典》:内皮(内皮)  拼音:nèi pí
1.动物皮肤的一层。在真皮下,下与肌内相接。也称为「内表皮」。
2.植物根及茎部内,皮层组织的最内层,即邻接中柱的一层。其细胞排列齐整、紧密,无细胞间隙。也称为「内皮层」。
3.树木树皮于木栓层以内的部分,此部分之细胞仍保有活力,故也称为「活皮」。
《國語辭典》:扁桃  拼音:biǎn táo
植物名。蔷薇科李属。树皮灰色,叶披针形,细锯齿缘。花粉红色,先开花才长叶子。核果卵圆形,被毛,果肉薄而果仁甘美可食,亦可作药用。
《漢語大詞典》:桦巾(樺巾)
用桦树皮制的头巾。 唐 寒山 《诗》之二○五:“樺巾木屐沿流步,布裘藜杖绕山迴。”
分類:树皮头巾
《漢語大詞典》:合酪
用荞麦粉或杂粮拌和榆树皮磨粉后压制煮成的面条。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你若説实情呵,我可便买与你个合酪吃。”
《漢語大詞典》:河北杨(河北楊)
落叶乔木,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为 华北 、 西北 黄土丘陵地的造林树种。也叫椴杨。
《漢語大詞典》:鞣革
用树皮、矿物盐、单宁或替代物通过浸泡将生皮制成革。亦称“硝皮”
《國語辭典》:精油  拼音:jīng yóu
具特别香味的天然挥发油,天然存在于植物中,为花香的成分。可作为香水、香油的原料,也供药用、食料及饮料。如白檀油(采自白檀)、樟脑油(出自樟树)。也称为「挥发油」。
《漢語大詞典》:刻漆
谓割开漆树皮,使漆液流出。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剥桂刻漆,非木之愿;拔鶡裂翠,非鸟所欲。”
《漢語大詞典》:榆面
亦作“ 榆麵 ”。 榆树皮磨成的粉,旧时荒年用以制面食以充饥。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白皮为榆麪,水调和香剂,黏滑胜於胶漆。”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木类考·榆》:“荒岁,其皮磨为粉可食,亦可和香末作糊。榆麵如胶,用粘瓦石,极有力。”
《國語辭典》:银白杨(銀白楊)  拼音:yín bái yáng
植物名。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高五至十公尺,树皮灰白色。叶互生,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三至五掌状分裂,钝锯齿缘,背面密生白色绒毛,叶柄先端具二腺体。雌雄异株,柔荑花序下垂。蒴果圆锥形,二裂。木材可用来建筑、造纸及制造器具等。
《漢語大詞典》:周斐
游猎地区一种用桦木树皮构筑的轻便可移的屋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周斐:樺木之用在皮,厚者盈寸,取以为室,上覆为瓦,旁为墙壁户牖。体轻而工省,逐兽而频移。”
《漢語大詞典》:缌缏(緦緶)
用麻、麦秸、树皮纤维等制作的衣服。宋史·蛮夷传三·黎洞:“妇人服緦緶,绩木皮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