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松皮癣(松皮癬)  拼音:sōng pí xiǎn
一种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的癣。因风寒或风热侵入,使皮肤乾燥失养而致。患部多为四肢伸侧、头皮等处。
《國語辭典》:响杨(響楊)  拼音:xiǎng yáng
植物名。杨柳科杨属,为「山杨」、「毛白杨」之别称。乔木。高可达三十公尺。树皮原为平滑青白色,至老则呈暗黑而裂开,嫩枝无毛(山杨)或密生有绵毛(毛白杨)。叶三角形,先端尖,基部略圆,背面密生白绒毛。三月开花,雌雄异株,雄花序长五至九公分(山杨)或十至十四公分(毛白杨)。树干耸直,多栽种于庭园。木材可供建筑、火柴杆、雕刻等用。
《国语辞典》:印度黄檀(印度黄檀)  拼音:yìn dù huáng tán
植物名。豆科黄檀属,大乔木。树皮灰黄色,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五枚,倒卵形或菱状圆形,先端短突尖。聚伞状圆锥花序,三、四月开黄白色花,花冠蝶形。荚果薄舌形,不开裂,内藏种子一至三粒。材质坚硬致密,枕木、雕刻、家具等优良用材,亦可供作药用。
《国语辞典》:糙叶树(糙叶树)  拼音:cāo yè shù
植物名。榆科糙叶树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全株被有短刚毛。叶卵形,互生,尖锐锯齿缘。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伞房状,雌花单生雄花序上端。核果卵形。材坚,供制农具、器具之用。
《国语辞典》:橡浆(橡浆)  拼音:xiàng jiāng
自天然橡树之树皮割破取出的白色乳汁。可制皮球、轮胎、绝缘品等橡胶制品。
《国语辞典》:雀榕  拼音:què róng
植物名。桑科榕属,缠勒性大乔木。树皮暗褐,全株平滑,茎高达二十馀公尺。叶具长柄,丛生枝端,长椭圆形,先端钝圆而略凸头,基部圆形,全缘,长十至二十公分,宽四到六公分。隐头花序单一或丛生,熟时淡红色,球形或扁球形,径十至十五毫米,基苞早落。叶、根可做药材。也称为「鸟榕」、「赤榕」。
《国语辞典》:榆白皮  拼音:yú bái pí
榆树的树皮。因其内为白色,故称为「榆白皮」,可入药。
《国语辞典》:大叶合欢(大叶合欢)  拼音:dà yè hé huān
植物名。豆科合欢属,落叶大乔木。树皮暗灰色或褐色。偶数二回羽状复叶,羽片二至八对,小叶六至八对,总柄近基部及先端各有一杯形大腺体。花淡绿黄色,腋生,总梗短而生多数头状花序,有芳香。荚果阔扁而薄,熟成淡黄色。种子扁平椭圆形,边材黄白色,心材暗褐色。树皮、种子可作药用。也称为「大合欢」。
《国语辞典》:罗望子(罗望子)  拼音:luó wàng zǐ
植物名。豆科罗望子属,常绿乔木。树皮暗褐色,小枝带红褐色。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十至二十对,长椭圆形。花色黄,带紫红色线纹。荚果革质,长椭圆形,熟时棕褐色。果肉清凉健胃,可作驱风及缓泻剂。种子为收敛良药,可治痢疾。也称为「花生树」。
《国语辞典》:象牙木  拼音:xiàng yá mù
植物名。柿树科象牙树属,常绿乔木。树皮灰黑色。侧枝繁密,幼枝被短毛。叶倒卵形,互生。雌雄异株,雄花一至三朵聚生,雌花单生,花冠钟形,三裂。浆果椭圆形,熟时黄红色至紫黑色。心材漆黑褐,质密坚,属黑檀类,为贵重的装饰用材。产台湾南部、琉球等地。
《国语辞典》:野樱皮(野樱皮)  拼音:yě yīng pí
野黑樱的树皮,粗糙色黑,于秋季采集经乾燥后,可制糖浆,作为矫味溶媒,亦可用作镇静性袪痰剂。
《国语辞典》:软木塞(软木塞)  拼音:ruǎn mù sāi
用山毛榉科栓皮栎类的树皮制成的木塞,可做瓶塞。也称为「木塞」、「软皮塞儿」。
分类:树皮
《国语辞典》:水黄皮(水黄皮)  拼音:shuǐ huáng pí
植物名。豆科水黄皮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枝平滑无毛,一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五至七枚,宽卵形或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淡紫、淡红或白色。荚果扁平,具一至二枚种子,其种子榨出之油,可治疥癣、脓疮等。
《漢語大詞典》:椴杨(椴楊)
即河北杨。落叶乔木,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
《漢語大詞典》:黄楝树(黄楝樹)
落叶乔木,树皮味极苦,紫褐色,有灰色斑纹,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披针形,花小,绿黄色。树皮可入药,有祛湿热的作用。也叫苦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