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质韵》:取栗
张籍诗:猕猴半夜来取栗,一双中林向月飞。
《漢語大詞典》:兢栗(兢慄)
战栗;恐惧。西京杂记卷一:“﹝ 昭阳殿 ﹞椽桷皆刻作龙蛇,縈绕其间,麟甲分明,见者莫不兢慄。”太平广记卷三四八引博异记·李全质:“本性无惧水,紫衣屡有应,故兢慄之转切也。”
分類:战栗恐惧
《漢語大詞典》:烈栗
剧烈的震动。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转轮既始,烈栗遍于 欧洲 ,受其改革者,盖非独宗教而已,且波及于其他人事。”
分類:剧烈震动
《分类字锦》:栗粥
见上注。
分类:
《漢語大詞典》:栗玉花
水仙花的别称。 宋 黄庭坚 《吴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诗:“折送南园栗玉花,并移香本到寒家。”
分類:水仙花
《骈字类编》:栗炭
熙朝乐事:正月朔日,爇栗炭于堂中,谓之旺相。
《漢語大詞典》:栗斯
献媚之态。《楚辞·卜居》:“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王逸 注:“承颜色也。”一本作“ 粟斯 ”。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徐摛书》:“浞訾栗斯,容与自憙。”
分類:献媚
《骈字类编》:栗社
尔雅翼:徐巡说木至西方战栗,言木则凡木皆然,而栗至罅发之时,将堕不堕,尤有战栗之象。而宰我对栗社之义,亦以为使民战栗也。
《骈字类编》:栗脯
仪礼士冠礼见葵菹下。又士丧礼见枣糗下。 周礼笾人见菱芡下。
《骈字类编》:栗岭(栗岭)
吕祖谦入越记:入山径五里,至新店湾,复得平地五里,栗桥,登栗岭。
《漢語大詞典》:栗理
坚实有文理。荀子·法行:“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 杨倞 注:“似智者处事坚固又有文理。” 汉 刘向 说苑·杂言:“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近之栗理。”
分類:坚实
《骈字类编》:栗大
本草集解:倭韩国诸岛上栗大如鸡子,味短不美。桂阳有莘栗,丛生,实大如杏仁,皮子形色与栗无异,但小耳。
《骈字类编》:栗皮
本草集解弘景曰:今会稽、诸暨栗,形大皮厚,不美。剡及始丰栗,皮薄而甜,乃佳。
《漢語大詞典》:威栗
谓使人战栗的威力。 唐 柳宗元 《贞符》:“帝庸威栗,惟人之为。敬奠厥赋,积藏於下,是谓丰国。”
分類:战栗威力
《漢語大詞典》:眩栗
目眩心悸。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艤舟将济,眩栗丧魄。”
分類:目眩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