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代人。纣时诸侯。相传为人正直,数谏纣过。纣怒而菹醢其身。
梅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丹阳人。传说生有道术,能行走水上。其夫杀之,投尸于水,随流漂至丹阳县湖侧,有棺自来盛尸。时人即在湖侧建梅姑庙。后有在庙附近渔猎者,辄遭迷径溺没之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末人。番阳令吴芮别将。从刘邦攻析、郦,皆降之。项羽分封诸王,封鋗十万户侯。羽死,从刘邦入武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九江寿春人,字子真。少学于长安,治《尚书》、《榖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弃官归寿春。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专权。京兆尹王章以讥刺王凤被杀。群臣莫敢正言,福独上书切谏。平帝元始中,王莽专政,福离别妻子,去九江。或见之于会稽,变姓名,为吴市门卒。
全汉文·卷五十
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数上书,不纳。
梅盛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人,字昌图。为章安令,擢南昌别驾。知晋将亡,弃官隐居,人称梅长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汝南西平人,字叔真。梅颐弟。初居乡里,立月旦评。后为王敦大将军咨议参军。时王敦深忌陶侃,侃将莅广州,过敦,敦留不遣,将杀之,陶谏乃止。官至尚书。明帝死,国丧未期,私奏女妓,为钟雅所劾。
全晋文
陶,元帝初为王敦咨议参军,后除章郡太守成帝初为尚书,拜光禄大夫,有新论一卷,集二十卷。
梅赜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梅颐或枚赜。东晋汝南西平人,字仲真。少好学隐退。后为领军司马、豫章太守。尝献伪《古文尚书》及伪《尚书孔氏传》。一时君臣信以为真,立于学官。后人颇疑为赜所作。至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證》,始确證其为非真古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1 【介绍】: 南朝齐吴兴人。齐东昏侯时与茹法珍并为制局监,俱受宠幸,东昏侯呼虫儿为“阿兄”。权倾一时,与左右应敕捉刀之徒并专国命,时人谓之“刀敕”。京都为之语曰:“欲求贵职依刀敕,须得富豪事御刀。”崔慧景平后,封竟陵县男。及萧衍(梁武帝)率军入建康,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玄宗妃。泉州莆田人。开元初,高力士使闽,选入宫中,大见宠幸。善属文,自比谢女。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所好,戏名梅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唐玄宗李隆基之妃,名采蘋,莆田(今属福建)人。开元初,高力士选归侍玄宗。据旧题曹邺《梅妃传》云,妃聪颖善文,自比谢道韫。居所遍植梅花,玄宗因戏名梅妃。姿质明秀,好淡妆素饰,尝擅宠后宫。及玄宗移宠杨妃,逼江妃迁上阳宫。后卒于安史乱中。玄宗归长安,于梅树下掘得其尸,见胁下有刀痕,悲恸不已,以妃礼改葬。《全唐诗》存诗1首。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推断,梅妃实无其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
唐诗汇评
江采蘋,即梅妃,《全唐诗》存诗一首。其诗及事出自旧题曹邺撰《梅妃传》。传云:采蘋莆田(今属福建)人。开元中,高力士选归,侍玄宗,大见宠幸。善属文,自比谢女。性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帝名之曰梅妃。及杨玉环入宫,受嫉,迁居上阳东宫。安史乱起,陷贼被害。鲁迅认为梅妃实无其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推断作者因造此传(见《中国小说史略》)。
词学图录
江采蘋,福建莆田珍珠村人。宫廷舞蹈家,又善吟咏。玄宗时选入宫,因善"惊鸿舞"得宠,以爱梅,玄宗赐名"梅妃"。后玉环专宠,玄宗每见梅,辄遣人赐珍珠一斛,不受,作词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愧,命人谱唱,即《一斛珠》也。安史乱后,玄宗使人觅梅妃不得,或献画像,玄宗作《题梅妃画真》:"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全唐文·卷九十八
妃名采蘋。莆田人。开元初。高力士选入。侍元宗。甚见宠幸。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好。名为梅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8—784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字梅臣。萧瑀曾孙。以荫授陕州参军、金城丞。吏事清干。累迁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左右司郎中。后为元载所挤,出为袁、润等六州刺史,所莅有政声。代宗大历时,迁户部侍郎、太常卿。德宗建中时,朱泚反,变姓名匿里中。事平,擢为太子少师,卒。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四
定字梅臣。太子太保瑀曾孙。以荫起家陕州参军事。擢右司郎中。外历袁州润州刺史。大历中迁户部侍郎。转太常卿。朱泚反。变姓名为张诞。不污贼。事平。擢太子少师。兴元元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太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839 【介绍】: 唐僧。襄州襄阳人,俗姓郑。幼入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尝参大寂,遂悟。德宗贞元十二年,寄宿于四明梅福旧隐处,编苫伐木以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839 俗姓郑,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幼于荆州出家。后嗣马祖道一。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大梅山,世称大梅和尚。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请学者甚众。《宋高僧传》卷一一、《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后二书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诗》误收1首于耽章(即曹山本寂)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出襄阳之郑氏。幼于荆之玉泉寺入道。弱冠登具品于龙兴寺。貌清峻。资禀刚敏。衲衣缀钵。冷然世表。性慕禅悦。时大寂方王化钟陵。乃趋其座下。而问曰。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因有省。贞元间。自天台之四明。得汉南昌尉梅子真旧隐。而居焉。地深僻。衣食无所从致。乃啖松花。以充饥。制荷叶以被体。徙其庵重崦中。以避世人相接之迹。初盐官安禅师亦以大寂之道。提唱海上。僧有自其会中。入山求主杖者。见之遂以闻大寂。大寂令僧问云。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常答以马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者里住。僧云。马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常云作么生别。僧云。又道非心非佛。常云者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在。任你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回似马师。马师召大众云。梅子熟也。于是庞居士遂造大梅问云。久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答云熟了也。只是无汝下口处。士以口作嚼势云。百杂碎。常伸手云。还我核子来。自此学者渐臻。道誉弥著。示众云。汝等诸人各自回心达本。莫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若欲识本。惟了自心。此心元是世出世间法之根本。故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本自如如。万法亦尔。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答云蒲花柳絮竹针麻线。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云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夹山云。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二人上山参礼。便举问常。未审二者见处。孰亲孰疏。常云且去明日来。夹山明日再问。常云亲者不问。问者不亲。一日忽谓其徒云。来莫可遏。往莫可追。从容间。闻鼯鼠声乃云。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护持之。言讫而逝。寿龄。八十八。腊六十九。阇维获舍利无数。以葬而塔其上。碑则进士江积文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法常。俗姓郑。襄阳人也。稚岁从师于荆之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冠年受具足品于龙兴寺。容貌清峻性度刚敏。纳衣囊钵毕志卯斋。贞元十二年自天台之于四明馀姚之南七十里。寓仙尉梅子真之旧隐焉。昔梅福初入山也见多龙穴。神蛇每吐气成楼阁。云雨晦冥。边有石库。内贮仙药神仙经籍。常寄宿于房。乃梦神人语之曰。君非凡夫。因话及石库中圣书悬记既往将来之事。受之者为地下主。不然为帝王之师傅矣。常谓之曰。石库之书非吾所好。昔僧稠不顾仙经。其卷自亡。吾以涅槃为乐。厥寿何止与天偕老耶。神曰。此地灵府俗气之人辄难居此立致变怪。常曰。吾寓迹于梅尉之乡非久据焉。因号梅山也。由是编苫伐木作覆形之调。居仅四十年。验实非常之人也。开成年初院成。徒侣辐凑请问决疑。可六七百纳徒矣。四年常忽示疾。九月十九日山林摇荡鸟兽悲鸣。辞众而逝。报龄八十八。戒腊六十九。十月十九日焚于南涧。收舍利五色璨然圆转焉。常先隐梅岭。有僧求拄杖。见之白盐官安禅师。曰。梅子熟矣。汝曹往寻。幸能疗渴也。进士江积为碑云尔。
梅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西蜀江源人。少好道,专攻丹术。宪宗元和元年,撰《石药尔雅》二卷,历记丹药名号。
全唐文·卷七百十七
彪。元和时人。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维明。先世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其祖于昭宗光化间因官徙居宣城(今属安徽),乃北宋诗人梅尧臣之曾祖。五代南唐时在世,不仕。一说官宣城掾。著有《迁居草》,已佚。事迹散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七《梅询墓志》、卷三一《梅让墓志》、卷三三《梅圣俞墓志铭》、《无为集》卷一三《梅正臣墓志》。《宛雅三编》卷二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梅行思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再思。五代时江夏人。仕南唐李煜为翰林待诏。能画人物牛马,最工画斗鸡,时号梅家鸡。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