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训阅(訓閲)
训练检阅。宋史·儒林传七·刘清之:“为閲武塲,凡禁军役於他所,隐於百工者,悉按军籍俾诣训閲。”
分類:训练检阅
《漢語大詞典》:校军(校軍)
检阅军队。 宋 王应麟 玉海·兵制·讲武田猎下:“国朝讲武有殿,教战有池,或幸 玉津园 閲兵,或御 崇政殿 观射,幸 飞山营 以习陈,幸 北礮场 以校军。”
《漢語大詞典》:露坛(露壇)
在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供检阅军队和祭祀之用。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巨闕初成之时,吾( 越王 )坐於露坛之上。”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国有守御,乃坐露坛之上,列鼓而鸣之。” 五代 齐己 《渚宫自勉》诗之一:“东林露坛畔,旧对白莲房。”参见“ 露臺 ”。
《國語辭典》:露台(露臺)  拼音:lù tái
1.天子观测天文气象的地方。《汉书。卷四。文帝纪。赞曰》:「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露天搭盖的戏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䌽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面此乐棚。」
3.露天的高台,可供赏景、休息等用途。元。赵雍〈七夕〉诗:「初月纤纤照露台,枉将瓜果闹婴孩。今宵自有经年约,何暇闲情送巧来。」
《國語辭典》:过录(過錄)  拼音:guò lù
把一个本子上的文字抄写到另一个本子上。如:「你把这些资料过录一份,待会儿我来拿。」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下。西南游日记十四》:「余前已访幻空返,忆阁间有陈郡侯诗未录,因再过录之。」
《漢語大詞典》:阅简(閲簡)
检阅并挑选。宋史·陆詵传:“ 詵 遂至 邕州 ,集 左 、 右江 四十五峒首诣麾下,閲简工丁五万,补置将吏,更铸印给之,军声益张。”
分類:检阅挑选
《漢語大詞典》:阅射(閲射)
检阅射箭技术。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马端敏公被刺:“ 马端敏公 新貽 亲临校场閲射。”
《國語辭典》:搜阅(搜閱)  拼音:sōu yuè
搜索查阅。《红楼梦》第七四回:「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
《漢語大詞典》:旬阅(旬閲)
十天一检阅。 宋 尹洙 《息戍》:“农隙讲事登材武者,为什长队正;盛秋旬閲,常若寇至。”
《漢語大詞典》:简徒(簡徒)
检阅部众。《汉书·刑法志》:“连帅比年简车,卒正三年简徒,羣牧五载大简车徒。”
分類:检阅部众
《漢語大詞典》:都肄
谓检阅操练士卒。汉书·王莽传下:“时 忠 ( 董忠 )方讲兵都肄。” 颜师古 注:“肄,习也,大习兵也。”
《漢語大詞典》:阅具(閲具)
谓考察、检阅其事,看其是否准备充足。书·多方“克閲于乃邑谋介” 孔 传:“汝能使我閲具于汝邑,而以汝所谋为大。” 孔颖达 疏:“閲为简閲其事,观其具足以否,故言閲具於汝邑。”宋史·天文志二:“郎将一星,在郎位北,主閲具,以为武备也。”
《漢語大詞典》:搜乘(蒐乘)
检阅兵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南史·宋纪上·武帝:“公蒐乘秣马,夐入远疆。” 明 唐顺之 《覆勘蓟镇边务首疏》:“但知番戍远调,足辨目前,不思蒐乘詰兵,用图久计。”
《漢語大詞典》:练阅(練閲)
训练检阅。 宋 苏舜钦 《京兆求罢表》:“既练閲未精,又餉馈不足,士不习山川之险阻,将不知巢穴之深浅。”
分類:训练检阅
《漢語大詞典》:书根(書根)
书籍下端的切口部分。线装书卧置,为便于检阅,常利用书根书写或加印书名、卷次和册数。
《漢語大詞典》:阅操(閲操)
检阅军事操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明 南畿,凡閲操分二日:第一日,则兵部职方司郎与科道涖其事;次日则内外守备与大司马涖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