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棍子  拼音:gùn zi
以木材或金属、塑胶等材料所制成的棒棍。《红楼梦》第四四回:「有一个再提此事,即刻来回我,不管是谁,拿拐棍子给他一顿。」
《國語辭典》:一棍子打死  拼音:yī gùn zi dǎ sǐ
比喻全盘否定。如:「你不能只因为出现了一个害群之马,便将整个团体一棍子打死。」也作「一棍打一船」。
《国语辞典》:倔巴棍子  拼音:juè bā gùn zi
言语粗鲁率直的人。如:「他是个倔巴棍子,讲话不懂得委婉修饰。」
分类:粗鲁率直
《国语辞典》:八棍子撂不著  拼音:bā gùn zi liào bù zháo
(谚语)比喻彼此之间毫无关系。如:「他和我虽然长相相像,却是『八棍子撂不著』,毫无亲戚关系。」
《国语辞典》:挨棍子  拼音:āi gùn zi
挨,遭受。「挨棍子」受责。如:「你这个孩子再不听话,小心我让你挨棍子。」
分类:遭受受责
《國語辭典》:打棍子  拼音:dǎ gùn zi
大陆地区指借批判为名以打击人。
《國語辭典》:棒子  拼音:bàng zi
1.粗短的棍子。
2.北方话称玉蜀黍为「棒子」。参见「玉蜀黍」条。《二十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近一个多月不是吃小米粥,便是棒子馒头。」
3.比喻某种职责。如:「年轻人应及时力求充实,才能接好上一代人所交下来的棒子。」
《漢語大詞典》:棍棍
即棍子。 杨朔 《乱人坑》:“ 日本 监工的可不管你死不死。他们手里总是提着棍棍,头上是个小榔头,看见病人便骂:‘你奶奶的!怎么不干活?’”参见“ 棍子 ”。
分類:棍子
《國語辭典》:棍子  拼音:gùn zi
以木材或金属、塑胶等材料所制成的棒棍。《红楼梦》第四四回:「有一个再提此事,即刻来回我,不管是谁,拿拐棍子给他一顿。」
《國語辭典》:棒头(棒頭)  拼音:bàng tóu
玉蜀黍的别名。参见「玉蜀黍」条。
《國語辭典》:棍棒  拼音:gùn bàng
棍子与棒子。如:「请将墙角那些棍棒拿给我。」
《國語辭典》:手杖  拼音:shǒu zhàng
拄著走路的棍子。
《国语辞典》:葱管(葱管)  拼音:cōng guǎn
1.葱身管状的部分。常用以形容指甲修长。《红楼梦》第七七回:「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
2.锁轿帘的小棍子。《水浒传》第四六回:「叫轿夫歇下轿子,拔去葱管,搭起轿帘,叫那妇人出来。」《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放下轿帘儿,扣上葱管儿,捧出轿去。」
《漢語大詞典》:拐棒
(~儿)弯曲的棍子。
分類:弯曲棍子
《漢語大詞典》:杆子(桿子)
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 毛泽东 《战争和战略问题》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何永鳌 《火焰山上四十天》:“跟在他后边的 吴胖子 用马鞭杆子挑了一团雪朝他甩来。” 朋斯克 《千里姻缘》:“没有棒子,没有套马杆子,连根小马鞭子都没有。”
《国语辞典》:赶著增福神著棍打(赶著增福神著棍打)  拼音:gǎn zhe zēng fú shén zháo gùn dǎ
增福神,即财神。全句指拿棍子赶打财神。比喻将财运推出门外。《金瓶梅》第八六回:「我赶著增福神著棍打,你老人家照顾我,怎不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