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自责分
满球数
平飞球
界内球
外角球
外野手
青少棒
棒球
《国语辞典》:自责分(自责分)  拼音:zì zé fēn
棒球运动用语。棒球运动中指投手应负责的失分。包括:安打、牺牲触击、高飞牺牲打、盗垒、野手选择、四坏球、触身球、投手犯规、暴投等因素所造成的失分。
《国语辞典》:满球数(满球数)  拼音:mǎn qiú shù
棒球运动用语。棒球运动中,当打击者所获得的球数是两好球三坏球时,称为「满球数」。如:「目前球数是满球数,对投手与打者而言,都是重大的考验。」
《国语辞典》:平飞球(平飞球)  拼音:píng fēi qiú
棒球运动用语。棒球赛中打击手击出的球,接近平行地面而快速飞出者。如:「上一场球赛,获胜队共击出五支平飞球。」
《国语辞典》:界内球(界内球)  拼音:jiè nèi qiú
棒球运动用语。棒球比赛时,打击之球落于球场界内区之球,或飞越界内区上空的球。
《国语辞典》:外角球  拼音:wài jiǎo qiú
棒球运动用语。棒球比赛中投手投球到打击区时,偏向打者外侧的球。
《国语辞典》:外野手  拼音:wài yě shǒu
棒球运动用语。棒球守备右外野手、中外野手、左外野手的总称。
《国语辞典》:青少棒  拼音:qīng shào bàng
由年龄十三至十五岁的青少年所从事的棒球运动。
《國語辭典》:棒球  拼音:bàng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相传源于英国的板球运动,后由美国人朗特斯改良为棒球。西元一八五八年,美国正式组织棒球联盟以推广棒球运动。比赛方式固定,出场球员每队九人,攻守互换,以得分多寡决定胜负。
2.棒球比赛用球。为正圆形,以皮、橡塑或塑胶制成,圆周为二十三公分,重约一百四十二至一百四十九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