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2,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芳椒
雁来红
玉蝉
美人蕉
芡实
白松
蓬蔂
芎藭
娑罗树
石松
巴豆
芄兰
紫葛
林投
果裸
《漢語大詞典》:芳椒
植物名。椒实多而香,故名“芳椒”。古人用之和泥以涂壁,谓取其温暖芳香。《楚辞·九歌·湘夫人》:“蓀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晋 成公绥 《椒华铭》:“嘉哉芳椒,载繁其实。”
《國語辭典》:雁来红(雁來紅)  拼音:yàn lái hóng
植物名。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原产热带亚洲。茎直立粗大,高八十至一百五十公分。叶菱状卵形,上有斑点,甚美观。夏秋之间开淡绿色或淡红色细花,花成簇腋生,下部花序球形,上部花序成断续穗状。胞果卵状长椭圆形,环状横裂。多种植于庭园中,供蔬食及观赏,可入药。也称为「老少年」、「十样锦」。
《漢語大詞典》:玉蝉(玉蟬)
(1).蝉鬓的美称。 唐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高髻若黄鸝,危鬢如玉蝉。” 五代 和凝 《宫词》之十八:“香云双颭玉蝉轻,侍从君王苑里行。” 前蜀 张蠙 《边将》:“战骨沙中金鏃在,贺筵花畔玉蝉新。”参见“ 蝉鬢 ”。
(2).首饰。 唐 王建 《宫词》之六二:“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緑鬢虚。” 前蜀 韦庄 《怨王孙》词:“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璫,绣衣裳。”
(3).指冠饰。即貂蝉。 宋 陆游 《闲中富贵》诗:“箇中得意君知否,不换金貂与玉蝉。”
(4).植物名。即石蝉花。以其花似蝉,故名。 唐 谭用之 《送僧中孚南归》诗:“苔封石锦栖霞室,水迸衣珠喷玉蝉。” 明 杨慎 《雁来红赋》:“ 蜀 城之花,与玉蝉而同房; 汉 宫之菊,配黄鵠以分裳。”参阅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
《國語辭典》:蝉鬓(蟬鬢)  拼音:chán bìn
梳理成如蝉翼般缥缈动人的妇女的两鬓。晋。崔豹《古今注。卷下。杂注》:「魏文帝宫人有绝所宠者,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琼树乃制蝉鬓,缥渺如蝉翼,故曰蝉鬓。」南朝梁。元帝〈登颜园故阁〉诗:「妆成里蝉鬓,笑罢敛娥眉。」
《国语辞典》:美人蕉  拼音:měi rén jiāo
植物名。美人蕉科美人蕉属,叶长椭圆形,有长柄。夏天开花,顶生总状花序疏花,直立,有卵圆形披针状的苞,尖端多呈黄色,花色繁富而以红、黄为多。也称为「莲蕉」、「昙华」。
《国语辞典》:芡实(芡实)  拼音:qiàn shí
植物名。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花、茎、叶皆有刺,初生叶沉水,箭形,次生叶椭圆肾形或圆状盾形,浮在水面似莲。夏天开紫色花,花梗粗长,伸出水面,花瓣多数,三轮。浆果球形,外具皮刺,种子球形。果仁、地下茎及初生叶均供药用及食用。也称为「鸡头」、「鸡头米」、「茨实米」。
《国语辞典》:白松  拼音:bái sōng
植物名。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上暗褐色,有不整齐的鳞片,剥落后呈乳白色。叶针形,色暗绿,硬而尖锐。四月开花,毬果卵形,单生或偶生。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浅褐色。所结的松子可食。也称为「白皮松」、「白果松」、「白果儿松」。
《國語辭典》:蓬蔂(蓬虆)  拼音:péng léi
植物名。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草本。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五枚,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缺刻和锯齿。夏秋之交开小白花,就蒂结实,果近球形,红色。也称为「割田藨」。
《國語辭典》:芎藭  拼音:qióng qióng
植物名。伞形科蒿本属,多年生草本。高约二尺,叶三至四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秋开白花,复伞形花序顶生,伞辐七至十二枝。果实为椭圆形。根可入药,有调经、活血、润燥、止痛等疗效。因多产于四川,故也称为「川芎」。古称「蘼芜」。参见「蘼芜」条。
《国语辞典》:娑罗树(娑罗树)  拼音:suō luó shù
植物名。龙脑香科娑罗树属,常绿乔木。高十馀丈,叶平滑而有光泽,呈长卵形,端尖,花淡黄色,成圆锥花序,萼及花瓣外有灰色较密刚毛。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器具。原产印度。也作「沙罗树」。
《国语辞典》:石松  拼音:shí sōng
植物名。石松科石松属,蔓性多年生常绿草本。生于山地。茎细长且分歧多,匍匐于地,随处生白色根。茎密生鳞片状细叶,夏季茎顶生长二至八公分的圆柱状孢子囊穗,四至八枝集生于长达三十公分之总梗上,孢子囊圆肾形,黄色。孢子与根茎均可入药。
《國語辭典》:巴豆  拼音:bā dòu
植物名。大戟科巴豆属,常绿小乔木。叶互生,卵形,细锯齿缘。夏季开淡黄小花,顶生总状花序。蒴果椭圆形,三裂,种子白色,椭圆状。种子可榨油,叶、根、茎有猛泻作用。也称为「巴菽」、「猛树」。
《國語辭典》:芄兰(芄蘭)  拼音:wán lán
1.植物名。萝藦科萝藦属。多年生草本,具乳汁。蔓生,叶卵状心形,对生。总状花序腋生,花多数,密生总梗顶端,花冠五裂,绿白色,内面紫色。蓇葖果长卵形,种子具白色绢质种发。也称为「萝藦」。
2.《诗经。卫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芄兰,刺惠公也。」首章二句为:「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国语辞典》:紫葛  拼音:zǐ gé
植物名。葡萄科乌蔹莓属。为落叶蔓性灌木。掌状复叶,小叶五枚,鸟趾状排列,锯齿缘。聚伞花序。花瓣四枚,黄绿色。浆果球形,熟时呈黑色。分布于田野山地。也称为「乌蔹莓」、「虎葛」。
《国语辞典》:林投  拼音:lín tóu
植物名。露兜树科露兜树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二丈馀,树干基部能长出粗大气根,气根入地,就变成具有支持作用的支柱根。叶丛生在枝干的末梢,长披针形,长约达三公尺,叶缘、叶背及中肋均具尖刺。雄雌异株,聚合果球形,熟时红黄色,味甜,可食。叶可编制成帽子、篮子等手工艺品,因耐风沙,所以多栽植于滨海地区。也称为「露兜树」、「阿檀」。
《國語辭典》:果裸(果臝)  拼音:guǒ luǒ
栝楼的别名。参见「栝楼」条。
《國語辭典》:栝楼(栝樓)  拼音:guā lóu
植物名。古代称为「果裸」。葫芦科王瓜属,草质藤本。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具多年生块根,茎一年生、光滑无毛、基部粗糙。叶互生、膜质、掌状、有缺刻。花雌雄异株,果实卵圆形或广椭圆形,熟时色黄褐,肉质。可供食用及入药用。也称为「䒷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