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举冲霄
 
一飞冲天
 
一鸣
 
一鸣惊人
 
一鸣齐鸟
 
三年一鸣
 
三年未鸣
 
三年翼自高
 
三年鸟
  
冲天一飞
 
冲天羽
 
冲天翼
 
惊人一鸣

相关人物
楚庄王
 
淳于髡
 
齐威王


《韩非子》卷七〈喻老〉~42~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97~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简释

冲天翼:喻指贤士待时而动。唐贯休《遇叶进土》:“自愧龙钟人,见此冲天翼、”


例句

遇此枝叶覆,夙举冀冲天。 李岑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栖烟鸟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 柳宗元 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驿在襄州之南。即淳于髡放鹄之所)

遵渚徒云乐,冲天自不遑。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弘农公杨凭也。为御史李夷简所弹)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怅望冲天羽,甘心任画师。 窦群 观画鹤

擢第名重列,冲天字几双。 贾岛 寄柳舍人宗元(一本无宗元二字)

鹪鹩王佐用,复此挫冲天。 赵冬曦 奉酬燕公见归田赋垂赠之作

岁暮云皋鹤,闻天更一鸣。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

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 陈去疾 赋得骐骥长鸣

君其振羽翮,岁晏将冲天。 陶翰 赠房侍御(时房公在新安)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 骆宾王 叙寄员半千

典故
相关人物
楚庄王


《韩诗外传》卷七~297~
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绝冠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说苑》卷六〈复恩〉~69~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馀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例句

罗衣半醉春夜寒,绝缨解带一为欢。 李颀 绝缨歌

典故
蒙锦绣

相关人物
楚庄王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典故 
雀伺螳螂

相关人物
孙叔敖
 
楚庄王


《韩诗外传》卷十第二十一章
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曰:「臣闻:畏鞭箠之严,而不敢谏其父,非孝子也;惧斧钺之诛,而不敢谏其君,非忠臣也。」于是遂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窟也。此皆言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非独昆虫众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贪彼之土,而乐其士卒。」国不怠,而晋国以宁,孙叔敖之力也。

简释

雀伺螳螂:喻只瞻前而不顾后,或喻侵犯。五代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


例句

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蝉

《国语辞典》:楚庄王(楚庄王)  拼音:chǔ zhuāng wáng
春秋时楚国国君。(?~西元前591)名侣。有雄才,任伍举、苏从,励精图治,国势大张,灭庸克宋,伐陈围郑,与晋争霸。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师,庄王问周鼎之大小轻重,隐有图周之志。为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二十三年,谥庄。
《漢語大詞典》:二霸
指 齐桓公 、 楚庄王 。《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 皇 英 佐 舜 , 涂山 翼 禹 。惟 卫 惟 樊 ,二霸是辅。”按: 卫 , 齐桓公 夫人 卫姬 ; 樊 , 楚庄王 夫人 樊姬 。
《漢語大詞典》:周鼎
(1).指 周 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还,过 彭城 ,斋戒祷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九:“ 蓟门 重险旧 尧 封, 周 鼎销沉 泗水 踪。”参见“ 九鼎 ”。
(2). 春秋 时 楚庄王 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问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 神龙 中兴, 周 鼎归 唐 。” 陈毅 《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 周 鼎,大军西去渡 金沙 ,抗日要开花。”参见“ 问鼎 ”。
(3).比喻宝器。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 周 鼎兮宝康瓠。”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洪钟 周 鼎,不为委沦而轻其体。”
(4).古星名。属后发座。 汉 甘公 石申 《星经·周鼎》:“周鼎三星,足状,云鼎足星,在摄提大角西,主神鼎。”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國語辭典》:问鼎(問鼎)  拼音:wèn dǐng
春秋时,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检阅军队。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便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因九鼎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器,楚庄王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觊觎王位,谋取政权;或指谋取最高荣誉、地位。《晋书。卷九八。列传。王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國語辭典》:绝缨(絕纓)  拼音:jué yīng
战国楚庄王与群臣宴饮,日暮酒酣,殿烛熄灭,有人扯美人衣裳,美人绝断其冠上缨索,请王点火查看。楚王反令群臣尽绝冠缨,而后点火,使扯衣者不致受辱。后二年,楚与晋战,有一将奋勇杀敌,卒胜晋国,王问其人,即是夜绝缨之人。见汉。刘向《说苑。卷六。复恩》。后以绝缨比喻轻薄犯错之人。《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晋。张华〈轻薄篇〉:「绝缨尚不尤,安能复顾他。」
《漢語大詞典》:樊姬
春秋 楚庄王 之姬。 樊姬 曾谏止 楚庄王 狩猎,使勤于政事,又激 楚 相 虞丘子 辞位而进贤相 孙叔敖 , 楚庄王 赖以称霸。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庄樊姬。 唐 元稹 《楚歌》之四:“惧盈因 郑曼 ,罢猎为 樊姬 。” 唐 周昙 《樊姬》诗:“侧影频移未退朝,喜逢贤相日从高。当时不有 樊姬 问,令尹何由进 叔敖 。”
《漢語大詞典》:楚姬
指 楚庄王 夫人 樊姬 。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庄樊姬:“ 楚 姬者, 楚庄王 之夫人也。 庄王 即位,好狩猎, 樊姬 諫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於政事。”
《漢語大詞典》:谏楚(諫楚)
春秋 时 楚 孙叔敖 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谏阻 楚庄王 伐 晋 。事见《韩诗外传》卷十。后用以为典。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蝉》:“隐榆非諫 楚 ,噪柳异悲 潘 。”
《漢語大詞典》:吞蛭
春秋 楚惠王 (一说 楚庄王 )食寒葅,有蛭,恐司厨者获罪,乃暗吞之。事见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后以颂王者宽仁待下。旧唐书·姚崇传:“ 楚王 吞蛭,厥疾用瘳……皆志在安人,思不失礼。”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三年:“昔 楚庄 吞蛭而愈疾, 孙叔 杀蛇而致福。”
分類:楚庄王
《漢語大詞典》:楚樊
指 楚庄王 夫人 樊姬 。为古之贤妃。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贤 钟离 之讜言,懿 楚 樊 之退身。” 李善 注:“《列女传》曰: 樊姬 者, 楚庄王 之夫人也。”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 汉 班 ,明朗 楚 樊 。”
《漢語大詞典》:摘缨(摘纓)
春秋 时, 楚庄王 和群臣夜宴,中途烛灭,有人在暗中引 楚王 美人衣,美人暗摘其缨(帽带),以告 楚王 。 楚王 命群臣统统摘去缨,然后举火,使那人不被发现。后来 楚 与 晋 战,其人奋力作战,以报答 楚王 。见《韩诗外传》卷七。后因用为宴宾之典。 明 叶宪祖 《易水寒》第二折:“正逢爱客琼筵啟,休夸珠履,漫摘华缨,宾和主燕喜情谐。”
《漢語大詞典》:丹姬
楚庄王 的宠姬。《汉书·谷永传》:“昔 舜 飭正二女,以崇至德; 楚庄 忍絶 丹姬 ,以成伯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楚庄王 得 丹姬 ,三月不听朝, 保申 諫,忍絶不復见,乃勤政事,遂为盟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放 丹姬 以弭婉孌之迷;退 子瑕 以杜餘桃之惑。”
《國語辭典》:冲天(沖天)  拼音:chōng tiān
疾飞上天。《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哔剥哔剥的著起来,登时烟焰冲天,火光四射。」
《漢語大詞典》:隐榆(隱榆)
《韩诗外传》卷十:“ 楚庄王 将兴师伐 晋 ……﹝ 孙叔敖 ﹞进諫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蜋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蜋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蜋,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后以“隐榆”指“螳蜋捕蝉,黄雀在后”之事。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蝉》:“隐榆非諫 楚 ,噪柳异悲 潘 。”参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