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献楚(獻楚)
指 春秋 时 卞和 向 楚王 献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怀才不遇,投效无门。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弹冠空被笑,献 楚 自多伤。” 唐 元稹 《献荥阳公主五十韵》:“会将连献 楚 ,深耻谬游 燕 。”参见“ 献玉 ”。
《漢語大詞典》:献玉(獻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漢語大詞典》:赵从(趙從)
指 毛遂 以利害说服 楚王 与 赵 合纵抗 秦 。从,通“ 纵 ”。 明 吴承恩 《答西玄公启》:“ 赵 从立定,九鼎轻於片言。”
《漢語大詞典》:鄂君船
楚王 母弟 鄂君 子晳 泛舟湖上, 越 女为之操舟,并作歌赞之。后因以“鄂君船”为与友人泛舟的典故。 唐 司空曙 《送严使君游山》诗:“青春明月夜,知上 鄂君 船。”亦作“ 鄂君舟 ”、“ 鄂舟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妒》:“记初窥薄怒頳相逗,将辞转盼精堪授,今日蒙羞载 鄂 舟。” 明 陈子龙 《雨中行建德江》诗:“药房帝子室,绣被 鄂君 舟。”
《漢語大詞典》:楚祠
(1).指 汉 韩信 的祠庙。 信 曾被封为 楚王 ,故称其祠为 楚 祠。 前蜀 韦庄 《题淮阴侯庙》诗:“满把椒浆奠 楚 祠,碧幢黄鉞旧英威。能扶 汉 代成王业,忍见 唐 民陷战机?”
(2).指 西楚霸王 项羽 的祠庙。 宋 陆游 《避暑近村偶题》诗:“ 楚 祠草合三叉路, 隋 寺苔侵半折碑。”自注:“ 项羽庙 在 项里 。”
《漢語大詞典》:逃相
战国 时 齐 於陵仲子 居 楚 , 楚王 闻其贤,欲聘为相, 仲子 不从,偕妻逃去,与人灌园为生。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后因以为不仕之典。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灌园亦何为, 於陵 乃逃相。” 唐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漢語大詞典》:卞泣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献 楚王 , 楚王 以为诈,砍其双脚,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伤。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诗:“滥窃商歌听,时忧 卞 泣诛。”参见“ 卞和 ”。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楚王祠
楚王 的祠庙。 唐 无可 《经贞女祠》诗:“不同 巫峡 女,来往 楚王 祠。” 明 杨基 《湘中杂言》诗之三:“ 鄂渚 云归后, 巴山 雨过时,鹃啼 湘 女庙,花落 楚王祠 。”
分類:楚王祠庙
《漢語大詞典》:和贽(和贄)
指 卞和 向 楚王 献玉之事。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高高蟾桂,赫赫 鸿都 ; 和 贄之寧三泣, 宋 卢之俟一呼。”详“ 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摇尾涂中(摇尾塗中)
战国 时, 楚王 派大夫去请 庄子 做官, 庄子 对 楚 大夫说:听说 楚国 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 庄子 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摇尾。后因以“摇尾涂中”喻自由自在地生活。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 老子 以长生久视为业,而 庄周 贵於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
《漢語大詞典》:一过不父(一過不父)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一过多矣,何信於谗?” 杜预 注:“一过,纳 建 妻。”此谓 楚王 纳 太子建 妻,过错已很严重。后因用为典实,以“一过不父”指君父有过,失于父道。 宋 杨万里 《浯溪赋》:“观其一过不父,日杀三庶,其人纪有不斁矣夫。”按,此指 唐玄宗 纳媳为妃事。
《漢語大詞典》:项羽吟(項羽吟)
楚王 项羽 军 垓下 , 汉 军兵围数重,四面 楚 歌。 项王 乃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 虞 兮 虞 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 虞姬 和之。见史记·项羽本纪。后因以“项羽吟”指 项羽 被围 垓下 时所吟的悲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乐:“有 田僧超 能吹笳,为壮士歌、 项羽 吟。”
《漢語大詞典》:溪州铜柱(溪州銅柱)
五代 十国时 楚王 马希范 所立。 后晋 天福 五年, 楚 刘勍 以火箭焚 溪州 首领 彭士愁 寨, 士愁 大败,遣其子帅诸酋长纳 溪 、 锦 、 奖 三州印,请降于 楚 。 楚王 以铜五千斤铸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命学士 李皋 铭誓状于其上。见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资治通鉴·后晋天福五年
《国语辞典》: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拼音:qī guó zhī luàn
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的叛乱。参加者计有吴王濞、楚王戊、胶西王卬、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七国,后为周亚夫所平。
《国语辞典》:云雨巫山(云雨巫山)  拼音:yún yǔ wū shān
楚王在高唐梦见巫山神女的故事。后人遂以比喻男女欢合。亦用以形容自然界的云情雨态。参见「巫山云雨」条。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国语辞典》:调弓号猿(调弓号猿)  拼音:tiáo gōng háo yuán
春秋时,楚王有白猿,性灵敏。一日王欲射猿,猿夺弓与之戏,王令养由基射之。白猿见他拉弓调弦,即拥柱哀号,惧怕不已。典出《淮南子。说山》。后比喻箭术高超、技艺精妙。也作「虚引猿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