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楞伽
亦作“ 楞迦 ”。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国语辞典》:楞伽经(楞伽经)  拼音:léng qié jīng
佛教典籍。法相宗所依的六经之一。早期禅宗据以传法。共有三种汉译本:一、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的《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二、北魏菩提流支译的《入楞伽经》,十卷。三、唐代实叉难陀译的《大乘入楞伽经》,七卷。是阐述如来藏思想的要籍。
《漢語大詞典》:楞伽僧
泛指僧人。 明 高启 《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诗:“远携茗器下相候,喜有白首楞伽僧。”
分類:
《漢語大詞典》:楞伽子
对禅师的敬称。 前蜀 贯休 《送明觉大师兼寄郑山人》诗:“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 前蜀 贯休 《送僧归剡山》诗:“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分類:禅师敬称
《漢語大詞典》:楞伽瓶
僧人用的盛水器。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例物之外,别赐宫锦五十段,楞伽瓶及唾盂各一枚,以赏词翰之端也。”
《漢語大詞典》:烟萝(煙蘿)
亦作“烟萝”。
(1).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更説 谢公 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泛西湖》曲:“指点着六桥柳浪,三 竺 云峦, 石屋 烟萝。” 清 周准 《发朱砂庵经观音岩登石人峰》诗:“俯身入烟萝,欲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唐 裴铏 《传奇·文箫》:“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周楞伽 辑注:“烟萝,道家称隐居修真的地方。” 宋 苏舜钦 《离京后作》诗:“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锁,惆悵别烟萝。”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无处着烟萝。”
《漢語大詞典》:篆字
(1).篆体字。《晋书·卫恒传》:“ 秦 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许氏 ﹞言古隶之书,起于 秦 代,而篆字文繁,无会剧务,故用隶人之省,谓之隶书。” 宋 苏轼 《巫山》诗:“絶顶有三碑,詰曲古篆字。”
(2).符箓。 唐 裴铏 《传奇·邓甲》:“遂立坛於桑林中,广四丈,以丹素周之。乃飞篆字,召十里内蛇。” 周楞伽 注:“篆字,就是符籙。”
《漢語大詞典》:赍诣(賫詣)
送往。《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感 兴娘 之情,以釵货於市,得钞二十锭,尽买香烛楮币,賫诣 琼花观 ,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之。” 周楞伽 校注:“賫诣,送往。”
分類:送往楞伽
《漢語大詞典》:哈敦
亦作“ 哈屯 ”。 蒙古语。娘子;王妃。 元 无名氏 《岳飞精忠》头折:“皮紁里盛酥酪,帐房里藏着俊哈敦。喫的醉了胡厮闹,大家睡到天色明。”《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官里遥冲朔漠尘,哈敦暗哭穹庐月。” 周楞伽 校注:“哈敦,蒙古语:娘子。这里似指 元 宫后妃。”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硕矣天姬,为之哈屯。礼官择言,匪古和婚。” 清 龚自珍 《蒙古册降表序》:“曰哈屯者视福晋,曰格格者视郡主也。”福晋,满人指亲王、郡王、世子的正妻。
入楞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复有旧译四卷,题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新译有七卷,楞伽为师子国之山名,佛入彼山所说之经故名入楞伽经。
入楞伽心玄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释法藏撰。按,此卷中土失传。得自日本(参见:楞伽经)
首楞伽摩
【佛学大辞典】
(术语)Su%ram%gama,首楞严之新称。
毗楞伽
【佛学大辞典】
(物名)具云释迦毗楞伽S/akra%bhilagnaman!iratna,宝玉名。观无量寿经曰:「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名义集三曰:「释迦毗楞伽宝,此云能胜。」
楞伽
【佛学大辞典】
(地名)Lan^ka%,新作伽,又作伽。在师子国(即锡兰岛)之山名(今之Adam speak)。楞伽为宝名,又曰不可到,难入之义也。即山以有楞伽宝得名。又以险绝常人难入得名。佛尝在此说大乘经,名楞伽经。西域记十一师子国曰:「国东南隅有(勒登反)伽山,岩谷幽峻,神鬼游舍,在昔如来于此说伽经。旧曰楞伽经,讹也。」唯识述记四本曰:「楞伽者,是师子国山名也。」慧琳音义三十一曰:「楞伽,正梵音云伽,山名也。勒邓反。此亦宝名也,此山多饶此宝,故以为名。在南海中师子国西南隅,海岛大山也。」华严疏钞六十二曰:「楞伽,此云难往。」楞伽经心玄义曰:「楞伽,此云难入,世尊说法无史实。」
【佛学常见辞汇】
在师子国(即今锡兰岛)的山名。楞伽是宝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宝石,故以宝名山。
楞伽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楞伽)
楞伽
【佛学大辞典】
(地名)Lan^ka%,新作伽,又作伽。在师子国(即锡兰岛)之山名(今之Adam speak)。楞伽为宝名,又曰不可到,难入之义也。即山以有楞伽宝得名。又以险绝常人难入得名。佛尝在此说大乘经,名楞伽经。西域记十一师子国曰:「国东南隅有(勒登反)伽山,岩谷幽峻,神鬼游舍,在昔如来于此说伽经。旧曰楞伽经,讹也。」唯识述记四本曰:「楞伽者,是师子国山名也。」慧琳音义三十一曰:「楞伽,正梵音云伽,山名也。勒邓反。此亦宝名也,此山多饶此宝,故以为名。在南海中师子国西南隅,海岛大山也。」华严疏钞六十二曰:「楞伽,此云难往。」楞伽经心玄义曰:「楞伽,此云难入,世尊说法无史实。」
【佛学常见辞汇】
在师子国(即今锡兰岛)的山名。楞伽是宝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宝石,故以宝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