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飞楫(飛檝)
快船。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行路难何有,招寻兴已专,由来具飞檝,暂拟控鸣弦。”
分類:快船
《漢語大詞典》:帆楫
亦作“ 帆檝 ”。 船帆和桨。多泛指船只。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之二:“帆檝衣裳尽钓徒,往来踪跡遍 三吴 。” 清 阮元 《河间》诗:“尘世那有常閒身,水催帆楫车催轮。” 清 马建忠 《铁道论》:“大川之梁,则施转枢以便往来之帆楫。”
分類:船帆船只
《漢語大詞典》:无楫(無楫)
没有划船的桨。喻没有实现意愿的手段。 汉 扬雄 《法言·寡见》:“灝灝之海济,楼航之力也。航人无楫,如航何!” 汪荣宝 义疏:“‘航人无楫,如航何’者,谓通晓治术之人而不假以政柄,不能治国也。 司马 ( 司马光 )云‘……航人以喻儒,楫以喻势位’是也。” 唐 徐夤 《温陵残腊书怀寄崔尚书》诗:“济川无楫拟何为,三杰还从 汉祖 推。”
《漢語大詞典》:小楫
亦作“ 小檝 ”。 短桨。 唐 杜甫 《江涨》诗:“渔人縈小楫,容易拔船头。”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李群玉:“轻舟小檝唱歌去,永远天长愁杀人。” 宋 周邦彦 《苏幕遮·夏景》词:“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漢語大詞典》:拥楫(擁楫)
持桨。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越 人拥楫而歌。” 清 黄景仁 《钱塘舟次》诗:“卸帆只忆 吴淞 岸,拥楫惊闻 越 客吟。”
《漢語大詞典》:舣楫(艤檝)
划船靠岸。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四四:“是以 乌江 艤檝,知无路可归。”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慧路翘车,禪河艤檝。”
分類:划船靠岸
《漢語大詞典》:漾楫
摇桨。借指泛舟。 唐 奚贾 《严陵滩下寄常建》诗:“漾檝乘微月,振衣生早寒。” 宋 欧阳修 《三游洞》诗:“漾檝泝清川,捨舟緑翠岭。”
分類:泛舟
《骈字类编》:棠楫
王安石小姑诗见桂旗下
《國語辭典》:渡江楫  拼音:dù jiāng jí
晋代祖逖北伐,渡江时在船上敲著船桨发誓的故事。典出《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分類:出征宣誓
《骈字类编》:楫人(楫人)
魏明帝 清调歌 楫人荷轻棹,腾飞造彼廷。
《漢語大詞典》:巨楫
指大船。 唐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诗之七:“兼济直饶同巨楫,自由何似学孤云。”
分類:大船
《漢語大詞典》:楫棹(楫櫂)
亦作“檝櫂”。亦作“檝棹”。
(1).船桨。短桨称楫,长桨称櫂。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櫂,观者为之寒心。”南史·儒林传·王元规:“ 元规 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姑姪入船, 元规 自执檝棹而去。”汉书·元后传“辑濯 越 歌” 唐 颜师古 注:“令执楫櫂人为 越 歌也。”
(2).指船。 晋 潘岳《西征赋》:“凡厥寮司,既富而教,咸帅贫惰,同整檝櫂。” 宋 姜夔 《湘月》词序:“ 长溪 杨声伯 典 长沙 檝櫂,居濒 湘江 。”
《高级汉语词典》:楫棹
船桨
《骈字类编》:楫行(楫行)
新论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信之行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侍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是适郢土而首冥山背道愈远矣
《骈字类编》:楫声(楫声)
籁记鸣楫者操舟之楫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