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概 → 槩概”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概念的限制
通过增加某一概念的内涵来缩小该概念的外延的方法。如在“词典”这一概念中增加“收录和解释专科词语”这一内涵,概念的外延就相应缩小而过渡到种概念“专科词典”。
《漢語大詞典》:概愆
谓掩盖前愆。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惟 王氏 虽烈,是已醮妇,於例不能请旌。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釵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概愆。’”
分類:掩盖前愆
《漢語大詞典》:概念化
文艺创作中的一种不良倾向。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忽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对生活和人物作简单化的理解,缺乏具体的描写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用抽象概念代替人物个性。这样,就造成了作品的概念化。概念化的作品不能揭示社会本质,缺乏感染力。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我﹞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漢語大詞典》:概日凌云(概日凌雲)
蔽日穿云。极言其高。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槊动风霜,弩穿金石,高楼大舰,概日凌云。” 吴显令 注:“谓楼舰之高也。”
分類:蔽日其高
《國語辭典》:概算  拼音:gài suàn
1.约略计算。如:「今年人口增加数,概算结果约一万人。」
2.政府财务收支编列预算时,在完成法定程序以前称为「概算」。
《高级汉语词典》:概图  拼音:gài tú
用来描绘特点或作为辨识用途的轮廓画
《漢語大詞典》:概心
语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亡其言臣者贱而不可用乎?”后以“概心”谓关心。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今部寺堂上官,遇事不概心者,必别摺陈奏,始免会同画押。”
分類:关心
《國語辭典》:概要  拼音:gài yào
大体的纲要。如:「经济学概要」、「哲学概要」。
分類:概要大概
《漢語大詞典》:概义(概義)
大概的意义。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观其概义则通,而加以演绎则必不可通;观其固有名词则通,而证以事实则必不可通。”
分類:大概意义
《高级汉语词典》:概盂
洗涤盂钵
《漢語大詞典》:概状(概狀)
概况。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绪言五:“在这个大段里,阶级的概状是:统治阶级方面,起初是宗族土地所有制的贵族领主阶级统治着大小国家和采邑,后来兴起了家族土地所有制的地主阶级。”
分類:概况绪言
《分类字锦》:槩去霜露
汜胜之书植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槩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榖不伤矣
分类:耕穫
《韵府拾遗 寘韵》:槩试(槩试)
宋史选举志熙宁八年诏来年御史习诗赋人复试三题专经人且令试策自后槩试三题
《漢語大詞典》:古今谭概
又名《谈概》《古今笑》。明代文言小说集。冯梦龙编。分迂腐、怪诞等三十六门。多取材正史,又夹杂稗官野史、笔记丛谈。其中不少故事为后来“三言”、“二拍”所取材。
《漢語大詞典》:古典概型
最直观和最简单的一种概率模型。这时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有限的,并且每个基本结果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如掷一次骰子,或对有限件外形相同产品的抽样检验都可归为这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