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侵  拼音:dà qīn
作物不熟,粮食歉收。《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漢語大詞典》:凶歉
亦作“ 凶慊 ”。 歉收,灾荒。 唐 白居易 《策林》十八:“凶歉之岁,何方可以足其食?灾危之日,何计可以固其心?” 元 王恽 《櫂歌十二阕》之三:“两 浙 人稠不易安,少罹凶慊即流迁。” 明 吴承恩 《寿潘母杨孺人六帙序》:“故时仍凶歉,而无荒顿匱乏之忧。”
分類:歉收灾荒
《漢語大詞典》:灾歉(災歉)
亦作“灾歉”。 因灾害而歉收;灾荒。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小民﹞遇有灾歉,则坐待賑济,或相率逃亡。比户荒凉,滔滔皆是。”
《国语辞典》:丰耗(丰耗)  拼音:fēng hào
农作物的丰收与歉收。《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在毕北。五车者,五帝车舍也,五帝坐也,主天子五兵,一曰主五谷丰耗。」
《漢語大詞典》:失收
(1).指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 南朝 梁 萧统 《请停吴兴等三郡丁役疏》:“所闻 吴兴 累年失收,民颇流移。 吴郡 十城,亦不全熟。”《人民日报》1972.10.8:“那一年,这个队遭受了百年未有的大旱,晚稻全部失收。”
(2).该收录而未收录。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查‘东瀛’有 河世寧 者,曾録《御制〈纂〉全唐诗》失收之诗,为《全唐诗逸》七卷,内有该《窟》诗数首。”
《漢語大詞典》:平收
(1).平定,收捕。《水浒传》第八五回:“ 兀颜统军 奏道:‘奴婢引起部下二十八宿将军,十一曜大将,前去布下阵势,把这些蛮子,一鼓儿平收。’”
(2).平常的中等收成。与丰收、歉收相对而言。 何畏 杨春旭 《关于农产品收购的几个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的丰收、平收、歉收的不平衡性还是一个客观存在。”
《漢語大詞典》:灾年(災年)
(1).歉收的年成;荒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小邑居易贫,灾年民无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 汉高帝 ﹞封 彭祖 为侯国…… 秦 之 穀县 也,后遭 汉 兵起,邑多灾年,故改曰 菑县 。”《魏书·肃宗纪》:“炎旱频岁,嘉雨弗洽,百稼燋萎,晚种未下,将成灾年。”
(2).古代称闰岁或凶厄之年。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属三千否运,百六灾年,诸侯窥玉鼎之尊,天子厌 金陵 之气。” 宋 陆游 《二月三日春色粲然步至湖上》诗:“长日难消惟泥酒,灾年不死又违春。” 金 元好问 《洛阳卫良臣以星图见贶漫赋三诗为谢》之二:“参旂亦自遇灾年,横被狐星射右肩。”
《漢語大詞典》:凶札
谓五谷歉收,疾疫流行。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徵。”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凶,谓凶年饥荒也;札,谓疾疫死亡也。 越 人谓死为札。”周礼·地官·均人:“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 贾公彦 疏:“凶谓年穀不孰,札谓天下疫病。”隋书·食货志:“若艰凶札,则不徵其赋。”
《漢語大詞典》:小饥(小饑)
粮食小歉收。 战国 魏 李悝 平籴法把歉收分为大饥、中饥、小饥三等。汉书·食货志上:“小饥则收百石……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而糶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平岁百亩之收,收百五十石,今小饥收百石,收三分之二也。”
《漢語大詞典》:俭年(儉年)
歉收的年景。魏书·孝感传·吴悉达:“虽於俭年糊饘不继,宾客经过,必倾所有。”《元典章·户部·义仓》:“每社设立义仓,丰年蓄积,俭年食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萍蓬草:“其根大如栗,亦如鸡头子根,俭年人亦食之。”
分類:歉收年景
《漢語大詞典》:年俭(年儉)
年成不好,谷物歉收。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 朱右曾 校释:“俭,歉也。”《魏书·良吏传·路邕》:“比经年俭,郡内饥饉,羣庶嗷嗷,将就沟壑,而 邕 自出家粟,賑赐贫窘,民以获济。”
《漢語大詞典》:灾俭(災儉)
因天灾而歉收。北齐书·李元忠传:“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漢語大詞典》:俭时(儉時)
歉收的时日。 唐 刘禹锡 《谢恩赐粟麦表》:“臣初到所部,便遇俭时。今蒙圣慈,特有振恤。”
分類:歉收时日
《漢語大詞典》:啬年(嗇年)
歉收之年。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啬年是比较少见的,特别是在古时草木山林还是蕃茂的时候。”
分類:歉收
《漢語大詞典》:穰俭(穰儉)
犹丰歉。谓年岁丰登或歉收。《宋书·颜延之传》:“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