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霜俭(霜儉)
严霜使庄稼歉收。北史·卢勇传:“ 尒朱氏 灭,乃赴 晋阳 。 神武 署丞相主簿。属 山 西霜俭,运 山 东租输,皆令实载,违者罪之,令 勇 典其事。”旧唐书·马周传:“往者 贞观 之初,率土霜俭,一匹绢纔得一斗米,而天下帖然。”按,新唐书·五行志三称:“ 贞观 元年秋,霜杀稼……三年,北边霜杀稼。”
《漢語大詞典》:以丰补歉(以豐補歉)
把丰年积余的粮食储备起来,留待灾年歉收时使用。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今年,凡是丰收的地方,没有受灾的地方,应当提高一点积累。以丰补歉,很有必要。” 沙千里 《粮食战线的辉煌成就》:“十年来的经验证明, 毛主席 和党中央所提出的从全国六亿多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瞻前顾后,以丰补歉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漢語大詞典》:长沙抢米风潮
1910年春湖南滨湖各县水灾歉收,米价上涨,饥民涌入长沙,各家米店纷纷被抢。湖南巡抚下令镇压,民众被枪杀二十余人。数万民众愤怒捣毁巡抚衙门、银行、教堂等。外国军舰配合镇压,民众伤亡惨重。清政府后以罢免巡抚,出售平价米,平息了风潮。
《国语辞典》:排水工程  拼音:pái shuǐ gōng chéng
为解决雨水过多造成积水、淹水、甚至农作物歉收等情况而建造的水利工程。如:「台湾雨水集中,所以都市及农田的排水工程都很重要。」
《国语辞典》:岁比不登(岁比不登)  拼音:suì bì bù dēng
农产连年歉收。《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赖陛下德泽振救之,得毋转沟壑。」也作「比年不登」、「比岁不登」。
《国语辞典》:比年不登  拼音:bì nián bù dēng
登,成熟。比年不登指农产连年歉收。《晋书。卷四七。傅玄传》:「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也作「比岁不登」、「岁比不登」。
《国语辞典》:比岁不登(比岁不登)  拼音:bì suì bù dēng
农产连年歉收。《汉书。卷一○。成帝纪》:「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入谷物助县官振赡者,已赐直。」《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然比岁不登,家益落。夫妻无计,对影长愁。」也作「比年不登」、「岁比不登」。
《國語辭典》:水俭(水儉)  拼音:shuǐ jiǎn
因水灾而导致的荒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