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梁尘飞(梁塵飛)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善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梁尘飞”形容歌曲高妙动人。 晋 陆机 《拟古诗·拟东城一何高》:“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宋 梅尧臣 《夜听邻家唱》诗:“想象朱脣动,髣髴梁尘飞。” 清 黄景仁 《杂咏》之一:“梁尘飞更寂,璚枝冷欲披。”
《國語辭典》:桃叶歌(桃葉歌)  拼音:táo yè gē
晋朝王献之为爱妾桃叶所作的歌曲。《乐府诗集。卷四五。清商曲辞二。无名氏。桃叶歌三首》引《古今乐录》:「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
《漢語大詞典》:流唱
(1).谓唱挽歌。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李善 注:“流唱,挽歌也。”
(2).传唱流行的歌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创传由此始也。”
《國語辭典》:演唱  拼音:yǎn chàng
公开表演歌唱。如:「巡回演唱」。《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罗列著许多苗婆,穿的花红柳绿,鸣锣击鼓,演唱苗戏。」
《漢語大詞典》:喜歌
旧式婚礼时为新婚夫妇祝颂的歌曲。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八:“几个唱喜歌的开始运转喉咙:‘一进门来喜气冲,鸳鸯福禄喜相逢。’”
《漢語大詞典》:赞歌(贊歌)
(1).赞唱;歌唱。清史稿·礼志四:“司祝一叩,兴,司俎赞歌‘鄂囉囉’,众和歌。”
(2).赞美歌颂。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近代动物学家说一切的啼鸟大概是为恋爱而求凰,或者我们的杜鹃也如像 欧洲 中世纪的浮浪诗人一样,在赞歌它的情鸟也说不定。” 碧野 《长江奔流》:“我赞歌 长江 ,我赞歌 武汉 !”
(3).赞美事物的歌曲或诗文。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活的中国》序言中有几段,可以说是一个外国人为‘五四’以来 中国 人民轰轰烈烈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所唱的赞歌。”《人民日报》1982.1.4:“这种近乎背水一战的竞技状态,在赞歌声声的温暖气氛中是很难达到的。”
《漢語大詞典》:俚谣(俚謡)
民间歌曲。 宋 王安石 《送崔左藏之广东》诗:“因寻旧政询遗老,为作新诗变俚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呼令歌,辞以不稔;强之,所度曲半杂儿女俚謡,合座为之鼓掌。” 清 吴敏树 《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竹枝’体本出俚謡,善道男女风土,亦其声调宛转所从生也。”
分類:民间歌曲
《國語辭典》:纡馀(紆餘)  拼音:yū yú
1.曲折婉转。《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2.形容文章曲折。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执事之文,纡馀委备。」
《国语辞典》:收音  拼音:shōu yīn
1.集中音波,使人易于听闻。如:「这剧场收音功能不好。」
2.收取语言歌曲的声音,制成唱片或有声影片。
《國語辭典》:战歌(戰歌)  拼音:zhàn gē
鼓舞士气的歌曲。如:「军队在出发前齐唱战歌,声势慑人。」
《国语辞典》:歌迷  拼音:gē mí
1.对歌曲极为爱好、痴迷的人。如:「某歌星目前相当走红,歌迷遍及各地。」
2.对某一歌星或特定类型歌曲迷恋成痴的人。如:「猫王歌迷」、「摇滚歌迷」。
《國語辭典》:声口(聲口)  拼音:shēng kǒu
口气、语气。《水浒传》第二九回:「那婆婆泪下,这妇人声口不好,不知又为甚的?」《金瓶梅》第一六回:「我闻得人说,他家房族中花大,是个刁徒泼皮的人。倘或一时有些声口,倒没的惹虱子头上挠。」
《國語辭典》:恋歌(戀歌)  拼音:liàn gē
1.原为欧洲中世纪描述骑士爱情的诗歌或宗教歌曲。后泛指情歌。如:「他为情人谱了一首缠绵的恋歌。」
2.引申为恋情。如:「他们俩因为此番异地重逢而共谱了一曲旖旎的恋歌。」
《漢語大詞典》:逸曲
超逸的歌曲。宋书·谢灵运传:“卷《敂弦》之逸曲,感《江南》之哀叹。” 唐 王勃 《采莲赋》序:“昔之赋芙蓉者多矣,虽復 曹王 潘令 之逸曲, 孙 、 鲍 、 江 、 萧 之妙韵,莫不杂陈丽美,粗举採掇。” 清 吴兆骞 《竹赋》:“太子乃感 湘 流之怨歌,抚 楚 潭之逸曲。”
分類:超逸歌曲
《国语辞典》:哩嗹  拼音:lī lián
旧日乞丐所唱的歌曲。参见「莲花落」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昼无饘粥夜无眠,落得街头唱哩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