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摩诃止观之异名。
(书名)摩诃止观之异名。
止观大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湛然撰,记解释诸经之十义及五方便十乘观之轨行者。
(书名)一卷,唐湛然撰,记解释诸经之十义及五方便十乘观之轨行者。
止观和尚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为唐道邃之号。
(人名)为唐道邃之号。
止观玄文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即摩诃止观也。
(书名)即摩诃止观也。
止观行者
【佛学大辞典】
(杂名)修天台止观法之行者也。止观之行法有四种,称为四种三昧。
(杂名)修天台止观法之行者也。止观之行法有四种,称为四种三昧。
止观法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南岳慧思,说其心要,立五门:一止观依止,二止观境界,三止观体状,四止观断得,五止观作用,后更示礼佛止观,食时止观,大小便利止观。
【佛学常见辞汇】
止是定的意思,观是慧的意思,所以止观法门,就是修定慧的法门。
(书名)具名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南岳慧思,说其心要,立五门:一止观依止,二止观境界,三止观体状,四止观断得,五止观作用,后更示礼佛止观,食时止观,大小便利止观。
【佛学常见辞汇】
止是定的意思,观是慧的意思,所以止观法门,就是修定慧的法门。
止观义例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湛然述。分七科而释圆顿止观。从义为之纂要,处元为之随释。
(书名)二卷,唐湛然述。分七科而释圆顿止观。从义为之纂要,处元为之随释。
止观辅行
【佛学大辞典】
(书名)止观辅行传弘决之略称。
(书名)止观辅行传弘决之略称。
止观门论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义净译,有七十七颂,明修不净观之法门也。
(书名)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义净译,有七十七颂,明修不净观之法门也。
止观辅行传弘决
【佛学大辞典】
(书名)本为十卷,开为四十卷。唐湛然撰。释天台之摩诃止观。
(书名)本为十卷,开为四十卷。唐湛然撰。释天台之摩诃止观。
火焰轮止印
【佛学大辞典】
(印明)不动尊十四印之一。(参见:不动尊)
(印明)不动尊十四印之一。(参见:不动尊)
四本止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大师著。说止观之四书。即摩诃止观,禅波罗蜜,六妙门,坐禅法要也。
(名数)天台大师著。说止观之四书。即摩诃止观,禅波罗蜜,六妙门,坐禅法要也。
巧安止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巧安心止观之略。十乘观之第三。
(术语)善巧安心止观之略。十乘观之第三。
抑止
【佛学大辞典】
(术语)抑止恶事也。
(术语)抑止恶事也。
抑止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欲使众生不放逸,方便隐摄取之慈悲,言恶者之不可救,而垂诫也。对于摄取门而言。(参见:抑止摄取)。
(术语)为欲使众生不放逸,方便隐摄取之慈悲,言恶者之不可救,而垂诫也。对于摄取门而言。(参见:抑止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