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释德曙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德曙,字敬止,太和孙氏子。世业儒素,性契幽间 ,且工吟咏,善绘事。每游名蓝,累夕留连,不忍舍去。及年近知命,乃礼云峰心安祝发受戒。尽弃前业,专志净修。后示微疾,吉祥而化。著有诗文,偈颂,并《和宗本<山居百韵>》。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二○○
阮止信,安南人。

人物简介

维基
苏绎(1777年—?),字会人,号鲁山、止斋,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进士出身。嘉庆十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嘉庆十三年,任翰林院编修。嘉庆十八年,任广东乡试副考官。嘉庆二十年,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巡漕御史。次年因不胜巡漕之任撤回交部议处,随即降调。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遵例对品捐复员外郎,入应补班内补用。嘉庆二十三年,任刑部湖广司员外郎。道光二年(1822年),任刑部郎中。道光四年,任山西朔平府知府。道光十年,任山东青州府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1—1839 【介绍】: 清江苏荆溪人,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嘉庆十年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习经世之学,与包世臣齐名。好古兵略,兼精武术。曾应邀缉淮北盐枭。后隐居金陵,潜心著述,成《晋略》以寓平生经世之学,非徒考订。又有《说文字录》、《介存斋诗》、《味隽斋词》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八
周济,字保绪,又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安,荆溪人。嘉庆乙丑进士,官淮安教授。有《介存斋诗》。
词学图录
周济(1781-1839) 字保绪,号末斋,又号止庵、介存居士。荆溪(今宜兴)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淮安教授。归后隐居南京春水园,专心著作。周天爵任湖广总督,聘之入幕,道卒。喜为经世之学,通兵法,习骑射。精词学,承张惠言之绪馀,为常州词派主要理论家。有《介存斋文稿》、《介存斋诗》、《介存斋词》、《存审斋词》、《介存斋论词杂著》。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六
郑敦允,字止川,号芝泉,长沙人。嘉庆甲戌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武昌知府,兼署督粮道。有《白石园樵诗草》。
维基
郑敦允,字芝泉,湖南长沙人。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官员,官至襄阳知府。任内尽力防治水患,卒于官。他修筑的堤坝被称为“郑公堤”,至今尚存。郑敦允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道光八年(1828年),出任湖北襄阳知府,上任后,处理诉讼,打击盗匪,颇有政绩。当时汉江侵蚀樊城,毁坏民居,敦允筹划修筑石堤四百余丈,历经二年而建成。次年,汉水大涨,樊城得以保全。而襄阳城地势较高,每遇旱情,饮水灌溉颇为艰难,敦允颁行筒车式,令民众仿制。之后,敦允调署武昌,水灾又袭樊城,大堤损毁,敦允坚持请求回任守修。襄阳百姓步行三百里,迎接其返回。敦允到达后,准备在堤上增筑小堤以防护堤根,并赈济灾民,组织河工。敦允本人日夜巡视,工程未完而染病,不久即卒,入祀当地名宦祠。《清史稿》将其列入《循吏传》。有曾孙郑沅,为光绪二十年进士。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六
刘沅,字止堂,双流人。嘉庆丙子举人。有《止堂韵语存》。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庆州人。字稚善。号止轩。
俞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1—1864 【介绍】: 清江苏震泽人,字子骏,号少甫,一号止斋。贡生,官太仓学正。性嗜佳山水,因习六法。喜作墨梅,苍劲入古,兼工诗文,亦喜填词。有《笠东草堂集》、《归庐文钞》。

人物简介

维基
孔昭慈(1795年—1862年),字文止,号云鹤,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一代孙,属大宗户,同进士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年)登癸巳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知县,授广东饶平县知县。因丁忧归家,守丧期满,发为福建莆田县令、后调沙县县令摄兴化府通判,又改授古田县。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调闽县,进为邵武府同知,移台湾鹿港。时反清武装林恭等陷凤山,知县王廷干、高鸿飞相继死,台湾府城岌岌可危。昭慈闻警讯,航海前往援助,协力守御。咸丰四年(1854年)擢台湾府知府,尽力搜捕馀党。咸丰八年(1858年)进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兼督学政。同治元年(1862年)戴万生举事,昭慈督兵驰抵彰化县,部署未定,兵败城破。昭慈在孔子庙前自鸩殉国。谥刚介。《清史稿》入《忠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7—1901 【介绍】: 清浙江瑞安人,字韶甫,号渠田。道光二十一年进士。累迁至侍读学士。年末五十即罢归,主讲金陵、龙门等书院。曾劾穆彰阿为今之秦桧、严嵩。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病卒。有《止庵遗书》。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四
孙锵鸣,字韶甫,号蕖田,瑞安人。道光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重宴琼林,赐侍郎衔。有《海日楼诗文集》。
维基
孙锵鸣(1817年—1901年),字绍甫,号蕖田,晚号止园、止庵,浙江瑞安县人。清朝官员、学者。孙衣言仲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恩科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初一(1849年9月17日),由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学政。累迁侍读学士,年未满五十即罢归,曾任苏州正谊、金陵钟山、金陵惜阴、沪滨龙门、沪滨求是等书院主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2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同治七年进士。授编修,以请裁减“大婚”经费,直声震朝中。光绪十一年,以左副都御史赴吉林,与俄使勘界,争回被侵之珲春黑顶子地。后为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自请率湘军出山海关拒敌,旋以兵败革职。善篆籀,亦能画,精金石、文字等学,收藏书画、古铜器甚富。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四
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人。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有《恪斋集》。
词学图录
吴大澂(1835-1903) 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江苏吴县人。同治,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善诗文,精书画、金石。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等。
维基
吴大(1835年—1902年),原名吴大淳(因避清穆宗名讳,而改名大澂),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官员。吴大澂于道光十五年(1835)五月十一日生于苏州双林巷。道光二十九年(1849)与兄吴大根一同参加县府试。翌年兄弟二人赴昆山应院试。咸丰元年(1851年)考取县试第七,府试第九名。二年去金陵参加乡试落第。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补行江南乡试,吴大澂中式第三名举人。同治七年(1868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西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光绪三年(1877)山西、陕西饥荒,吴大澂从天津购得高粱7000石以赈灾。又自己前往灾区,参与救灾。在当地与乡绅合作设立磨厂,存活灾民。光绪六年(1880)授三品卿衔,吉林督办。协助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地防务,训练马步新军。又创设了机器制造局,制造弹药,鼓励移民拓殖。光绪十一年(1885年),诏赴吉林,先会见宁古塔副统容山,后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与俄国使臣重勘珲春黑顶子地边界,援咸丰十一年旧界图,立碑五座,建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收回侵界,“而船之出入图们江者亦卒以通航无阻。”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任内与张之洞联名反对葡萄牙侵占澳门香山。试图阻止清廷与葡萄牙签订条约,不果。光绪十四年(1888年)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修黄河水患,用水泥砌筑砖石坝,加固“郑州十堡”工程;二月,上表要求尊奉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为“皇帝本生父”,遭到慈禧太后公开斥责。光绪十五年(1889年)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光绪帝命名《御览三省黄河全图》。光绪十八年(1892年)授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自请率领湘军出关应战,战败于海城,罢归,返回湖南,不久受命开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再降旨,将其革职,永不叙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卒,年六十八。《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6—1901 【介绍】: 清江苏嘉定人,字谷似,又字闇斋,晚号止斋。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中法战时在浙江粮道任,恐海运有梗,至上海借外轮,漕运得以无误。后为浙江巡抚。甲午战后,日本据和约开商埠于杭州,寿丰与日人反复争辩,力求保国家利权而全商民生计。又在浙兴新法蚕桑,试行内河小轮,设立求是学堂,均有益于地方。
维基
廖寿丰(1835年),字谷似,江苏嘉定人。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编修。光绪十三年(1887年),任浙江按察使,后升为河南布政使。光绪十九年(1893年),升任浙江巡抚,任内与杭州知府林启一同创立求是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辞职还乡。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病逝于嘉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910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蓝洲,号迈庵,晚号止庵。同治九年优贡,以知县发湖北。光绪三年,署房县。后历署应城、蕲水、汉川、随州。勤于听讼,有善政。工诗善画,有《冬暄草堂诗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四
陈豪,字止庵,号兰洲,仁和人。同治庚午优贡,官汉川知县。有《冬暄草堂诗集》。
张主敬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主敬,字止庵,贵州贵阳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濮子潼(1848年—1909年),字紫铨,号止潜,浙江钱塘县人,进士出身。同治九年(1870年),乡试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九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任兵部主事。光绪十二年,任会典馆协修官。光绪十九年,任兵部员外郎。光绪二十年,任方略馆协修官。光绪二十一年,任兵部武选司总办 。光绪二十二年,改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光绪二十四年,任江苏松江府知府,后升任湖北荆宜施道。光绪二十九年,任安徽按察使。光绪三十一年,任广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光绪三十二年,护江苏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