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6,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瞿鸿禨(字 子玖 号 止庵 文慎 )
王继香(字 子献、止轩 号 醉颠、醉盦 )
汪诒书(字 颂年 号 闲止 )
许业笏(字 子晋 号 止静 )
潘敬(字 惠隐、臣止 号 惠庵 )
袁止斋
陈水( 剑虹 字 止斋 号 陶遗、陶怡、道一 )
金克木(字 止默 )
常国武(字 翼谋、止戈 )
陈永正(字 止水 号 沚斋 )
其它辞典(续上)
瞿鸿机(字 子玖 号 止庵、西岩老人 )瞿鸿禨(字 子玖 号 止庵 文慎 )
王继香(字 子献、止轩 号 醉颠、醉盦 )
汪诒书(字 颂年 号 闲止 )
许业笏(字 子晋 号 止静 )
潘敬(字 惠隐、臣止 号 惠庵 )
袁止斋
陈水( 剑虹 字 止斋 号 陶遗、陶怡、道一 )
金克木(字 止默 )
常国武(字 翼谋、止戈 )
陈永正(字 止水 号 沚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0—1918 【介绍】: 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旋任外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辛亥后寓上海。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五
瞿鸿禨,字子玖,号止庵,善化人。同治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慎。有《瞿文慎公诗选》。维基
瞿鸿禨(1853年—1918年),字子玖,号止庵,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清末大臣。瞿鸿禨生于清文宗咸丰癸丑年(1853年)六月十五日。穆宗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科举人,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升内阁学士,先后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中日甲午战争时,曾上四路进兵之策。庚子年曾随两宫西狩,出任工部尚书。返京后任军机大臣、政务大臣。请以策论试士,开经济特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任首任尚书,秉承慈禧太后意旨,屡献求和之策,深得赏识。赏黄马褂,加太子太保。“新政”中,有些政府机构以“兴学、通商、劝工”为名,借端巧取。他请求降旨禁革苛派,任民间自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授协办大学士,参与策划预备立宪,任议改官制大臣。三十三年(1907年),岑春煊入朝留掌邮传部,利用杨翠喜案,秘密上疏弹劾庆亲王奕劻。因瞿平时善用岑春煊,与袁世凯互相倾轧,遭奕劻嫉恨。又因平时对慈禧太后直言,被侍讲学士恽毓鼎弹劾为“揽权恣纵”,遂被罢官归故乡长沙。辛亥革命湖南起义后,赴上海避难,民国七年(1918年)病逝于上海。废帝溥仪追谥文慎。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六
王继香,字子献,一字止轩,会稽人。光绪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河南候补知府。有《止轩诗集》。维基
王继香,字子献,号止轩,一号醉颠,又号醉盦,浙江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进士出身。王英澜子。同治四年(1865年),乡试中举;光绪十五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四年,分省补用知府。工书法。
人物简介
维基
汪诒书(1864年—1940年),字颂年,号闲止,湖南善化县(今属长沙市)人,清末政治人物。早年为附生,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人,次年考授内阁中书。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任政务处帮总办,大学堂提调。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督广西学政,任满后以道员候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署江西提学使,前往日本考察学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宪政编查馆总务处帮总办,次年任山西提学使,署布政使。民国二年(1913年),曾任湖南长沙关监督,次年兼任外交部特派湖南交涉员。
人物简介
维基
许业笏(1876年—1938年),字子晋,号止静,江西省彭泽县人,晚清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光绪三十年,会试第266名;殿试登进士二甲114名,后改庶吉士,送日本法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归国隐居故乡,潜心研究佛学经典。1938年侵华日军攻陷彭泽,他带全家避难于庐山黄龙寺,悲愤成疾,瞑坐而逝。著有《廿四史盛名篇》《观音感应颂》等。
人物简介
维基
潘敬(1887年—?年),字伯,又字惠隐,又字臣止,号惠庵。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法国政法大学校毕业,法政科进士。父潘誉孚,配室王氏,子潘保银。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水,原名剑虹,字止斋,号陶遗,亦作陶怡,别署道一,江苏金山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金克木 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生于江西。文学家,翻译家,学者。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随后娶历史学家吴于廑之妹为妻。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历任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第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有《挂剑空垄:新旧诗集》。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常国武,字翼谋、止戈。1929年12月生于南京。自幼喜古诗文、书法。十七岁始在卢冀野主编的《泱泱》副刊上发表旧体诗文十馀篇。195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中文系,1956年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86年晋升教授,全权为唐圭璋恩师代培三届博士生。十年动乱期间受到冲击,全家下放淮安农村,平反后回校继续任教。著有《宋代文学史》上下集(国家六五重点科研项目)、《辛稼轩词集导读》、《新选宋词三百首》、《中学语文教材析疑》(古代诗文部分)等,论文有《读〈花外集〉卮言》、《西麓词平议》、《碧山、草窗、玉田三家词异同论》、《宋代士风与文学创作》、《清诗中兴探源》等数十百篇,自作诗、文、联在国内多处勒石。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永正(1941.12—),字止水,号沚斋。男,原籍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世居广州。196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广州市第三十六中学语文教师。1978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岭南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教学会会长。沚斋诗词·序一
昔人谓诗有别才,非关学也,不独陈叔伊疑之,余亦疑之。后读《梁溪漫志》云:“作诗当以学,若不曾学,则终不近诗。”又曰:“大凡作诗,以才而不以学者,正如扬雄求合六经,费尽工夫,造尽言语,毕竟不似。”益知有才无学,所为诗要非本色,况无才者耶?永正世兄以多才积学之士,穷年著书等身,于诸子百家史志之文,博观慎取,旁及道藏内典,穷极问学,其学殖之深且邃可知。故其为诗,典雅宏赡,磊珂豪宕多奇语,余窥其意,亦每未能尽其指也。世咸知永正能诗,而不知其蚤年即以博奥澹雅之才而为词,时一曼声,寂漠求音,孤清写艳,与其诗方轨并驰,独不轻示人耳。人谓沚斋诗,出入宛陵、昌黎、诚斋之间,其词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永正正当盛年,以其才其学,固非诸家所能囿,再假以岁月,其诣足以上陵诸家,亦非必不能至。今斯集之成,读者自能有所体会,且复验余言之不过也。至其书,上取籀篆汉晋之苍劲古拙,如松抱霜之骨,梅无媚世之姿,其成就又在诗词以外者矣。 癸酉蒲月冈州莫仲予序沚斋诗词·序二
各种文体皆有独具之美学特徵,所以培养其特徵者又必有独具之社会条件。条件异则所以掌握其特徵者难。吾国今日文人,生乎文辞文体与夫科学文化大异古人之世,而欲学为古人之诗若文,甚难于古人,非才之不及,盖所学内容与途径之异也。然欲发扬吾国传统文化,不能不继承传统文学之精华,则学为古人诗文之事又不能尽废。此事虽不宜求之于常人,固可求之于专家。余辈生文辞文体变革初成之后,较早生十年以上之前辈,旧学根底,已大不相及,学为古人之诗若文,已难望其项背。后生余辈十年以下者,非有特殊之才学,则其难弥甚。弥望今日旧体词坛,则大学古典文学专家多不暇为,为之者又多非所谓专家,条件失违,绪功不继,故犹东坡当日,不免兴黄茅白苇之叹也。沚斋陈永正教授,生岁后余二十年,由乎文化背景之变迁,其欲工为古文辞也本极难。顾先生夙承家学,渊源有自;在大学又获从名师,广守专家之业,治古文字、古文献之学久,咀含群籍,博闻强记。余读所注古人诗,深叹其绩学。数年前又获诵所惠自作《诗词钞》,弥惊其古体诗词之精工,皆源汲风骚,转益多师。诗撷八代之古香,得四唐之雅韵,取烹炼于西江,拓意匠于清人。五言古体,多比兴如嗣宗,亦有清真近渊明者;《养鸭老人行》,不啻香山乐府;《游连州帝后岩》、《暮航抵哈尔滨》,于唐宋如韩、苏之运奇笔,于清人如康、黄之阐新知。近体则渊静自然如王、孟,生新峭刻,工为活对如山谷、后山;而《纪梦七首和定庵》,则瑰丽恍惝,神追原作矣。七言古体,豪气希太白,深情涵义山;《赠吴静山画师》、《老牛行》,则杜陵之写实矣。近体绵邈俊逸,兼为义山、小杜;琢句雕对,依然宋贤西江;于清人则风怀倜傥近仲则,清机肫挚兼二樵。而善用幽微之辞,以状难写之境,则五七言之工者皆然。词作多以情行,而姿丰致密。“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莫《序》固已言之。然其中亦有隽雅如玉田,畅适如重光者;若“独夜揽凉月”之《水调歌头》、“凉风万里”之《鹊桥仙》,“屈子牢忧聊抑志”之《临江仙》、“谷霭遥生”之《沁园春》,亦不妨其合辙苏、辛也。统观先生之作,能排极难之势,收迈俗之功,如芳葩美卉,挺生黄茅白苇之外,不独于同辈上下为罕见,且可攀方文体变前之先辈而嗣响于古人,谓非间出高才不可也。抑所作之得力于博学,尤有逾于得自高才者。盖处旧文变革之后,欲为继旧开新之业,学需双重,非博不济。余上述感受,仅为读先生初集而发。时经多载,先生新作又添,欲合初集重选以付刊,余雒诵未遍,何能测其所进。以过时管窥,承命为序,又焉能避浅陋之有损高明耶?幸大雅恕而正之。 西元二千零五年,陈祥耀拜序于福建师范大学之意园,时年八十有四沚斋诗词·题陈永正诗集
陈君永正以所为诗见示,风格超拔,寄兴深微,异乎现代之所谓能诗者。诚能覃思深造,不务浮名,蕴蓄既深,则精华外发,其所成就必有过人者。黎二樵先生云:“绝境无坦步,高唱有裂笛。”深知为诗之不易,而穿云裂石之音,亦未尝不可以企及也。陈君其勉之。 黄海章丁卯春日沚斋诗词·后序
唐人诗“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顷者,读《沚斋诗词》二卷,风韵飘潇,才情掩映,拟之现代侪辈之作,沚斋诗词得不谓为绝代风华遗世独立者乎。陈君之文,吾知之矣,陈君诗词,则今始知之。陈君于我辈为少年,而诗词于我则不止为劲敌。方今骚坛冷落,耆宿凋零,念他年君辈仔肩之重,不胜惆怅之至。都下早秋,吟窗叶落,草此为序,我劳何如。 孔凡章一九八七年九月廿日沚斋诗词·跋
《沚斋诗钞》一卷,盥诵数过,如沐清风。大抵五古之佳者,体兼韩孟,擅比兴,窈曲而深。《暮航》一章,思路上契蒙庄,意境与笔力俱到,自为前人所无。七言歌行,纵横跌宕,雅近坡翁;《书燕台诗后》,则铿锵明丽,纯是唐之正声,而非变体。近体亦从学古中创格,语多巉刻,迥不犹人。在今高唱诗体变易之日,陈君潜心迈往,尚友古人,得非所谓特立独行之士也欤。 《沚斋词钞》一卷,深于寄托,以比为赋,在藻词掩映之中,绝非一览可了。其缠绵婉曲之情,固足以同契珠玉,令人心醉目迷,但命意敷辞,往往非古人之所有,而又为今人之所无;盖由于吾人处境,曲折艰难,较诸前人,直如两个天地,是岂古之意识古之言辞所能尽者乎。诸作之中,如《水调歌头》刻意坡翁,《西窗烛》蕴藉深沈,《减字木兰花》轻清浏亮,均能于古之途径中,直捷表达今人之境地与心情外,其他若《乌夜啼》,若《忆汉月》,若《千年调》等,多用大句重笔,含郁怒之气,以逞激荡之情者。统观全集,词笔远挹欧、晏之清华婉曲,近承朱彊村、陈述叔之高夐峭拔,声气与前贤相通,而意皆由己出。与沚斋诗相较,其性格特立,声貌俨然,实二而一,一而二耳。 戊辰静庵傅子馀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