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亲耕(親耕)  拼音:qīn gēng
亲自耕种。古代的礼制,皇帝为表示对农事的重视,而于每年孟春时,亲自下田耕种,以作为表率。《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
《漢語大詞典》:收灯(收燈)
旧俗农历正月十五为灯节,正月十三日谓上灯,正月十八日谓收灯。 宋 姜夔 《浣溪沙》词序:“己酉岁客 吴兴 ,收灯夜闔户无聊。” 宋 范成大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词:“宝髻双双出綺丛,妆光梅影各春风。收灯时候却相逢。” 清 黄景仁 《木兰花慢·十八夜对月》词:“道今夜收灯,半城犹照,剩管残絃。”
《漢語大詞典》:正日
谓节日的当天,或正式办婚丧喜庆等事的那一天。红楼梦第四九回:“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自过了,再等正日还早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到了正日的头一天,便舖设起寿堂来。”
正月一日。初学记卷四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正月一日,是谓正日。”宋书·礼志一:“ 烈祖明皇帝 以正日弃天下,每与皇太后念此日至,心有剥裂。”
《漢語大詞典》:孟阳(孟陽)
(1).农历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
(2).春末夏初。《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琅琊王歌辞》:“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
《漢語大詞典》:正岁(正歲)
指古历夏历正月。亦泛指农历正月。周礼·天官·小宰:“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 郑玄 注:“正岁,谓 夏 之正月,得四时之正。” 孙诒让 正义:“全经凡言正岁者,并为 夏 正建寅之月,别于凡言正月者为 周 正建子之月也。尔雅·释天云:‘ 夏 曰岁, 商 曰祀, 周 曰年’…… 王引之 云:尔雅曰:‘正,长也。’建寅之月为一岁十二月之长,故谓之正岁。” 南朝 梁 沈约 《上建阙表》:“使观风而至,復闻正岁之典。”
《漢語大詞典》:端月
农历正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二世 二年﹞端月。” 司马贞 索隐:“ 二世 二年正月也。 秦 讳‘正’,故云端月也。”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今以时当端月,节遇正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端月》:“ 仁宗 朝, 王珪 上言,请以正月为端月,为与上名音近也。”
《漢語大詞典》:太蔟
亦作“ 太簇 ”。
(1).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国语·周语下:“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淮南子·时则训》:“律中太蔟,其数八。” 清 黄宗羲 《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2).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为农历正月的别名。吕氏春秋·音律:“太蔟之月,阳气始生,草木繁动。” 高诱 注:“太蔟,正月。”
《國語辭典》:孟月  拼音:mèng yuè
每季的第一个月,即阴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周礼。地官司徒。党正》:「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及四时之孟月吉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唐。元稹 表夏诗一○首之四:「孟月夏犹浅,奇云未成峰。」
《國語辭典》:月建  拼音:yuè jiàn
阴历每月所建之辰。古代以北斗七星斗柄的运转作为定季节的标准,将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分相配,用以纪月,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日」。依此类推,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二月建卯,直到十月建亥,如此周而复始。《淮南子。天文》:「大时者,咸池也;小时者,月建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若尽理言之,并月建亦须移易。」
《漢語大詞典》:斗建
即农历之月建。古时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四气鳞次,斗建星移。” 唐 刘驾 《塞下曲》:“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彼星历家,以天道为不可测也,巧占斗建作甲乙,日积为岁,岁积为纪,乘而为十百千万,衍而为元会运世。”
《漢語大詞典》:五始
(1).春秋纪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谓之“五始”。汉书·王褒传:“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 颜师古 注:“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是为五始。” 隋 牛弘 《请开献书之路表》:“ 孔子 以大圣之才……正五始而修春秋,阐十翼而宏道。”旧唐书·肃宗纪:“春秋五始,义在体元,惟以纪年,更无润色。”
(2).指物质构成的五种变化过程。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五引《三五历记》:“气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也。气象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也。质形已具,谓之太极也。斯为五始也。”
《漢語大詞典》:元朔
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 唐 德宗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旧唐书·李珏传:“元朔未改,园陵尚新。” 清 钱谦益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诗:“淑气和风应候来,王春元朔併相催。”
《國語辭典》:放灯(放燈)  拼音:fàng dēng
元宵时张灯的习俗。宋。辛弃疾 定风波。少日犹堪话别离词:「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水浒传》第三三回:「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
《國語辭典》:灯节(燈節)  拼音:dēng jié
元宵节的别称。参见「元宵节」条。《金瓶梅》第四三回:「你等过灯节再来计较,我连日家中有事。」《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
《漢語大詞典》:王正月
周 天子所颁历法的正月。 周 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公羊 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 文王 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王正月:“未为天子,虽为建子而不敢谓之正。《武成》‘惟一月壬辰’是也。已为天子,则谓之正而復加王,以别於 夏 殷 。春秋‘王正月’是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春不书王:“春秋每岁必书‘春,王正月’……以 周 月记事者,则 孔子 书‘王正月’以别之,谓此正月乃王之正月,见其犹尊王也。”镜花缘第五二回:“如春秋书月而曰‘王正月’。所以书‘王’者,明正朔之所出,即所以序君臣之义。”
《漢語大詞典》:临日(臨日)
(1).接近太阳。形容高耸。 唐 卢照邻 《登玉清》诗:“絶顶横临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