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晦
农历正月晦日。即正月的末一天。隋书·礼仪志四:“正晦汎舟,则皇帝乘舆,鼓吹至行殿。”
《漢語大詞典》:晦节(晦節)
唐 代节日名。在正月晦日。 唐 宋之问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诗:“晦节望高楼,山川一半春。” 唐 岑参 《晦日陪侍御泛北池》诗:“春池满復宽,晦节耐邀欢。” 唐 解琬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欢娱属晦节,酩酊未还家。”参见“ 晦日 ”。
《國語辭典》:晦日  拼音:huì rì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晦日用兵,兵法所忌。」
《漢語大詞典》:茧卜
古代风俗,上元日,以面作茧形,馅中置纸签或木片,上书大小官名,人自拈取,以卜异日官品高下,名为“蠒卜”。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官
《漢語大詞典》:十三月
(1).指农历正月。《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 唐 孔颖达 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 人以十一月为正, 殷 人以十二月为正, 夏 人以十三月为正。’”《后汉书·陈宠传》:“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 夏 以为春。” 李贤 注:“十三月,今正月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三易之名:“ 夏 以十三月为正……所谓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参见“ 三正 ”。
(2).指 殷商 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史记·历书“十二无大餘” 唐 司马贞 索隐:“岁有十二月,有闰则云十三月。”按,“十三月” 殷 墟卜辞中常见。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ēng
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称为「三正」。《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自)洎周公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也称为「三统」。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èng
天、地、人的正道。《书经。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汉。孔安国。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
《漢語大詞典》:闹元宵(鬧元宵)
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 汉 ,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元 王德信 《北西厢记·斋坛闹会》:“老的少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 李瑛 《正月十五》诗:“正月十五春风高,家家闹元宵。” 袁鹰 《一声绣金匾》:“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参见“ 元宵 ”。
《國語辭典》:元宵  拼音:yuán xiāo
1.元宵节的简称。参见「元宵节」条。
2.将馅放在铺有糯米粉的竹篮上,再用双手摇晃竹篮,使糯米粉均匀的黏在馅上,如此重复数次而制成的球形食品,称为「元宵」。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
《漢語大詞典》:淹九
明 朝风俗,京城正月举行灯市,于十八日收灯。次日,男女倾城出西郊 白云观 ,嬉游宴饮,名曰耍“烟九”。或称“淹九”。殆以灯事阑珊,未忍遽舍,取淹留之义。参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
《國語辭典》:殷正  拼音:yīn zhēng
商代以十二月为正月,称为「殷正」,亦代指殷历。《史记。卷二六。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漢語大詞典》:迎灶(迎竈)
腊月廿三夜送灶神后,俗于正月初一迎祭灶神谓“迎灶”,或曰接灶。清嘉录·接灶引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 燕 俗,元旦合家少长罗拜灶神以祝,曰迎灶。”
《漢語大詞典》:建寅月
夏历正月。新唐书·肃宗纪:“ 宝应 元年建寅月甲申,追册 靖德太子 琮 为皇帝。”参见“ 建寅 ”。
分類:夏历正月
《國語辭典》:建寅  拼音:jiàn yín
夏历以寅月为岁首,称为「建寅」。《淮南子。天文》:「天一元始,正月建寅。」后指阴历正月。唐。张子容〈长安早春〉诗:「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漢語大詞典》:鸡日(雞日)
亦作“鷄日”。 农历正月初一日。 宋 吕本中 《宜章元日诗》:“避地逢鷄日,伤时感雁臣。”按,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岁后八日:一鸡,二猪,三羊,四狗,五牛,六马,七人,八穀。此虽出 东方朔 《占书》,然亦俗説, 晋 以前不甚言也。”
《國語辭典》:人胜节(人勝節)  拼音:rén shèng jié
一种传统节庆。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相传是女娲创造出人的日子。因自魏晋以后,常在此日戴一种剪彩纸或镂刻金箔作成人形头饰的「人胜」之习俗,所以被称为「人胜节」。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唐。李义〈奉和人日清晖阁应制〉诗:「奉陪人胜节,长愿奉垂衣。」也称为「人日」。
分類:正月人日
《國語辭典》:燕九节(燕九節)  拼音:yān jiǔ jié
正月十九日为长春真人邱处机的生日,称为「燕九节」。北平白云观在此日僧道聚集,喜好黄白之术的人皆来观游。
分類:正月
《漢語大詞典》:宴丘
亦作“ 宴邱 ”。 又称筵九。即旧时正月十九日燕九节。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白云观:“今都人正月十九,致浆祠下,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又曰宴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筵九》:“十九日谓之筵九,皇上幸 西厂子 小金殿筵宴……民间无事可纪,游赏 白云观 者,谓之会神仙焉。按帝京景物略曰;‘燕九,又曰宴邱。’今则曰筵九。”参见“ 燕九 ”。
分類:时正正月
《漢語大詞典》:天腊(天臘)
道家称夏历正月初一。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
《國語辭典》:走百病  拼音:zǒu bó bìng
古代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夜出游,避灾求福的活动,称为「走百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清。徐釚《南州草堂词话。卷上》:「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一夜出游,名『走桥』,摸正阳门钉,以祓除不祥,亦名『走百病』。」
《国语辞典》:光明灯(光明灯)  拼音:guāng míng dēng
一种在庙宇点放以祈福的灯。每年阴历正月十五日起,寺庙开始接受信众捐灯点亮,摆放在奉祀诸神的大殿内。灯上都有名牌书写点灯信徒的姓名,长明一整年,祈求诸神庇佑信徒全年平安顺遂。也称为「元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