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贞方
审正
直诚
端敏
坚直
淳正
端谅
行危
端身
诚直
党士
刚鲠
方弘
直信
清耿
《漢語大詞典》:贞方(貞方)
(1).正直不阿。 唐 陆贽 《贾耽东都留守制》:“豁达贞方,识通大体。” 明 李开先 《贺东泉王二尹马政膺奖序》:“吾章以 程吾潭 贞方之道,响应之才,为之正焉。”
(2).坚贞端庄。旧唐书·列女传·郑神佐女:“克彰孝理之仁,足厉贞方之节。”
《漢語大詞典》:审正(審正)
(1).明察正直。《宋书·郑鲜之传》:“伏见行参军 谢绚 ,清悟审正,理怀通美。”北史·长孙俭传:“故柱国、 鄫国公 俭 ,临终审正,爰吐德音,以所居之宅本因上赐,制度宏丽,非诸子所居,请以还官,更选他所。”《隋书·诚节传·皇甫诞》:“ 并州 总管司马 皇甫诞 ,性理淹通,志怀审正,効官赞务,声绩克宣。”
(2).精审而正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干宝 述纪,以审正得序; 孙盛 《阳秋》,以约举为能。”
(3).犹审定。 章炳麟 《学变》:“盖自 魏 武 审正名法, 钟 陈 辅之,操下至严。”
《漢語大詞典》:直诚(直誠)
(1).谓正直,真诚。 唐 黄滔 《御试曲直不相入赋》:“小人曲媚,或乘造次以得时;君子直诚,可仗英明而辅国。”
(2).谓真心诚意。 宋 范仲淹 《陈乞邠州状》:“伏望圣慈依臣前来面奏,罢参知政事并安抚使……臣此直诚,并守前奏。”
《漢語大詞典》:端敏
正直聪敏。 南朝 梁 江淹 《萧冠军进号征虏诏》:“体局弘济,器操端敏。”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方时艰难,每使四方輒称职,端敏可仗。” 王闿运 《瞿学士妻吴氏墓志铭》:“夫人幼而端敏,孝婉令仪。”
分類:正直聪敏
《漢語大詞典》:坚直(堅直)
坚毅正直。史记·循吏列传:“ 石奢 者, 楚昭王 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分類:坚毅正直
《漢語大詞典》:淳正
忠厚正直。 宋 秦观 《清和先生传》:“上熟味其旨,爱其淳正,可以镇浇薄之徒。”
《漢語大詞典》:端谅(端諒)
正直诚信。 唐 白居易 《独孤郁司勋郎中知制诰制》:“端谅忠谨,介然自居。为臣若斯,足可嘉奬。” 明 李东阳 《敦本堂记》:“又遡而求之,按察之刚直,御史之端谅,以至於二祖之友悌,则称为都统之后,可以无愧矣。”
《漢語大詞典》:行危
(1).行为正直。语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亢仓子·贤道》:“有识之士,行危而色不可踈,言逊而理不可拔。”
(2).做危险的事。史记·穰侯列传:“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史记·刺客列传:“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分類:危险正直
《漢語大詞典》:端身
(1).使自身的操行归于正直。《孔子家语·三恕》:“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2).摆正身体。《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众猴听説,端身礼拜,称‘千岁大王’。”
《漢語大詞典》:诚直(誠直)
忠诚正直。北史·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朝臣子弟多预焉,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梁栋也。’”旧唐书·裴延龄传:“良以内顾庸昧,一无所堪;夙蒙眷知,唯以诚直。”
《漢語大詞典》:党士(黨士)
(1).指志同道合的人;。 明 何景明 《赠胡君宗器序》:“余党士 胡君 宗器 ,性爽而敦,勤而阔度,详谨而无隐情。”
(2).正直的读书人。 清 周亮工 《宋去损以予累客死都门》诗:“不识千人皆党士,可怜一代絶鸿文。”
《漢語大詞典》:刚鲠(剛鯁,剛骾)
亦作“ 刚梗 ”。刚强正直。晋书·谢邈传:“ 邈 性刚骾,无所屈挠,颇有理识。”魏书·游肇传:“尚书令 高肇 ……以 肇 名与己同,欲令改易。 肇 以 高祖 所赐,秉志不许, 高肇 甚衔之。 世宗 嘉其刚梗。”新唐书·曹确传:“神策中尉 西门季玄 者,亦刚骾。”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魁制府:“其刚鯁之气时相发露,非近日模稜诸公所易及也。”
《漢語大詞典》:方弘
正直宽弘。宋书·张邵传:“ 子陵 方弘至公,必不以私讎害正义。”
分類:正直
《漢語大詞典》:直信
正直诚实。礼记·郊特牲:“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 清 刘大櫆 《徐崑山文序》:“ 崑山 直信温恭,於古之人几可以无愧。”
《漢語大詞典》:清耿
(1).清廉正直。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三臣谪戍》:“张兔网反罗了雉儿清耿,击魔天反打了护法真人。”
(2).清澈明亮。 明 冯惟敏 《桂枝香·愁怨》曲:“瑶臺寂静,银河清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