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1.公正而刚直的话。《汉书。卷七七。刘辅传》:「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听,广德美之风也。」《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时人迫胁,莫敢正言。」
2.职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主掌规谏,分别隶属于门下、中书两省。
《國語辭典》:正言厉颜(正言厲顏)  拼音:zhèng yán lì yán
言辞郑重,神情严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也作「正言厉色」。
《國語辭典》:正言厉色(正言厲色)  拼音:zhèng yán lì sè
言辞郑重,神情严厉。《红楼梦》第一九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且又正言厉色。」《文明小史》第二七回:「往时见人家吸烟,便要正言厉色的劝,今见他表兄也是如此,益发动气。」也作「正言厉颜」。
《國語辭典》:正言厉色(正言厲色)  拼音:zhèng yán lì sè
言辞郑重,神情严厉。《红楼梦》第一九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且又正言厉色。」《文明小史》第二七回:「往时见人家吸烟,便要正言厉色的劝,今见他表兄也是如此,益发动气。」也作「正言厉颜」。
《漢語大詞典》:燕正言
墨的别名。说郛卷九九引 宋 林洪 《文房图赞》:“ 燕正言 名 玉 ,字 祖圭 ,号 体玄逸客 。”
分類:
《国语辞典》:正言直谏(正言直谏)  拼音:zhèng yán zhí jiàn
以正义之言,向皇帝进谏。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正言直谏,特见优容。」
《国语辞典》:正言不讳(正言不讳)  拼音:zhèng yán bù huì
正直敢言,无所顾忌隐讳。《楚辞。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宋。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微言高论,即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也作「直言不讳」、「直言无讳」、「直言勿讳」。
《國語辭典》:名正言顺(名正言順)  拼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语本《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形容名义正当,言词顺适。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漢語大詞典》:端言
正言;直言。韩非子·三守:“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史记·秦始皇本纪:“畏忌讳諛,不敢端言其过。”
分類:正言直言
《漢語大詞典》:端辞(端辭)
正言。《后汉书·张衡传》:“ 贯高 以端辞显义。”
分類:正言
《漢語大詞典》:有辞(有辭)
有怨言;有正言相告。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鰥寡有辞于 苗 。” 周秉钧 易解:“辞,谓怨痛之辞。”孔丛子·论书:“ 孔子 见 齐景公 , 梁丘据 自外而至。公曰:‘何迟?’对曰:‘ 陈氏 戮其小臣,臣有辞焉,是故迟。’”
《國語辭典》:谏院(諫院)  拼音:jiàn yuàn
古代谏官的衙署。也称为「谏垣」。
《漢語大詞典》:正辞(正辭)
(1).端正言辞。《易·繫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汉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节礪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明史·左良玉传:“ 良玉 疾已剧,至 九江 ,邀总督 袁 继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 继咸 正辞拒之。”
(2).正式文辞。孔丛子·公仪:“ 子思 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於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3).正直、严正的言辞。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 陆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訕之诛。遂使羣下结口,莫图正辞。”
《漢語大詞典》:详言(詳言)
(1).谓言语审慎。后汉书·张湛传:“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 李贤 注:“详,审也。”
(2).犹正言,直言。 宋 宋祁 《张尚书行状》:“及司封駮,则详言粹议,有 任傀 之沉正。”
(3).细说。朱子语类卷五七:“ 孟子 之意,是欲见其曲折而详言之。”
《國語辭典》:规谏(規諫)  拼音:guī jiàn
以善言相劝诫。《墨子。尚同上》:「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红楼梦》第三回:「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著实忧郁。」也作「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