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3,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官健
干橹
火力
长龙
铁血
刀枪
用短
飞剑
鞬櫜
修缮
双戟
屠刀
刀箭
火鼠
持仗
《國語辭典》:官健  拼音:guān jiàn
唐朝由政府供给衣粮的州兵称为「官健」。后亦用以泛指兵卒。《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官健有庄田户籍者,仰州县放免差役。」也作「兵壮」。
《國語辭典》:干橹(干櫓)  拼音:gān lǔ
小盾与大盾,也泛指武器。《礼记。儒行》:「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宋。李纲〈建炎行〉:「号令新帜旗,仗械饬干橹。」
分類:大盾武器
《國語辭典》:火力  拼音:huǒ lì
1.燃烧煤炭等所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
2.指枪炮射击的威力。如:「我方火力强大,足以制敌。」
《國語辭典》:长龙(長龍)  拼音:cháng lóng
比喻很长的队伍。如:「今年暑假有很多强片上档,电影院前常常大排长龙。」
《漢語大詞典》:铁血(鐵血)
武器和鲜血。借指战争。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二章:“又工党之结联,后此必愈甚,恐或酿铁血之祸,其争不在强弱之国而在贫富之羣矣。” 邹韬奋 《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要对外作殊死战,用铁血来抢救垂亡的国家,来解放被压迫被蹂躏的民族。”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之五:“识得止戈为武意,能将铁血铸平和。”
《國語辭典》:刀枪(刀槍)  拼音:dāo qiāng
刀和枪,泛指武器。如:「他穿了铁甲衣,当然刀枪不入。」也作「刀鎗」。
分類:刀枪武器
《漢語大詞典》:用短
(1).运用其所短。晋书·刘讷传:“ 周弘武 巧於用短, 杜方叔 拙於用长。” 宋 陆游 《小圃独酌》诗:“自笑邇来能用短,只将独醉作生涯。”
(2).使用短武器。管子·兵法“教其手以长短之利” 唐 尹知章 注:“长兵短兵,各有所利。远用长,近用短也。”
《国语辞典》:飞剑(飞剑)  拼音:fēi jiàn
1.武器名。古时武术的暗器。
2.掷剑杀人。旧传精于剑术者能于数十里外杀人,称为「飞剑」。《三国演义》第六八回:「人能云游四海,藏身变形,飞剑掷刀,取人首级。」
《漢語大詞典》:鞬櫜
(1).盛弓箭的器具。 唐 李绅 《渡西陵十六韵》:“弓日鞬櫜动,旗风虎豹争。” 金 王渥 《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词:“看鞬櫜呜咽, 咸阳 道左,拜西道驾。” 元 虞集 《赋洛川老人九十》诗:“清晨上马薄暮返,累骑毛血悬鞬櫜。” 明 何景明 《蔡州行》:“鞬櫜将军拜道左,緋衣小儿来天上。”
(2).谓藏闭武器。《后汉书·马融传》:“臣闻昔命师於鞬櫜,偃伯於灵臺,或人嘉而称焉。” 李贤 注:“鞬以藏箭,櫜以藏弓。”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昔我 高祖武皇帝 拨去乱政,我 太宗文皇帝 鞬櫜干戈,被之以仁风,润之以膏露。”
《國語辭典》:修缮(修繕)  拼音:xiū shàn
修理、修复。《北史。卷二二。长孙道生传》:「第宅卑陋,出镇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
《国语辞典》:双戟(双戟)  拼音:shuāng jǐ
武器名。一种武术器械。长柄、中轴左、右各有一半月型戟刃,具杀伤力。
《國語辭典》:屠刀  拼音:tú dāo
宰杀牲畜的刀。如:「他手里拿了一把亮晃晃的屠刀。」
《國語辭典》:刀箭  拼音:dāo jiàn
刀子与弓箭。如:「身佩刀箭的猎人雕像,看起来颇为英武。」《晋书。卷一○七。石季龙载记下》:「宣使杨柸、牟皮、牟成、赵生等缘猕猴梯而入,杀韬,置其刀箭而去。」《三国演义》第六回:「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漢語大詞典》:火鼠
(1).传说中的异鼠。其毛可织火浣布。太平御览卷八二○引 晋 张勃 《吴录》:“ 日南 比景县 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精,名火浣布。” 唐 张说 《喜雨赋》:“南穷火鼠之泽,北尽烛龙之会。”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先生身将作火鼠,去向炎方尝溽暑。”参见“ 火鼠布 ”。
(2).古代一种鼠形武器,利用火药发挥杀伤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火药:“ 戚继光 帅 蓟门 ,又用火鸦、火鼠、地雷等物。”
《漢語大詞典》:火鼠布
即火浣布。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锁锁:“ 回讫 野马川 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彼处妇女取根製帽,入火不焚,如火鼠布云。”参见“ 火浣布 ”。参阅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分類:火浣布
《漢語大詞典》:持仗
手执武器。《唐律疏议·贼盗·强盗》:“其持仗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饥民强盗人穀米:“ 天圣 三年詔 陕西 州军持仗劫人仓廪非伤主者,减死刺配。”
分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