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袜首
古代武士所用的束发头巾。亦谓戴上束发头巾,指武士打扮。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 齐映 除 江西 观察,过 吉州 。 峘 自以前辈,怀怏怏,不以刺史礼见,入謁,从容步进,不袜首属我器, 映 以为恨。” 明 徐渭 《陶宅战归序》:“然雅好结名士,居常策马驰袜首。”
《国语辞典》:骑士教育(骑士教育)  拼音:qí shì jiào yù
欧洲中古封建社会中,以培养武士服务、忠勇精神、临阵奋斗和对妇女尊重的一种教育。
《国语辞典》:绛帻鸡人(绛帻鸡人)  拼音:jiàng zé jī rén
绛帻,汉宿卫武士所戴的红色头巾。鸡人,古代宫中于天未明之前,负责报晓,以警百官的卫士。绛帻鸡人后泛指戴红头巾的宿卫武士。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国语辞典》:拔都鲁(拔都鲁)  拼音:bá dū lǔ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拔睹儿(拔睹儿)  拼音:bá dǔ ér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宋理宗五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天地底气力里阔端太子令旨,道与猪哥、胡秀才、刘黑马、田拔睹儿、大小官员、诸色人等。」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把突儿(把突儿)  拼音:bǎ tú ér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元。郑光祖《老君堂。楔子》:「把突儿来报,大王呼唤,不知有何将令。」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巴图尔(巴图尔)  拼音:bā tú ěr
勇士、武士,译自满州语。《元朝秘史》卷一清。李文田。注:「今国朝有勇号之锡,名曰:『巴图尔』,又称『巴图鲁』,解云好汉子。」也作「巴图鲁」。
《国语辞典》:武士刀  拼音:wǔ shì dāo
旧时日本武士随身携带的长刀。
《漢語大詞典》:裹见(裹見)
谓有罪之臣在武士簇拥下穿靴执笏朝见君主。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有罪之人朝见,如与免把见,则仍旧穿执,谓之裹见,唯加武士簇拥也。”
《國語辭典》:把都儿(把都兒)  拼音:bǎ dū ér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把都儿,将毛延寿拿下,汉朝处治。」也作「八都鲁」。
《漢語大詞典》:青靠
黑色的紧身窄袖武士服。《三侠五义》第四三回:“忽见嗖的进来一人,穿着一身青靠,年纪不过二十岁,眉清目朗,手持一把明晃晃的钢刀。”
《漢語大詞典》:鼠腰兜
一种武士服饰。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紵丝袍,束腰衬体,鼠腰兜,奈口慢襠。”
《漢語大詞典》:漫胡缨(漫胡纓)
即缦胡缨。武士缨带名。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逢掖服翻慙,漫胡缨可愕。”一本作“ 縵胡缨 ”。
分類: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