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萧咨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世恭。萧范弟。位卫尉卿,封武林侯。梁武帝大同七年,为交州刺史,以严刻失和,土人李贲连结数州豪杰同时反,咨输赂,得还越州。简文帝即位后,侯景防卫转严,外人莫得见,咨与王克、殷不害以文弱得出入卧内,与帝讲论六艺。及南康王萧会理谋袭景事败,克、不害惧祸自疏,咨犹不忍离帝,朝觐无绝。景恶之,使人刺杀于广莫门外。
寇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冯翊人。太宗贞观末至高宗永徽初,官至户部侍郎,封武林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1063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一作钱塘人,字叔廉,一字简之,号武林居士。真宗景德二年进士。历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利州路提点刑狱、广南东路转运使、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等,以工部侍郎致仕。好导引服饵,尤擅医术。有《集验方》。
全宋诗
郎简(九六八~一○五六),字叔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知宁国县,调随州推官。历知窦、藤、泉、广、越、江宁、扬、明等州府,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仁宗嘉祐元年卒,年八十九(同上书卷六五)。《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二六八
郎简(九六八——一○五六),字叔廉,一字简之,自号武林居士,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景德二年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徙福清令,调随州推官,知分宜县,徙窦州、藤州,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历知泉、广、越、扬、明等州。以工部侍郎致仕。嘉祐元年卒,年八十九。简历知州县,所至兴水利,建学校,甚得民誉。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传集验方数十于世。《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武林比丘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武林比丘。未详所出何地。游武林。尝混迹市廛。好与文墨士游。饮啖靡择。人谓之狂易。忽谓所游者曰。某日吾当行。幸来相送。至期众集。比丘出迎客。笑谑如故曰。烦诸君云来。何为以饯我。咸曰。诵佛号可乎。曰勿烦尔。但为歌一篇好诗。问何诗佳。曰。崔题黄鹤楼诗。最佳也。客乃抗声歌之。比丘拍掌而和。至第三句。拍未合而化。

人物简介

沧海遗珠
谢肇浙(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福建长乐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著有《小草斋集》《五杂俎》《文海披沙》《北河纪略》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字在杭。博学能诗文。万历三十年进士,除湖州推官,累迁工部郎中,管河张秋,作《北河纪略》,详载河流原委及历代治河利病。升云南参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有善政。有《五杂俎》、《滇略》、《方广岩志》、《小草斋稿》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在杭,长乐人。万历壬辰进士,除湖州推官移东昌入历工部郎中出为云南参政终广西左布政使有小草堂槁
维基
谢肇浙(1567年7月29日—1624年10月23日),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福建长乐人。作家,同进士出身。隆庆元年(1567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早年与徐熥、徐𤊹、曹学佺等结社,万历十六年福建乡试第二十六名举人,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三甲十名进士,历任湖州、东昌府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职方司主事、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卒于天启四年(1624年)。
《漢語大詞典》:武林
(1).旧时 杭州 的别称,以 武林山 得名。 宋 苏轼 《送子由使契丹》诗:“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 武林 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自家 武林 兰瑛 ,表字 田叔 ,自幼驰声画苑。” 林纾 《重修宋辅文侯牛公墓记》:“ 武林 为东南山水名区。” 叶叶 《梦吴江行》诗:“忽闻羽书自东来, 武林 今夕成蒿莱。” 宋 周密 有武林旧事一书,专记 杭州 事迹。
(2).武术界。如:武林高手,武林新秀。
《漢語大詞典》:武林旧事记
书名。元代 周密撰。十卷, 生于宋末,入元后追忆南宋都城杭州诸事,撰成此书。杭州别称武林,因而得名
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 黄宗羲《柳敬亭传》
《国语辞典》:武林旧事(武林旧事)  拼音:wǔ lín jiù shì
书名。宋周密撰,十卷。于宋亡之后,追述轶闻,以词华典赡著称。
《漢語大詞典》:灵隐(靈隱)
(1).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一名 武林 ,又名 灵苑 ,又称 仙居 。太平寰宇记谓 许由 、 葛洪 曾隐于此。山最高处曰 北高峰 ,与 南高峰 号“双峰插云”,为 西湖 十景之一。山东南有 飞来峰 ,山麓有 灵隐寺 。
(2).指 灵隐寺 。 宋 苏轼 《游灵隐寺》诗:“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 灵隐 飞来 孤。”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三教外地:“凡佛寺自诸大禪刹,如 灵隐 、 光孝 等寺……各不下百数所。”参见“ 灵隐寺 ”。
《漢語大詞典》:灵隐寺(靈隱寺)
在 杭州 西湖 西北之 北高峰 下。 晋 咸和 元年 印度 僧人 慧理 创建, 慧理 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 唐 会昌 年间曾毁, 五代 时 吴越 国王 钱俶 命高僧 王延寿 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 元 至正 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 明 清 六次毁、建, 清 康熙 时曾改名 云林寺 ,现存大殿是 清 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 飞来峰 、 冷泉亭 等胜景,为 西湖 游览胜地。 唐 孟棨 本事诗·征异:“ 宋考工 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 江 南,游 灵隐寺 。夜月极明,长廊吟行。”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 灵隐寺 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 清 陈维嵩 《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 ,春帆竞掠 雷峰塔 。”
《漢語大詞典》:江涨(江漲)
指 江涨桥镇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武林门 北。 宋 苏轼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诗:“相期结书社,未怕供诗帐。还将梦魂去,一夜到 江涨 。”
《漢語大詞典》:掌门(掌門)
旧时武林中某一门派的主持人。 上官鼎 《阳光三迭》第十二章:“堂堂的少林一派掌门,怎么会下落不明,生死莫卜了呢?”
《国语辞典》:江湖术语(江湖术语)  拼音:jiāng hú shù yǔ
专用于武林或黑社会中的特殊语言。
《国语辞典》:江湖道义(江湖道义)  拼音:jiāng hú dào yì
旧时武林或黑社会中的道义。如:「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往往是维护江湖道义的侠客。」
《国语辞典》:江湖好汉(江湖好汉)  拼音:jiāng hú hǎo hàn
旧时武林中有义气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