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司马澹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1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思弘。司马懿孙。初为冗从仆射,武帝太康十年,封东武公。性忌害,屡谮弟东安王司马繇于汝南王司马亮。惠帝元康九年,承贾后旨,共废太子遹。赵王司马伦作乱,以为领军将军。及齐王司马囧辅政,澹母诸葛太妃表澹不孝,澹与妻子徙辽东。太妃卒,然后得还累迁尚书、太子太傅,改封武陵王。永嘉之乱中,为石勒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4—322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世将。王导从弟。少能属文,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诸伎。辟太傅掾,转参军,封武陵县侯。曾任濮阳太守。司马睿(元帝)镇江左,廙弃郡过江,睿以为司马。预讨周馥、杜韬,迁冠军将军。元帝即位,代陶侃为荆州刺史。为陶侃部将所袭,又为杜曾所败。及至荆州,大行诛戮侃时将佐,大失荆州人望。入为辅国将军,加散骑常侍,迁左卫将军。后助王敦反,敦以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寻病卒。
全晋文·卷二十
廙字世将,导从弟。惠帝时辟太傅掾,转参军,从迎大驾,封武陵县侯,拜尚书郎,出为濮阳太守。元帝镇江东,以为司马,历庐江鄱阳二郡太守,除冠军将军,镇石头,领丞相军咨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及即位,徵为辅国将军,加散骑常侍,寻拜征虏将军。进左卫将军,王敦以为平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剌史。卒赠侍中骠骑将军,谥曰康。有集三十四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6—381 【介绍】: 东晋河内温人,字道叔。晋元帝子。太兴元年封武陵王。历官散骑常侍、左将军、侍中、秘书监,迁太宰。无学术而有武干。为桓温所忌。简文帝即位,温逼新蔡王司马晃使自诬与晞等谋逆,收付廷尉,请诛之,简文帝不许。徙新安郡。卒谥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谯国龙亢人。诸兄弟间,桓玄偏爱之。玄镇荆州时,以为振威将军,迁荆州刺史。讨庾仄有功,封武陵郡王。玄败,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4—408 【介绍】: 东晋河内温人,字茂远。元帝孙。封武陵王。少称聪慧,历位散骑常侍、中领军。安帝元兴二年,桓玄废晋称帝,贬为彭泽侯。次年刘裕等起兵讨玄,遵受密诏,总摄万机,加侍中、大将军。及玄兵败西逃,安帝反正,更拜太保。
全晋文·卷十七
遵字茂远,元帝孙。太元六年嗣父晞位为新宁王,十二年复封本国为武陵王,历散骑常侍、秘书监、太常中领军。桓玄用事,拜金紫光禄大夫。玄篡位,贬为彭泽侯。义兵起,总统万机,加侍中大将军、承制。安帝反正,拜太保。义熙四年薨!谥曰忠敬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0—464 【介绍】: 字休龙,小字道民。南朝宋文帝第三子。初封武陵王,历任湘、雍、徐等州刺史,都督诸州军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率军镇压江汉蛮民起义。后文帝为太子刘劭所杀,率兵进讨,至新亭即位称帝,杀刘劭。在位期间,剪除宗室,重用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使专朝政。推行土断,并限制占山封水,抑制大族,加强君权,在位十一年。庙号世祖。
全宋文·卷五
帝讳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文帝第三子。元嘉十二年封武陵王,历湘州南豫州刺史。伐石头,徙雍州刺史,镇襄阳。又徙徐州刺史,镇彭城;复徙湘州刺史。元凶弑立,举兵入讨,以三十年五月即位。改元二:孝建、大明。在位十一年,谥曰孝武皇帝,庙号世祖。有集三十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照,小字三昧。高帝子。封武陵王。初除冠军将军。高帝建元中为会稽太守。武帝立,入为中书令。数以言忤旨,累不得志。历仕太常卿、卫将军。郁林王立,甚见凭赖。刚颖晔出,好文章,能诗,工篆书,善弈棋,射为当时独绝。卒谥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8—553 【介绍】: 即梁武陵王。字世询,别字大智。南朝梁武帝第八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武陵王,历任宁远将军,扬州、益州刺史。太清中,侯景乱,纪不赴援。武帝死,称帝于蜀。武帝太清五年,以讨景为名,率军东下,将图荆陕。至西陵峡,与江陵各军相持。时元帝已即位,求西魏援助,西魏遣军攻蜀,纪未至江陵,后方已失,兵败,为元帝所杀。
陈伯礼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用之。陈文帝第十子。天嘉六年,立为武陵王。陈宣帝太建初,为吴兴太守。在郡恣行暴掠,被劾免官。入隋,官至散骑侍郎,临洮太守。
全隋文·卷十五
伯礼字用之,吴兴长城人,陈文帝第十子。天嘉六年,封武陵王。太建初,为云旗将军,持节、都督吴兴诸军事、吴兴太守。坐贪暴,免。陈亡入隋。大业中,为散骑侍郎、临洮太守。
元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少英毅,多武艺,美须眉,有威仪,凛然不可犯。仕北周为大将军。杨坚为相,北周赵王宇文招欲谋害坚,胄以身入卫得免。入隋,封武陵郡公。后拜灵州总管,镇边以防突厥。坐与蜀王杨秀交通,除名。炀帝时坐事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32 【介绍】: 唐徐州彭城人,字道洽。隋炀帝大业末,历华阴县丞、太原县长。李渊起晋阳,以为咨议参军,出定西河,授西河通守。唐高祖武德元年,为浩州刺史,封武陵郡公。以拒刘武周功,除太府卿。五年,拜襄州道行台兵部尚书、持节山南道巡抚大使。寻除司农卿。后以本官检校安荆二大都督府长史、襄荆二州都督。太宗贞观五年,除荆州刺史。卒。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七
瞻字几之。其先彭城。徙桂阳。太和初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咸通中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罢为荆南节度使。再贬驩州司户参军。僖宗立。徙康州刺史。量移虢州。以刑部尚书召。复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扶风茂陵人。马璘子。自初命四迁至太子左赞善大夫,历光禄少卿、左骁卫将军。代宗大历中,马燧节制太原,奏统中军兵马,拜左卫将军,封武陵郡王。又历右卫将军、兼云州刺史、大同军使,迁代州刺史、代北军使。为本道所请,复将中军,兼御史大夫,迁蔚州刺史、横野军使、代北都知兵马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7前 【介绍】: 唐人,字晦伯。德宗贞元四年,游无锡慧山寺,与窦群、朱宿唱和留题。历谏官,终仓部员外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晦伯。德宗贞元四年(788)游无锡,与窦群、朱宿唱和。历谏官,终仓部员外郎,卒于宪宗元和二年(807)前。事迹见《宿慧山寺诗序》、窦群《重游慧山寺记》、《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八。《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八百五
武陵字晦伯。咸通时官仓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4 【介绍】: 唐信州人,一说澧州人。宪宗元和进士。直史馆。因事流永州,与柳宗元交。吴元济叛,武陵遗书晓之,元济不悟。裴度东讨,韩愈为司马,武陵数因愈献策。文宗大和初入为太学博士。后出为忠州刺史,改韶州刺史,坐赃贬潘州司户参军。工诗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3,或861 本名侃,自称东吴王孙。郡望濮阳(今河南濮阳),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排行二十一。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次年坐事流永州,与柳宗元过从甚密。元和末主盐务于朔方。穆宗长庆二年(822)以不职为户部侍郎判度支窦易直所薄。文宗大和元年(827)官太学博士,向礼部侍郎崔郾力荐杜牧,牧果于次年登进士第。历忠、韶二州刺史。以贪赃贬潘(一作播)州司户参军,卒。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岑仲勉有《吴武陵事迹》(收于《金石论丛》四《贞石證史》)。《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十八
武陵。信州人。元和初进士。官太学博士。出为韶州刺史。以赃贬播州司户参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京兆杜陵人,名邺,以字行。唐宣宗大中时,举进士不第。往来商洛、巴蜀间。尝卖卜于市,隐居自适。后欲卜居潇湘,未果。一说唐末登进士第,五代时仕后唐,曾任都官员外郎、工部郎中。后唐明宗天成三年自缢卒。工诗,尤善五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名邺,以字行。杜曲(今陕西长安县南)人。宣宗大中时,举进士不第,往来商、洛、巴、蜀间。不慕荣贵,卖卜于市,隐居自适。与山僧、道士、隐者交往。后至潇湘,爱其风景,欲卜居而不成,遂归老嵩阳别墅。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五八及卷六三、《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八。武陵工诗,尤长五律。元辛文房称“兴趣飘逸多感。每终篇一意,策名当时”(《唐才子传》卷八)。明胡震亨谓其“拟项斯、马戴未足,方储嗣宗、司马札有余”(《唐音癸签》卷八)。《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于武陵诗》1卷、《于邺诗》1卷。《全唐诗》存于武陵诗1卷、于邺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唐诗汇评
于武陵,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杜曲人。大中中,登进士第。曾漫游巴蜀、商洛、吴楚等地,后归老嵩阳别墅。工五言诗,多羁旅行役、送别寄赠之作。有《于武陵诗》一卷,又《于邺诗》一卷。《全唐诗》于邺、于武陵名下各编诗一卷,其中十八首诗重出互见。或云武陵名邺,然此事未见北宋前记载,唐末有于邺,恐别是一人。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门八人:僧良又、潘诚、于武陵、詹雄、及准、僧志定、俞凫、朱庆馀。
唐才子传
(武陵)诗多五言,兴趣飘逸多感。每终篇一意,策名当时。
唐音癸签
于邺诗小小有致,拟项斯、马戴未足,方储嗣宗、司马扎有馀。
《诗源辨体》
《于武陵集》五言律之外,惟绝句数篇而已。其诗气格遒紧,故为矫激,而声韵急促,语意快露,实多出于元和,亦晚唐一家。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于邺五律外无别体,所得句亦镂心刻骨者也。虽乏峭削之致,然自不得混水部派,附贾氏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