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4,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卓敬(字 惟恭 忠毅、忠贞 朱棣到南昌 )
谭广(字 仲宏 永宁伯 襄毅 )
戴德彝(字 邦伦 毅直、节悯 )
曾凤韶( 忠毅 )
李时勉( 懋 号 古廉 忠文、文毅、文忠、忠文有古廉集 字 时勉 )
王骥(字 尚德 忠毅 靖远伯 )
王洪(字 希范 号 毅斋 )
焦礼(字 尚节 东宁伯 襄毅 )
丁毅(字 士弘 )
潘毅( 荥阳伯 武 )
周弘(字 友毅 )
王文(字 千之 名 强 号 简斋 毅悯 )
山云( 忠毅、襄毅 )
俞僩(字 弘毅 )
其它辞典(续上)
谢士毅卓敬(字 惟恭 忠毅、忠贞 朱棣到南昌 )
谭广(字 仲宏 永宁伯 襄毅 )
戴德彝(字 邦伦 毅直、节悯 )
曾凤韶( 忠毅 )
李时勉( 懋 号 古廉 忠文、文毅、文忠、忠文有古廉集 字 时勉 )
王骥(字 尚德 忠毅 靖远伯 )
王洪(字 希范 号 毅斋 )
焦礼(字 尚节 东宁伯 襄毅 )
丁毅(字 士弘 )
潘毅( 荥阳伯 武 )
周弘(字 友毅 )
王文(字 千之 名 强 号 简斋 毅悯 )
山云( 忠毅、襄毅 )
俞僩(字 弘毅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洪武初知嘉兴府。时天下方定,士毅勤于抚民,与民休息。每于花盛时节,则骑从出游,使民知太平气象。
人物简介
维基
卓敬(?—1402年),字惟恭,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温州府瑞安县卓岙(又作卓岙,今属瑞安市仙降镇)人。靖难之变后,因为忠于建文帝,不愿归顺明成祖,被处决。明神宗为其平反,南明谥忠毅。始祖自卓岙(卓岙)徙居沧洲。卓士坚之孙,卓伯毅之子。少时聪慧,过目不忘,“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官户科给事中。官至户部侍郎。他曾劝建文帝提早削藩,请改封朱棣到南昌,“燕王雄才大略,酷似先帝,顾其为人,必非久在人下者。且北平天下都会,地方广邈,士马精强。今宜及其未备,徙封南昌,则羽翼既去,变无从生。”建文四年六月,燕王举兵入金陵,是为明成祖。卓敬被捕,成祖责怪他提倡削藩,是离间骨肉,卓敬却说:“惜先帝不用敬言”。成祖颇爱其才,把他下狱,使人以管仲、魏徵的案例劝他投降。卓敬不屈,但求一死,成祖亦不杀。国师姚道衍与卓敬有仇隙,便在成祖面前进谗:“敬言诚见用,上宁有今日。”成祖深以为意,因而斩卓敬并灭族。根据史学家柴德赓的考证,姚道衍根本当时不在金陵,根本不可能劝成祖杀卓敬,这是《明史》的编撰者乱抄野史的结果。抄家时“一室萧然,唯有书画数轴”,朱棣叹道:“国家养士三十年,不负其君,惟卓敬尔!”隆庆中,私谥“忠贞”。在御史屠叔方的建议下,万历九年“褒表遗忠”,获得平反,旌表其坟墓,建祠奉祀。弘光中,谥忠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3—1444 【介绍】: 明镇江府丹徒人,字仲宏。洪武初出身行伍,从燕王朱棣征金山,为燕山护卫百户。靖难役中,以战功进大宁都指挥佥事。永乐中,两从北征,进都督佥事。仁宗初擢左都督,镇宣府。正统六年以守边劳封永宁伯。身历大小百余战,未尝挫败。在宣府二十年,修屯堡,严守备,增驿传,抚士卒,时称名将。卒谥襄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奉化人,字邦伦。洪武二十七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建文中官至左拾遗。燕王兵起,与黄子澄等昼夜画策防御。燕王入京师,召见,不屈死。万历初赠太常卿,谥毅直。维基
戴德彝(1364年—1402年),字邦伦,浙江行省明州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明朝探花。早年与方孝孺讲学于妙相寺,后同入宋濂门下。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建文帝时,先任为左拾遗,参修太祖实录,后任监察御史。方孝孺被杀后,无人敢收尸,戴抚尸恸哭不已,有诗云:“临危生死决须臾,为国宁怜家与躯?继志情殷愧力短,承先念切遇时渝。关山欲断春秋泪,骨肉长分南北区。手泽遗今无复守,聊凭风雨泣桑榆。”他对明成祖同样采取不合作态度,不久被处死,妻项氏同籍没。在京之从弟德礼、德祐等皆遇难。德祐妻项氏被灸灼其身至焦烂,未获一言,死事甚烈。弘光年间,追谥毅直。清朝谥节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4—1402 【介绍】: 明江西庐陵人。洪武三十年进士。建文时为御史。燕王入朝,驰御道,不拜,凤韶劾之以大不敬。及成祖即位,以御史召,不赴;加侍郎,又不赴。乃刺血,书衣襟,遂自杀,以示对建文帝之忠诚。维基
曾凤韶(1375年—1402年),江西行省吉安府庐陵县(今江西吉安)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春榜二甲第十三名进士。建文年间,担任监察御史,并弹劾燕王朱棣驰御道不拜。朱棣称帝时,以御史召见,不赴;后加至侍郎,仍不拜。于是刺血书、并叮嘱妻子勿换衣服,之后自杀,年仅二十九岁。其妻李氏亦上吊自杀。福王时,谥号忠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4—1450 【介绍】: 明吉安府安福人,名懋,以字行,号古廉。永乐二年进士。预修《太祖实录》,书成,升翰林侍读。永乐十九年,曾上书反对都北京。洪熙元年,以言事系狱。宣德初复官。官至国子祭酒。卒谥忠文。有《古廉集》。沧海遗珠
李时勉(1374-1450)名懋,号古廉,江西安福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授刑部主事,后改翰林侍读,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谥文毅,后改谥文忠。有《古廉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名懋,以字行,江西安福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累官国子祭酒谥文毅改谥忠文有古廉集明诗纪事·乙签·卷九
时勉名懋,以字行,江西安福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进侍读,改御史,以事下狱。复官,进侍读学士,再迁学士,改祭酒。谥文毅,改谥忠文。有《古廉集》十一卷。 (《国史唯疑》:李时勉、陈敬宗终淹国学,西杨与有责焉。闻敬宗颇直指西杨过,惟西杨匡辅君德处多,功大未易瑕疵,疑在魏徵、褚遂良之间。 《艺林伐山》:元武伯英《永烛剪》诗「啼残瘦玉兰心吐,蹴落者红燕尾香」,为一时所赏。国朝李古廉《咏剪刀》诗:「吴绫剪处鱼吞浪,蜀锦裁时燕掠霞。深院响时春昼静,小楼工罢夕阳斜。」公之直节清声,而诗妩媚如此,信乎赋梅花者不独宋广平也。 田按:祭酒折胁殿廷,荷枷国学,刚毅之气,折而益励。诗乃清婉可味。)维基
李时勉(1374年—1450年),名懋,字时勉,以字行,号古廉。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预修《太祖实录》,书成后,升翰林侍读。永乐十九年,上书反对永乐迁都。洪熙元年(1425年),上书劝仁宗“所谓节民力者此也”,“所谓谨嗜欲者此也”,“所谓勤政事者此也”,然而触怒了仁宗,令武士以金瓜槌击打时勉,折断其三根肋骨后拘捕入狱。几天后仁宗因病去世。宣德初年,复官,官至国子监祭酒,禁《剪灯新话》。景泰元年(1450年)卒,谥文毅,成化五年(1469年)改谥忠文,追赠礼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60 【介绍】: 明保定府束鹿人,字尚德。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进士。为兵科给事中,迁山西副使。宣德间累官为兵部尚书。正统初以回奏边务迟缓下狱,旋得释。出督甘肃边务,大破河台汗等。久之,麓川之役起,得宦官王振支持,总督军务,自六年至十四年,三次大举远征,进至金沙江西,逾孟养至孟𨚗海,劳师糜饷。还至武昌,复奉命镇压贵州苗军。景泰初擒获刬平王虫富。还京后复出总督南京机务。曾参预英宗复辟之谋。天顺初,仍兵部尚书,请老卒。谥忠毅。维基
王骥(1378年—1460年),字尚德,直隶束鹿县(今辛集市位伯镇西吕村)人,官至兵部尚书。王骥于永乐四年(1406年)中进士,任山西兵科给事中。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洪熙元年,入为顺天府尹。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宣德九年(1434年)升任兵部尚书。正统二年(1437年),王骥受明英宗之命,整饬甘肃一带边备。次年,王任督军,率任礼、蒋贵等军出击鞑靼,击溃朵儿只伯,后奉召还任兵部尚书。正统六年(1441年),王被任命为总督军务,率蒋贵、杨宁在麓川之战火攻击败麓川(今云南省瑞丽)首领思任发,凯旋后被封为靖远伯。正统八年(1443年),再攻麓川后还任兵部,奉命巡视延绥(今陕西榆林)、宁夏、甘肃诸边。正统十三年(1448年),率宫聚三征麓川,兵锋远至缅甸境内的孟养,回师途中奉命率军平定湘西和贵州一带的苗族起事。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俘获,明景帝即位,王受王振之案牵连,被闲置于南京总督机务。景泰三年(1453年),王被去职,后奉命在南内监视被放还的明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王参与发动夺门之变,拥明英宗复位,仍任兵部尚书,不久以老告退。三年后病逝。赠靖远侯,谥忠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9—1420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希范,仁和人。洪武丁丑进士,授行人。永乐初,擢吏科给事中,入翰林。历侍讲,左迁礼部主事,有《毅斋集》。明诗纪事·乙签·卷五
洪字希范,仁和人。洪武丁丑进士,授行人。永乐初,擢吏科给事中,改翰林检讨,历修撰、侍讲,左迁礼部主事。有《毅斋集》八卷。 (《四库总目》:洪预修国史,会大臣欲载其家瑞异入《日历》中,洪持不可,至闻于成祖前,坐谪礼部主事。曾棨挽洪涛。所谓「玉堂分职见孤忠」,即指是事。《毅斋集》,文皆朴雅,骈体亦工,诗尤具有唐格。 田按:修《永乐大典》时,诸儒群集,有凡例未当者,王孟扬曰:「譬之欲构层楼华屋。乃计工于箍桶都料,得不有误耶?」孟扬矜己淩人如此,顾折节于希范,不敢与雁行。希范与汝玉、孟扬、达善同以诗鸣,号为「翰林四王」。其左迁礼部主事也,或谓与胡文穆议五星不合,遂为所挤,与《四库提要》所纪,稍有不合。)维基
王洪,字希范,号毅斋,南直隶钱塘人。明朝进士、政治人物。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春榜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后授翰林院检讨。永乐年间,参与编写《永乐大典》。有《毅斋集》。清朝钱谦益收录其诗十八首于《列朝诗集》乙集第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2—1463 【介绍】: 明蒙古人,字尚节。袭父职为通州卫指挥佥事,备御辽东。正统中,至右都督。景帝即位,命以副总兵守宁远。未几,也先逼京师,奉诏入卫,敌退还镇。进左都督。英宗复辟,封东宁伯。卒谥襄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庐州府无为人,字士弘。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翰林,刚介敢言。幸臣纪纲势倾中外,众莫敢忤,毅以年少词臣,独持正论与之抗,纲服其直,竟不能害。年三十余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开国时凤阳人。元末从朱元璋起兵,从征有功,官虎贲卫指挥使。从徐达西征,道卒。追封荥阳伯,谥武。
人物简介
维基
周弘(14世纪—15世纪),字友毅,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在城里人。周弘个性宽厚廉谨,永乐十二年(1414年)中举人,十九年(1421年)成进士,获授柘城知县,判案平恕,每次裁决囚犯后数天依然闷闷不乐,甚至忘记饮食,曾对人说:「我怎么不知犯者罪当死,但我心恻然不能遏止。」治理地方如家庭一样,爱民如子,禁止横暴、裁减冗费,邑政因此大治,升广西道监察御史,死后入祀柘城名宦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3—1457 【介绍】: 明保定府束鹿人,字千之,初名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历大理寺卿,迁右都御史,镇守陕西,进左都御史。景泰改元,召学院事。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人有城府,廷臣无敢干以私,然中实柔媚。议奉迎英宗还京时,厉声言上皇未必能还;后又率先赞成景帝以己子为太子。及英宗复辟,言官诬劾文与于谦谋立外藩,按问无迹,仍同斩于市。维基
王文(1393年—1457年),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直隶束鹿县人(今河北辛集)。永乐辛丑进士。景泰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谨身殿大学士。英宗复辟后与于谦同被问斩。王文之父王绪,原籍霍丘(今安徽省霍丘县),入赘束鹿彭家庄(今属河北辛集市辛集镇),在村中开办私塾,并行医济人。王强为家中第三子。永乐十九年(1421年),王强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真定卫军张普祥利用白莲教“以妖书惑众”,自称“七佛祖师”,派遣党徒在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等处度人,约定“先取彰德城,以次攻夺诸城”,形成反朝廷骚动,事败后被诛。其间,王强受命审理“张普祥案”,结案后,宣德皇帝钦赐王强更名为“王文”。英宗即位后,王文历任陕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宁夏巡抚、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瓦剌俘虏。英宗之弟郕王即位,是为代宗。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景泰三年(1452年),加太子太保。不久,经高谷推荐及宦官王诚帮助,代宗诏王文入阁,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入内阁,自王文始。历加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传闻瓦剌要释放英宗回京,群臣商议奉迎还朝礼仪。王文时任都御史,厉声道:“公等谓上皇果还耶?也先不索土地、金帛而遽送驾来耶?”众人一向畏惧王文,都因惊愕而不再商议。景泰帝有病,群臣欲复立沂王为太子。王文认为上意不可知,仅上疏请求早立太子。朝廷内外纷纷传闻王文和宦官王诚计划迎立襄王之世子为储。景泰八年(1457年),都御史徐有贞、武清侯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代宗卧疾南郊,发兵拥立英宗复辟。英宗复辟后,石亨和曹吉祥等唆使言官弹劾王文伙同于谦等人谋立外籓。王文据理有力地辩驳道:“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进行讯问,确实没有动用牌、符的证据。但仍判于谦和王文阴谋未遂,因此把王文和于谦同斩于西市。王文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疆。王文之死,人们皆知其冤,但因其人品颇受争议,因而不若于谦被世人所鸣冤。成化五年(1469年)王文之子王宗彝(原名王伦),伏阙替父陈冤,宪宗皇帝予以平反,特进太保,谥毅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8 【介绍】: 明徐州人。山青子。多智略,初袭金吾左卫指挥使,屡从成祖出塞有功。宣德时,以总兵官镇广西,镇压境内瑶、壮各族反抗,先后大战十余,进右都督。卒于镇。赠怀远伯,谥忠毅(一作襄毅)。
人物简介
维基
俞僩(1403年—?),字弘毅,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人,军籍。进士出身。浙江乡试中举。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会试第五十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二十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