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8,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下一页
成毅(字 忍斋 )
黄钟音(字 子声 号 毅甫 )
曾国藩(名 子城 字 伯涵 号 涤生 一等毅勇侯 文正 世称 湘乡派 )
徐子苓(字 西叔、毅甫 号 南阳、龙泉老牧 )
李惠(字 惠人 恭毅 )
张芾(字 黼侯、黼候 号 小浦、小圃、冰溪 文毅 名 进士 )
陈兰彬(字 荔秋 文毅 )
帅远燡(字 仲谦、逸斋 文毅 )
朱麟祺(字 卧云 武毅 )
冯子材(字 翠亭、萃亭、南干 勇毅 )
乐善( 威毅 )
余际昌( 威毅 )
李续宜(字 克让 号 希庵 勇毅 )
李鸿章(世称 李合肥、李中堂 字 少荃、渐甫、子黻 号 仪叟、省心 一等肃毅伯、一等肃毅侯 文忠 名 章铜 )
其它辞典(续上)
瑚松额( 果毅 )成毅(字 忍斋 )
黄钟音(字 子声 号 毅甫 )
曾国藩(名 子城 字 伯涵 号 涤生 一等毅勇侯 文正 世称 湘乡派 )
徐子苓(字 西叔、毅甫 号 南阳、龙泉老牧 )
李惠(字 惠人 恭毅 )
张芾(字 黼侯、黼候 号 小浦、小圃、冰溪 文毅 名 进士 )
陈兰彬(字 荔秋 文毅 )
帅远燡(字 仲谦、逸斋 文毅 )
朱麟祺(字 卧云 武毅 )
冯子材(字 翠亭、萃亭、南干 勇毅 )
乐善( 威毅 )
余际昌( 威毅 )
李续宜(字 克让 号 希庵 勇毅 )
李鸿章(世称 李合肥、李中堂 字 少荃、渐甫、子黻 号 仪叟、省心 一等肃毅伯、一等肃毅侯 文忠 名 章铜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7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巴岳忒氏。嘉庆间参与镇压湖北、滑县天理教起事。道光间镇压湖南、广东瑶民起事,又镇压台湾张丙起事。官至陕甘总督。因病致仕。卒谥果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字忍斋。道光十八年进士,官岳州教授。有《求在我斋文集》。
人物简介
维基
黄钟音(1809年—1857年9月27日),字子声,号毅甫,四川省重庆府巴县龙隐乡人,原籍福建,道光十三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7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维基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傍,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幅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有《曾文正公全集》。1864年7月,曾国藩和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当时的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屠城,死伤无数。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又有一说,“曾剃头”此一外号来自曾国藩治军极严,小过即斩,号称「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2—1876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西叔,一字毅甫,号南阳,晚号龙泉老牧。道光间举人。工诗文。曾参曾国藩、江忠源幕。为人不合时俗,常以鬻文为生。有《敦艮吉斋诗文存》。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
徐子苓,字西叔,合肥人。道光甲午举人,官和州学正。有《敦艮吉斋诗存》。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惠(?—1853年),字惠人,陕西华阴人。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政治人物,官至山东巡抚。任内防堵太平军,不遗余力。李惠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直隶即用为知县,补抚宁知县,又调青县。历官沧州、深州,擢为大名知府。调保定,升任大顺广道,迁按察使。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擢顺天府尹。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任江苏布政使,因病退职。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新起用为甘肃布政使。咸丰元年(1851年),擢河南巡抚。咸丰二年(1852年),调山东巡抚。当时太平军自武昌东下攻打南京,李惠派遣精兵二千支援,并亲赴兖州、沂州、曹州各府查看形势,分兵防守险要地段;还令黄河渡船全部经过曹县刘家口、单县董家口,断绝其他渡口私渡,并大力搜捕捻军。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徐州反清民军蜂起,李惠再次前赴兖、沂、曹诸府督防。不久,扬州失陷,太平军继续北伐,李惠令防军分三路防御。此后数月,指挥各路军马堵截,最终太平军无法攻入山东。自从太平军兴起以来,清朝各地官吏能够做到守住本地领土且能出境进剿者,仅李惠一人,故深得咸丰帝嘉许。不久,李惠卒于任上,朝廷追赠总督、太子少保,谥恭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4—1862 【介绍】: 清陕西泾阳人,字黼侯,号小浦。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编修。道光末,为江西学政,受朝命查案,办事得力。咸丰二年擢江西巡抚。次年,守省城九十余日,对抗太平军。不久因事夺职,赴安徽军营办事。十一年回籍督办团练防御回民起事。以劝降渭南回民军,被其首领任武所杀。谥文毅。维基
张芾(1814年—1862年),字黼候、小浦,号小圃、冰溪,陕西省西安府泾阳县(今陕西省泾阳县)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二甲一名进士(传胪),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升庶子,直南书房;擢少詹事,超迁内阁学士,督江苏学政。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授工部侍郎,任满回京,仍直南书房,调吏部侍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督江西学政。咸丰二年(1852年)调任刑部侍郎,留署江西巡抚,后实授。后太平军围攻长沙,奉召驻防,不久岳州被攻陷,后驻守九江。咸丰三年(1853年)镇守瑞昌,后改驻守南昌,后因截留滇、黔铜铅银,被罢免削职。之后因战局紧张,经侍郎王茂荫举荐,负责操练乡团。咸丰五年(1855年)攻克休宁、石埭。咸丰六年(1856年)在婺源、祁门击退太平军。母亲去世后,因夺情留军。咸丰七年(1857年)邓绍良在湾沚阵亡,祁门、婺源皆告急。他在清华街、祁门。咸丰九年(1859年)攻佔婺源,授通政使,寻迁左副都御史。后督办皖南四府一州军务。咸丰十年(1860年)率军连克太平、旌德、石埭、泾县,却后皆失守,由曾国藩继任,张芾回京。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赶往陕西督办陕西团练,会同巡抚瑛棨防回民暴动,后因参与调解,被回民首领任老五率众折辱,然后被肢解。谥文毅,在陕西省城、仓头镇、江西、徽州并建专祠。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兰彬(1816年—1895年),字荔秋,清朝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人,首任大清驻美公使。陈兰彬22岁中选贡生,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人,三年(1853年)以二甲七名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不久改任刑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十年(1860年),丁忧回乡,主讲高文书院,之间曾入曾国藩幕。同治二年(1863年),陈兰彬丁忧期满,回刑部任职。不久因黄河决口,赴大名府赈灾,写出《治河刍言》8卷。后任江南制造局上海广方言馆总办。同治九年(1870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以太常寺正卿衔被任命为留美学生委员,会同副委员容闳制定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陈兰彬率领从广方言馆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9月22日到达美东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然而,在容闳眼里,陈兰彬是一位思想保守的官僚。次年,陈兰彬受命前往古巴调查华工情况,迫使西班牙当局于1877年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对华工进行保护。光绪四年(1878年),陈兰彬以宗人府丞衔被正式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公使。七年(1881年)奉诏回国。期间受到吴嘉善的影响,转而反对继续进行幼童留学计划,最终导致留学计划夭折。至1881年底,除已病故者3人、中途辍学者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回国。回国后,陈兰彬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大臣,最终以礼部左侍郎职致仕。回乡后重新主讲高文书院,先后主持纂修《高州府志》24卷、《吴川县志》10卷、《吴川风俗志》1卷、《石城县志》10卷等地方志。还著有《毛诗札记》、《使美记略》、《使美百咏》、《重次千字文》等诗文集。光绪二十年年末逝世于家中,谥文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7—1857 【介绍】: 清湖北黄梅人,字仲谦,一字逸斋。道光二十七年进士。终候选道员。太平军初起时,上书言平御事。后至江西筹饷,自请领兵出战,在东乡兵溃而死。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九
帅远燡,字仲谦,一字逸斋,黄梅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江西委用道。殉难,谥文毅。有《帅文毅公遗集》。维基
帅远燡(1817年—1857年),字仲谦,一字逸斋,湖北黄梅人。进士出身。远燡为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因父丧未能赴科举。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帅承瀛病卒,道光帝念及旧臣,特赐远燡为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帅远燡考中丁未科二甲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洪秀全等起事反清,远燡于咸丰三年(1853年)上书建言军事。后通过纳赀获得道员身份,奏留江西办理捐输事宜。咸丰七年(1857年),总兵李定被太平军石达开部困于东乡,远燡招募兵勇前往救援,战死,年四十一岁。朝廷授予骑都尉世职,建专祠祭祀,谥文毅。
人物简介
维基
朱麟祺(1817年—1853年),字卧云,江苏六合县人。朱麟祺十七岁进学成诸生,专心钻研经世之学,且文武兼备,善技击,通兵法。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乡试中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会试中式,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与其同年者有张之万、徐树铭、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人,后皆成名臣。朝考后,麟祺未入翰林,直接被授予刑部主事一职。咸丰三年(1853年)春,太平军纵横于长江下游,刑部侍郎吕贤基奉命赴安徽筹办团练,并奏请朱麟祺同行帮办。三月,朱麟祺到达安徽,纳降淮河以北捻军数百人为部下。八月,太平军再陷安庆,吕贤基退守舒城、桐城一带。麟祺献计扼守白沙岭,以逸待劳,不被采纳。九月,太平军石达开部攻破桐城,麟祺率军救援,赶赴舒城,吕贤基派总兵恒兴共同出战。不久,追剿敌军前锋至北峡关,与敌主力万余人遭遇,恒兴逃遁,麟祺及所部数百人战死。其事上闻,朝廷降诏抚恤,设立专祠祭祀,并赐世袭云骑尉。同治六年(1867年),奉旨谥武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8—1903 【介绍】: 清广西钦州人,字翠亭,一作萃亭,又字南干。行伍出身。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后称疾退职。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王孝祺等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乘胜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以病未赴。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0 【介绍】: 清蒙古正白旗人,伊勒忒氏。道光间由拜唐阿升云麾使。咸丰间从胜保至河南镇压捻军。官至直隶提督。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时,力战死。谥威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3 【介绍】: 清湖北谷城人。出身行伍。咸、同间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官至河南河北镇总兵。后中伏重创死。谥威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63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字克让,号希庵。李续宾弟。咸丰初以文童从续宾镇压太平军。转战江西、湖北、安徽。官至安徽巡抚。卒谥勇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901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少荃,晚号仪叟。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咸丰三年,回籍从军。从曾国藩于江西。同治元年,受国藩命编淮军,任江苏巡抚。与戈登“常胜军”合力抵抗太平军,复占苏、常、嘉、湖。封一等肃毅伯,署两江总督。五年,任钦差大臣,镇压东、西捻军。九年,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授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于南方创设上海广方言馆、金陵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机器织布局等。又与曾国藩建江南制造局。于北方则开办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津榆铁路等。以“自强”、“求富”为号召,为洋务派首脑。又创建北洋海军。外交以妥协求和为宗旨。中法战争乘胜求和;中日战争力求避战,招致败绩,分别签署《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光绪二十二年签署《中俄密约》,允许沙俄在我国东北建筑铁路。八国联军之役,以全权大臣与奕劻共同签署《辛丑和约》。皆为贬损中国权益之不平等条约。卒谥文忠。有《李文忠公全集》。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九
李鸿章,字少荃,晚号仪叟,合肥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封一等肃毅伯。赠太傅,进一等侯,谥文忠。有《李文忠公遗集》。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鸿章(1823~1901) 晚清官员。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别号省心,世称“李中堂”。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卒赠太傅,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李文忠公全集》。同治八年(1869)正月,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曾两度为黄鹤楼题联,分别有“我来重访鹤,沧桑三度记曾经”和“英雄豪杰,当有共斯楼齐名”之语。维基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训名章铜,字少荃、子黻、渐甫,号仪叟、省心,谥文忠,人称李中堂「大学士」俗称中堂。、李傅相李鸿章有「大学士」、「太子太傅」衔,被尊称为「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近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淮军创始人兼最高领袖。为另一重臣曾国藩的弟子。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李鸿章历经讨伐太平军、平定捻军、洋务运动、清法战争、甲午战争及义和团运动,是清朝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并且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李鸿章被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有着灵巧的外交手腕,与曾国藩、左宗棠和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曾获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他的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