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放毒
(1).恣意毒害。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节 等宦官祐薄,品卑人贱,谗諂媚主,佞邪徼宠,放毒人物,疾妒忠良。”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时 袁术 僭号, 策 以书责而絶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曹操 放毒东 徐 , 刘表 称乱南 荆 。”
(2).投放毒物或施放毒气。
(3).比喻散布、宣扬有害的言论。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我有见书就读的毛病,而且习惯了为消遣而读各种各样的书,各种人物,各种思想在我的脑子里打架,大家放毒,彼此消毒。”
《漢語大詞典》:疾毒
憎恨毒害。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李伯玉 兄弟﹞父为宗卿师,语言譎诡,殊非次第。尝疾毒诸家子,数犯法令。”
分類:憎恨毒害
《国语辞典》:莫余毒也  拼音:mò yú dú yě
毒,毒害,莫余毒也指不能毒害我。比喻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曰:『莫余毒也』。」也作「莫予毒也」、「人莫予毒」。
《国语辞典》:化学战剂(化学战剂)  拼音:huà xué zhàn jì
在战场上使用的能产生毒害、遮蔽、纵火及信号等效应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化学物质。
《国语辞典》:潘金莲(潘金莲)  拼音:pān jīn lián
小说《金瓶梅》中的人物。妖媚阴残,毒害亲夫武大郎,与西门庆姘淫为恶,最后死在武松手下。后世娼妓多以为行神。
《國語辭典》:蛊惑人心(蠱惑人心)  拼音:gǔ huò rén xīn
以谣言欺骗、迷惑、煽动人心。《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二》:「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漢語大詞典》:鼓毒
谓煽起战争,毒害人民。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邇者腥膻鼓毒,中原震荡。”
《漢語大詞典》:螫搏
谓螫刺和攫取。喻毒害人民。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彼为役者,自分已为里中人所贱,而上之人又贱用之,遂不復知人间有羞耻事,苟可螫搏,无所顾恤。每民间有事,应与拘送,则有鞋脚钱;或已就拘执,两愿和息,则有酒饭钱。”
《漢語大詞典》:孔乙己
(1). 唐 代启蒙读物上的文句,旧时供学童摹字的描红纸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语。参见“ 上大人 ”。
(2). 鲁迅 《呐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沦落到了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等悲惨地位的下层知识分子。
《國語辭典》:上大人  拼音:shàng dà rén
旧时学童入学时描红的习字簿。上面写著「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笔画简少,便利学童学习。后比喻极为简单浅显的文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有便有几十个秀才,但是认得两个上大人的字脚,就进了学。」
消伏毒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之略名。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难提译。佛在庵罗树园,月盖长者请佛救疗毗舍离国之恶病。佛为说西方一佛二菩萨之名。即得见佛菩萨。观音菩萨为说神咒。智者大师有请观音经疏,并立行法。
观自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蘘麌哩Nakuli童女自说神咒。